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一塊磚頭的故事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一塊磚頭的故事

我們家有一台錄音機,像塊磚頭那麼大,我們就暱稱它為「一塊磚頭」。與現在那些精巧的收錄音機比較起來,可以形容它是個「傻、大、黑、粗」。但是在 1977 年末,中國大陸剛剛有些改革開放跡像的時候,在當時當地,它可真是一件稀世珍寶啊!不但價格非凡,能買到不容易。在家庭教育方面對孩子所起作用之大,更是怎麼說也不過份。

那是北京的一個寒冬臘月,人們傳說著,下個禮拜天西單百貨公司要出售一批從香港進口的錄放音機,隨機可買 4 盒錄音帶,總共 244 元人民幣。研究院的同事們互相交談著這個消息。絕大多數同事對這件事的反映是「左耳進,右耳出」。不是他們不需要或不喜歡,而是覺得這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極奢侈品。因為那時工作了十幾年的大學生的平均月工資只有 56 元而已。這 244 元就是一個人 4 個多月的工資!

我聽到這個消息時,則感到眼前一亮,因為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已經開始播放「廣播英語初級班」教材。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通過收音機收聽這個節目。從 1949 年以來,近卅年期間內,全國中學、大學的外語課都是學俄語,向蘇聯老大哥「一邊倒」。這次國家電臺教英語,應視為一個新的風向。我多麼想讓我正在唸小學的兩個孩子能從小就學一點英語啊!但當時因師資缺乏等一系列條件限制,小學不開外語課。如果家裡有一臺錄放音機,每天將電臺英語教學內容錄下來,自已再安排合適時間放出收聽,那將是多麼好的事啊!只有這樣才會保證堅持跟著電臺學下去。我把自己的想法和我的老公說了,我們不謀而和,立即決定,傾囊而出,把多年積攢的一點錢拿出來,去買一台。

星期天早晨五點鐘我就起來了,穿上棉猴(帶帽子的棉大衣)去公共汽車站等頭班車,同車去的除了我是個普通技術員之外,另外二人都是老工程師。我們到了西單,只見長長的一支隊伍,足有七、八十人,我們趕緊去排到了隊尾。不一會,我們後面隊伍又延伸出去很長一段。這天早晨寒風刺骨,還飄著小雪花,人們都懷著激動的心情,靜靜地站在長長的隊伍中。天快濛濛亮時,隊伍開始有一點點躁動,大家傳說商場決定今天不出售這批錄音機了,理由是排隊人太多,怕出現混亂。人們都明白,這分明是藉口,肯定是商場想改變主意,想走後門去出售這批市場初次出現、且深受歡迎的「稀缺」之物。但過了一會,隊伍中就開始出來了幾個人維持秩序。他們要大家一定要排好隊,要安靜,說是已有人打電話給中央電視臺及新華社記者,要求他們來採訪。大家一下都靜了下來,我想這是這群知識分子們在與商場鬥智,想藉媒體力量給他們施壓。商場要 9 點半才開始營業。我們在寒風中等著,等著,不敢離開隊伍半步,深信我們一定會勝利!果然,時間到了,隊伍開始慢慢往前移動,走到櫃台前面,人們都是將準備好的 244 元如數交出,再從售貨員手中接過一臺包裝好的收錄音機和 4 盒磁帶,沒有選擇的餘地,更不可能試機。每個人都是樂不及待地拿到貨,趕快就往家跑,等我到了家中,早已是饑寒交迫。顧不了這些,全家人趕快閱讀了一下說明書,小心地插上電源,放進錄音帶,按下錄音鍵,大家七嘴八舌地一致推薦女兒讀兩句英語,然後停止錄音,倒帶,按下放音鍵,啊!果然大家的聲音都放出來了,最清晰的就是女兒那句:「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我們家一片歡騰!多少年來,像科幻故事般神奇的錄放音機,終於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這是真的!街坊鄰居們知道了也都跑過來試講試聽,好不熱鬧!

從那以後,我的女兒每天早早就起床,6 點半準時坐在小桌前,打開收音機及錄音機,邊收聽邊錄音;下午放學回來做完作業後,再聽錄音帶。就這樣,女兒一直堅持到學完廣播英語教學初級班及中級班,在這個基礎上,女兒中學及大學的英語都保持了極優秀的成績。大學二年級讀完那個暑假,女兒報考了一次託福,成績是 612 分!

兒子緊跟姐之後,他也喜歡英語。為了替兒子打好英語發音基礎,在初中一年級開學前,我專門跑到王府井新華書店買到了教育部為中學英語課程所製定的錄音帶。兒子也用那塊「磚頭」,並很有興趣地在英語老師上課前,就自己先學了幾課。沒料到,英語課上,老師批評我兒子發音不對,他的班主任知道這件事後,感到事情嚴重。原來這位英語課的老師是師範學院西班牙語專業畢業生。如果孩子們剛一接觸英語就這樣跟老師學下去,將來發音還怎能糾正過來呢?班主任立即將這事反應到校長那裡。感謝這位開明的校長,她動用了校長儲備金,給英語教研室買了幾台收錄音機及相關磁帶,並要求老師們要按磁帶發音教學。從此,保證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有了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開端。當然,我兒子的英語成績也是一直非常優秀。

現在回想一下,當時花那麼多錢,費了那麼大力氣買這塊「磚頭」,值得!在我兩個孩子學習成長的道路上,「磚頭」功不可沒。至今,我仍把它鎖在箱子裡,做為歷史性永遠紀念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