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就聽母親感嘆人生如夢,如今輪到我感慨自己的人生。上高中之前,我一直和母親在一起生活。影響我一生最深的人是母親。感謝母親賦予我知足常樂的天性和其它享用一生的好品質。
兒時,上學路上我喜歡城市四季多變的美景。春天柳樹發芽,嫩綠的柳條隨風搖曳。夏季洋槐樹白花盛開,滿街飄香,街兩旁的槐樹高高的樹冠形成長長的拱廊為街道遮陰;豔紫色的藤蘿花從牆裡爬出,掛在街邊的院牆上,讓我欣喜無比。秋天風吹落葉沙沙響,風大時我會跟落葉比賽誰跑得快。冬天大雪紛飛,路上冰雪潔白。我左腳踩竹片,右腳蹬地滑向學校,那是冬天最快樂的時光。
寒假的清晨是家裡最冷的時候,因為沒有取暖爐。清早,兩扇窗的玻璃上結滿了晶瑩的冰花,完全看不到外面。我穿上媽媽給我做的棉衣,雙手攥拳按在玻璃上,讓手的熱氣融化玻璃上的冰花,一會兒玻璃上的冰就化出一對透亮的小腳掌印,再用手指在腳掌印上方化出五個小腳趾,一對小腳丫形的瞭望孔就形成了。我向外張望,陽光灑在陽臺的圍牆和地面上,雪地泛著金色的光芒,還有小麻雀在嘰嘰喳喳,蹦蹦跳跳,那是多麼美的景色,我高興地跑到陽臺上看麻雀,完全沒有感到冷。對大自然的熱愛源於母親的影響,源於她對美好的一切的感知和描述。
母親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多年如一日。她從醫師進修班攻讀到大學畢業,從護士到主治醫生。她愛學習、肯鑽研的品質一直影響著我。我喜歡我的所有課程,老師講課就像講故事,又有趣又容易學。老師給我評語總是以「愛學習,成績優秀」開頭。
當母親在家學習時,我自動坐在她對面。先完成作業,然後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那段安靜又溫暖的時光。當她把黑白的解剖圖用彩色筆標出不同的臟器時,我也用彩色筆把我的書上的插圖塗上顏色,從此我愛上畫畫。來美國十年來,我所居住的不同社區為我舉辦過三次個人畫展。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人民生活水準還很低,家裡連收音機都沒有。媽媽天生嗓子好,又愛唱歌,每天下班回來歌聲不斷,讓我輕鬆學會不少老歌。那時,她就是我的收音機,是我輕鬆快樂的源泉。至今,七十四歲的我是社區合唱團的積極分子。
兒時,母親從不給我零花錢買零食,卻鼓勵我學游泳,為我買暑假游泳月票。儘管後來幾十年經常沒有條件游泳,可是一旦有條件,兒時的興趣立刻把我引向游泳池,近年來我每天去游泳池,下水不停游四十分鐘,只覺享受,不覺累。
我家住在四層樓房的頂層,一間屋和一個大陽臺。夏天的夜晚是家裡最熱鬧的時刻,樓下的鄰居都到我家的陽臺來乘涼。繁星閃爍的天空像巨大的拱頂籠罩著城市,仰頭就能清楚地看到銀河系、牛郎星、織女星、大熊星座、勺星等,也常有流星在天邊劃過,消失在夜空。母親和鄰居們講著讓小孩癡迷的故事。但是,星星是什麼?天外有什麼?很多的問題一直縈繞腦海,甚至曾經幻想過當天文學家。
感謝母親賦予我愛勞動的品質。當她親手為我納鞋底做新鞋時,我很高興跟她學著把舊布片粘起來做成鞋底料。當她給我縫新衣服時,我學著鎖扣眼,釘扣子。當她給我做的衣服沒做口袋時,我就自己找碎布片,在衣服裡面縫一個口袋。那個年月除了工作、學習,還有那麼多家務,但母親從未在我面前抱怨過,只是默默地做著,甚至一邊唱歌一邊做。我也學著她的樣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並樂在其中。
跟母親學做活,也使我越來越喜歡一個人默默地搞些創造。我常把圖畫和手工課的內容延伸,發揮自己的想像,做老師沒教的東西。自己做玩具,用竹條和紅紙紮燈籠,用泥巴捏玩偶,用滑石塊雕刻圖章,用碎布頭給布娃娃縫衣服,為自己織毛圍巾和手套,往媽媽做的白枕頭套上繡花……這都是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她用完一個本子準備丟棄時,我仔細找出中間的空白頁撕下,留著打草稿,像她一樣節約。老來,我仍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一日三餐自己做可口的家鄉風味,為節省時間,除了幫老伴理髮,還給自己剪髮。當我成為母親後,也從不大聲說教兒女,總是理解和信任他們,像我的母親對我一樣。感謝兒女都比我優秀。
兒時形成的性格和愛好,讓我受益匪淺。無論是離開家去上大學,畢業後走向社會,成家立業和為人之母,到如今含飴弄孫安度晚年;不管外界如何動盪,回到家裡總能讓自己心平氣和,冷靜看世界,穩步走向前。回首往事,雖然精彩紛呈少有,困難波折難免,歲月平凡是人生的常態。但是,我從不做無邊際的幻想,不寄希望於他人,腳踏實地努力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滿足自己的勞動所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平凡的人生路上總有讓我感動的人,總有我熱愛的事,讓我的生活美好和充實。母親是我最好的老師。
三年前從夏威夷返回三藩市時,在遊輪上看見一位華人老畫家在為一位歐美老人畫鉛筆素描像。他畫出的人像與模特稱奇地一樣。我也請他為我畫了一張頭像,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側面形象,與記憶中我母親的形象一模一樣。難怪我說話的聲音都與母親一樣。在為畫家高超的繪畫藝術水準感歎的同時,也為人類遺傳能力的神奇感慨。
我想告訴年輕的母親們,不要因擔心孩子的前程而過分苛求他們,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您的言談舉止都是孩子的榜樣,會影響他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