Home > Article > 民國先軀 陳其美殉難百年祭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民國先軀 陳其美殉難百年祭
陳其美,民國元年

民國先軀 陳其美殉難百年祭

湖州陳英士故居

湖州陳英士故居

今年 5 月 18 日是陳其美先生被袁世凱暗殺一百周年。先生追隨孫中山革命十餘年,立志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奔走呼號,奮鬥不息。前後四次舉兵起義,雖幾經頓挫,屢起屢仆,瀕死者三,仍堅定不移,終至以身殉難,壯志未酬。其歿慘烈,萬民痛悼;其功赫赫,交口推崇。孫中山曾譽其為「黨之柱石」,「民國長城」,「勳烈媲于黃君(指黃興),而死義之烈過之。」陳其美在開創民國偉業中的功勳及其矢志不渝,百折不撓,捨身取義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懷念。

陳其美字英士,1878 年 1 月 17 日(舊曆光緒三年 12 月 15 日),誕生於浙江湖州市府學前五昌里,兄其業(陳果夫,陳立夫之父),弟其采。幼時入家塾,受湖郡名師授業八年,奠定國學之基礎。其後赴崇德縣(今屬桐鄉縣)石門鎮善長典當習商十二年,繼而至上海同康泰絲棧,任助理會計二年,期間受民主革命思潮影響,決意棄商從政。1906 年夏,東渡日本,先後學習警務法政和軍事。結織眾多革命志士,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自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前排右起:陳其美,孫中山,戴季陶

前排右起:陳其美,孫中山,戴季陶

陳其美的第一個功績是組建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厚植革命勢力,為反清起義打下基礎。

陳其美題字

陳其美題字

先生 1908 年春自日本歸國。其時,南方起義屢遭失敗,革命處於低落時期。他並不氣餒,以上海為基地,積極奔走於滬、浙、京、津之間,聯絡同志,恢復黨務,建立秘密機關,聯合商團,溝通士紳,運動軍隊,爭取會黨,創辦報紙,壯大革命隊伍。為團結進步力量,他還聚合各界團體,成立中國國民總會;協助于右任創辦《民立報》;籌辦精武學校,招收青年學習拳術和軍事,聘請霍元甲為拳師;參加柳亞子主辦的進步文學團體「南社」;為爭取會黨,甚至親自參加上海青幫,成為一名大首領。由於他性情豪放,結交廣泛,善於組織,加以行事堅決果斷,素有「四捷」,即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著稱;所以不出三年,在上海重整旗鼓,打開局面,黨勢為之大振。1910 年 8 月,宋教仁、譚人鳳自日本來滬,會同陳其美,經一段時間的準備,於 1911 年 7 月,召開有陳其美,宋教仁,譚人鳳及長江流域各地代表三十三人參加的會議,正式建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宋任總務部長,陳擔任庶務部長。會後,設立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分會。鑒於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的形勢,中部總會向同盟會日本總部,提出了將革命重心由南方移向長江流域的戰略性建議。會後,宋、譚先後去兩湖指導工作,陳其美實際主持中部總會事務。中部總會對後來長江流域的起義有重要作用。

光復上海,收復南京是陳其美對辛亥革命最重大的貢獻。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義一聲春雷,各省紛紛回應。但清廷派馮國璋、薩鎮冰率陸海軍大舉反攻,漢口失守,局勢危殆。黃興、宋教仁於是月底急電陳其美,要求皖滬寧「盡速行動,以資策應」。陳其美確定「上海先動,蘇杭應之」的行動方針。經緊急準備,即於 11 月 3 日上午,在上海總商會廣場召開大會,宣佈上海獨立。當即降下清朝龍旗,升起青天白日旗,全場歡聲雷動,經久不息。接著各路起義軍先後攻佔上海巡撫衙門、警局、火車站、吳淞炮臺。陳其美親率二百餘人敢死隊,進攻清軍重要基地江南製造局。製造局是一座兵工廠,儲有大量武器彈藥。當時吳淞口外正停著五艘清軍兵艦,準備裝運這些武器去武漢前線,攻打革命軍。反之,若攻下製造局,這些武器可為我所用,支援革命前方,所以此役意義十分重大。製造局駐有炮隊營和巡防營嚴密把守,民軍猛攻二小時仍相持不下。陳其美為減少犧牲,毅然隻身進入製造局談判,不意被拘。翌日晨,商團和民軍攻佔製造局,宣告起義成功,上海光復。6 日,上海各界代表舉行集會,公推陳其美為上海都督。旋即成立上海都督府,上海民軍改編為三個師,另建二百餘人的海軍陸戰隊和一個飛機隊。駐滬海軍也歸附革命,聲勢大振。當時都督府參謀長為黃郛,蔣介石任第三團團長,其他中層幹部中有何應欽、戴季陶、邵元沖、吳忠信、張群、陳果夫(陳其美侄兒)等,幾乎是後來蔣介石南京政府的濫觴。

與此同時,陳其美派出的滬軍敢死隊到達杭州,配合當地新軍起義,5 日攻克巡撫衙門,浙江光復。另派出五十餘人的敢死隊去蘇州,「勸說」巡撫程德全回應,5 日蘇州也宣佈獨立。不日,鎮江也告光復。第一步目標已經達成。

滬軍都督陳其美

滬軍都督陳其美

上海光復後,進而攻取南京是時局發展的急需。因為清提督張勳的江防大營駐守南京,構成了對上海和武漢的重大威脅。此時駐寧新軍第九鎮起義失敗,退至鎮江。陳其美急與各方聯絡,組成江浙滬鎮聯軍,會攻南京。經十天激戰,12 月 2 日攻克南京,提督張勳,江蘇都督張人駿,將軍鐵良棄城而逃,南京光復。

11 月 15 日,在陳其美的發起下,在上海成立已光復各省代表聯合會,以節制全局。不久應黎元洪之邀,移至武漢,上海設聯絡機關。25 日,孫中山歸國抵滬,與黃興、宋教仁、陳其美等共商組建臨時中央政府方案,陳等一致擁載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29 日,已獨立十七省代表,正式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定都南京。1912 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宣告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 中華民國的誕生。

上海是南京和武漢的門戶,陳其美出任滬軍都督,幾乎以一隅負全國之重。在物資上為各省民軍提供槍械,糧食給養,起到總兵站的作用。在經濟上,民國初建,財政短絀,也賴上海周轉接濟。陳其美各方奔走,創辦中華銀行,發行公債,發動籌餉募款運動,支撐全局。

對於陳其美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孫中山曾給以很高的評價。他說:「對(辛亥革命)回應之最有力而影響於全國者,厥為上海。陳英士在此積極進行,故漢口一失,英士則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窺取南京。後漢陽一失,吾黨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則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較他者尤多也。」

陳其美的第三個功績是發動二次革命,協助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

中華革命黨在東京成立,孫中山(中),陳其美(左四)

中華革命黨在東京成立,孫中山(中),陳其美(左四)

1912 年 2 月,達成南北和議,滿清王朝終被推翻。但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背棄協定,仍實行其軍閥專制統治。袁疑忌陳其美「擁兵自雄」,調陳任工商總長以解其兵權。陳也對袁存有戒心,故以「全局統籌,勢未大定」為由遲不就任,招袁猜忌。6 月,袁世凱逼退內閣總理唐紹儀(同盟會藉)。7 月,陳其美也被迫卸任滬軍都督,都督府被撤消,袁世凱另派親信鄭汝成任上海鎮守使。其後袁還不放心,又派人勸說陳其美,由政府出資七十萬,供他出國遊歷,遭婉拒,袁益忌之。

8 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並在此後的國會選舉中大勝。國民黨代理事長宋教仁,正準備組建責任內閣,架空袁世凱。袁世凱十分恐慌,竟派人於 1913 年 3 月 20 日,暗殺宋教仁於上海火車站。陳其美迅即著人查明元兇,予以揭露。袁世凱一不做二不休,於 6 月對國民黨發動突然襲擊,一口氣解除了江西、廣東、安徽等三個省的國民黨都督職務。7 月,在孫中山領導下,國民黨被迫發起「二次革命」,江西,江蘇,上海,湖南,安徽,廣東,四川等先後起兵獨立。浙江,雲南宣佈中立。16 日,陳其美就任上海討袁軍總司令,宣佈上海獨立,並發出「討袁宣言」,歷數袁氏惡行,表達捍衛共和之決心。即日,率領原滬軍部分軍隊,分路進攻製造局和吳淞炮臺,但屢攻不下,僵持有日。其後袁軍援兵大至,原聯絡好的海軍,又受鄭汝成收買,違約助袁,討袁軍寡不敵眾,損失慘重,歸於瓦解。各省討袁軍由於倉促上陣又缺乏統一領導,在優勢敵人的進攻下,被各個擊破,歸於失敗。

1913 年,孫中山與黃興、陳其美(前排右一)等人合影

1913 年,孫中山與黃興、陳其美(前排右一)等人合影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黃興,陳其美被通緝。孫、黃逃亡日本,陳其美仍秘居上海,國民黨瀕於癱瘓,許多黨員意志消沈。孫中山總結教訓,痛感國民黨「分子複雜,精神煥散」,決定「毀黨造黨」,進行「三次革命」。

11 月,陳其美奉孫中山電召赴日,協助他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規定全體黨員須重新辦理入黨手續,宣誓服從孫中山。其時不少黨員,因不願接受這一入黨條件,而不予贊成。連黃興都離孫而去。在這重要時刻,陳其美竭力維護孫中山,曾致書黃興,列舉五端,痛切反省了自南北和議以來,有負孫中山之主張,以致「坐誤時機」的種種事實,誠心地勸導黨人繼續擁戴和服從孫中山,猶如「眾星之拱北辰,江漢之宗東海」。1914 年 7 月 8 日,中華革命黨正式成立,孫中山任總理,陳其美被推為總務部長,掌理聯絡海內外支部及黨外交涉事宜,成為孫中山的主要助手,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陳其美最後一個功績是在革命危急關頭,毅然發動兩次討袁起義,反對復辟帝制,捍衛民國。

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通令解散國民黨,撤消國民黨藉國會議員資格,繼而又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任期十年,毀棄了中華民國的主要基石。

1914 年 7 月,陳其美徵得孫中山同意,派夏爾碘主持浙江,範鴻仙主事上海,吳原華在江蘇,分頭起事,但不久,先後失敗。范、夏等三十多人殉難。翌年 2 月,陳其美抱定「吾願犧牲一己,以償我黨之代價……掃除中國之惡魔」的決心,返回上海,親自主持軍事。其時,上海袁黨警探密布,形勢險惡,孫中山恐其輕於犧牲,電召暫去東京。陳仍毫不動搖,發誓「如事不成,決不再亡命日本」,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反袁鬥爭。

1915 年 2 月,袁世凱承認日本的「二十一條」,獲取鉅額借款。8 月成立「籌安會」,稱帝陰謀畢露。孫中山急令陳其美赴日研討對策,確定由陳其美主持西南,起兵討袁。10 月,陳經香港抵滬,時上海反袁呼聲高昂,陸海軍歸附日眾,黨人挽留其主持滬事。經孫中山同意,陳其美留滬任淞滬司令長官,在霞飛路漁陽里五號組成總機關。時任上海鎮守使的鄭汝成,幹練多才,統轄陸海軍十萬,是反袁起事的最大障礙,必先除之。陳其美經精心策劃,趁其赴日本領事館途中,派人將他槍殺於外白渡橋。鄭既被除,形勢有利,陳其美當機立斷,決定 12 月 5 日起義,計劃海軍首發,海陸並舉。午後四時,令楊虎率海軍陸戰隊三十餘人,在艦上起義人員接應下,占領了肇和艦。另派孫祥夫率隊進佔應瑞、通濟二艦,奈因巡捕干涉受阻未成。六時,按預先約定,肇和艦向製造局發炮,陳其美指揮陸上反袁軍攻佔電報電話局、巡警總局、工程總局等重要機關。但袁軍大隊來援,陸軍又遲遲沒有回應,製造局屢攻不下,犧牲慘重,漁陽里總機關也遭破壞,第一次反袁起義失敗。肇和艦之役雖然失敗,但打響了討伐袁世凱稱帝的第一炮,震動全國,民氣為之一振,由靜而動,「實為此後西南討袁軍之先導。」

陳其美不甘失敗,堅信「改過再圖,必有成功之一日」,再接再厲,策劃再舉。12 月,袁世凱稱帝,中華民國被改為「中華帝國」,民國年號被改為「洪憲」。從雲南開始的討袁護國戰爭爆發,各省先後回應。1916 年 4 月 12 日晚,陳其美發動上海陸海軍起兵討袁。不巧天降大雨,陸軍未能及時燃放號炮,事被耽擱。次日改由海軍發炮,陸軍回應,又因海軍被收買而背約,再次流產。陳其美仍不放棄,復派楊虎去江陰協助黨人蕭光禮舉事,再取上海。楊虎先占江陰炮臺,繼下吳江、震澤,迫近滬城,可是在袁軍反攻下被迫敗退。同時,陳其美派往浙江發難的夏次岩,也因事洩被捕就義。第二次反袁又遭重挫。這次起義雖未成功,但在東線牽制了敵方,幫助了整個護國戰爭的勝利。

成仁取義 陳其美殉難

兩次討袁失敗後,陳其美繼續留滬,謀求再舉。袁世凱對陳其美痛恨至極,必欲除之而後快。一面懸賞緝拿,一面劃撥七十萬元做經費,派人在上海設立暗殺機關,蓄謀行刺陳其美。時有北京友人向陳通報,囑其謹慎防範,但他已抱定有袁無我的決心,堅持反袁活動。袁通過張宗昌指使程子安、許國霖在上海虛設「鴻豐煤礦公司」,謊稱以一塊礦地抵押給某日本公司,讓叛徒李海秋誘使陳其美從中擔保,答應事成後,以十分之四資助軍費。時陳其美正因經費短缺,活動受阻,由於籌款心切,明知可能有詐,仍慨然允諾,約定 5 月 18 日簽約。當時陳其美住在薩坡賽路(今淡水路)十四號日本友人的寓所。是日晚五時三十分左右,二十餘名暗探包圍該住宅,李海秋帶領程子安等五人衝入客廳。陳其美正在接客,程等立即開槍。陳當場連中數槍,其中一槍正中腦部,腦血湧出,血流滿面,頭髮凝結一片,其狀十分慘烈。待三十分鐘後,醫生趕到,已然身亡,年僅四十歲(虛齡)。當晚巡捕趕來圍捕,擒獲兇手二名。孫中山時在上海,聞訊前來,撫屍痛哭不已。

陳其美遇害時慘狀

陳其美遇害時慘狀

第二天,上海中外各報紛紛報導陳其美被袁黨爪牙刺殺的噩耗,震驚海內外。滬城百姓更是一片譁然,莫不悲憤交加,不少人當場失聲痛哭,大罵袁世凱。正如《民國日報》所云:「賊未去,國未安,死者之目不瞑,生者之心更痛」,掀起了一股反袁的聲浪。

5 月 20 日,陳其美遺體入殮,因家況蕭條,棺木代價僅一百二十元。家設靈堂,前來吊唁者陸續不絕。先生遺有二子,長祖華,年四歲,次祖龢二歲。陳其美遺體入殮後,靈柩暫安置於上海湖州會館。後移厝於上海法租界蘇州集美公所。

袁世凱復辟帝制,遭全民唾棄,被迫倒臺,6 月 6 日一命嗚呼。黎元洪接任大總統,恢復國會。 8 月 4 日,孫中山、黃興、唐紹儀等六十三位黨內要人聯名發起,召開「陳英士先生暨癸丑以後(即民國以後)諸烈士追悼大會」。8 月 13 日,追悼大會借法租界尚賢堂舉行。堂前搭起三層牌樓,額文「氣壯山河」,兩側懸掛對聯:「扶顛持危,事業爭光日月」,「成仁盡義,俯仰無愧天人」。這是先生身前給侄兒陳果夫所寫的勉志聯,如今成了他的自挽聯。堂內設靈台,中為陳先生的遺像,左右並列數十先烈小影,兩旁懸掛三百多位癸丑以後的烈士名號。兩側挽聯滿掛,約近千幅。由黃興主祭,到會致祭的有黨內要員和中外來賓三、四千人。一致悼念英烈並高度評價陳其美的一生功績,極具哀榮。

為紀念陳其美,郵政局發行了陳其美紀念郵票。上海市命名了二條「其美路」(今四平路,四平支路)和一條「英士路」(今淡水路),並建造英士紀念塔。浙江創辦「國立英士大學」,杭州西湖邊建造了高大的陳英士騎馬雕像。陳其美家鄉湖州市,在風景秀麗的碧浪湖畔硯山之麓,建造規模達三千平方米的陳英士墓,準備迎殯安葬烈士靈柩。

紀念陳其美的郵票

紀念陳其美的郵票

湖州陳英士墓全景

湖州陳英士墓全景

1917 年 5 月 18 日即遇害一周年,先生靈柩歸葬湖州故里。上海各界萬人送殯,由法租界集美公所直至招商局碼頭,沿途人山人海,道路為之堵塞。湖州萬人空巷迎殯祭奠,將先生靈柩隆重安葬於陳英士墓地。孫中山親筆為陳英士墓碑及「成仁取義」碑坊題字。如今陳英士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州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常年受到湖州人民和外地賓客的憑吊和永久紀念。

參考文獻:
一﹒何仲蕭:《陳其美先生年譜初稿》。
二﹒潘公展:《陳其美評傳》。
三﹒《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史料》。
四﹒《孫中山選集》。
五﹒《武昌革命真史》。
六﹒上海《民國日報》。
七﹒《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選集》。
八﹒《陳英士紀念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