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三陪樂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三陪樂
作者與孩兒們攝於教室內

三陪樂

提到「三陪」,人們很容易會聯想到燈紅酒綠的酒吧或夜總會裡的「三陪」女郎。雖然我說的「三陪」也同樣陪吃、喝、玩樂。但吃、喝、玩樂中,還要陪教育、教學。顯見此「三陪」非彼「三陪」,風牛馬不相及。

我曾申請參加 Foster Grandparent Program,經過面試、體檢、按指模、培訓,到今年一月才被分派到 Anne Darling Headstart 做下午班的義工,至於我的工作情況如何,請允我報筆流水帳。

我班十五個孩子中,非裔一人,亞裔三人,其餘都是西裔。每天自下午 12:45 開始,家長陸續將孩子送入教室。孩子依葫蘆畫瓢地簽名,按指定位置坐下。接著老師帶領大家唱《Hello Song》,並點孩子名,要他們起立介紹自己的姓名,並尋找一個同學做朋友,以此類推。輪流畢,就排隊進衛生間洗手,準備共進午餐。就餐時,大家相互傳遞紙碟、紙杯、手巾紙,連吃的像三明治、土豆泥,喝的像牛奶、果汁,都得自己動手。孩子張口吃時,老師就會教食物名稱:「這是 Yogurt,那是 Spaghetti。」同時會問香蕉、菠菜是什麼顏色。有時,還會讓孩子觸摸一下從冰箱取出的牛奶和從微波爐裡取出的 Macaroni,問他們感覺上有什麼區別。這時,孩子們會七嘴八舌地大叫:「Cold」,「Hot」。起初,我因已在家用過午餐,不想在教室再吃,可孩子們會叫:「Grandpa, sit here.」我就助興坐在他們身旁,故意裝作「yummy yummy」好吃的樣子,逗得他們個個笑口常開。他們樂,我也樂。

附帶要提的是浪費現象使我驚訝。喝口水就丟一個紙杯,倒掉的牛奶遠比喝的多。主食、水果,不管是吃剩的、還是桌上大盤大盤剩餘的,均毫不足惜地往垃圾桶內倒。難怪跟在美國的孩子講「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他們會瞠目結舌、不知所云。美國的孩子真是太幸運了。

餐畢刷牙後,去室外活動,這是孩子們最歡樂的時刻。即便在酷日下,他們仍你追我逐、奔跳嬉戲,特別是追打用肥皂水吹出的連串的肥皂泡。他們嘻嘻哈哈、歡聲笑語,頓使我感受到孩子天真爛漫、充滿活力的暖流傾注心房,陽光下的花朵,怎能叫人不喜愛!玩樂中,老師也不忘教學,如安排他們用像足球大小的橡皮球投籃,就會問球的顏色:紅的、黃的…逢到彩色的,孩子就會答:「Rainbow」。我在陪孩子遊戲時,往往會注意他們的神色。發現個子矮的,投籃不中嘟起小嘴時,為保護幼小心靈的自尊,我就將小籃架側一下,讓他再投。一旦中的,大家拍手鼓勵,你歡我樂,皆大歡喜。原先,凡我看到在奔跑中的孩子摔倒在地,會身不由己地奔上前把他扶起。可在老師一再示意下,說什麼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比扶起好,入境隨俗,以後我就聽之、任之。我感到美式教育與我頭腦中的傳統觀念,迥然不同。在中國,有那個長輩見兒孫摔倒在地,而置之不顧?

回到教室,擅長於朗讀、講故事的老師就拿起課本,有聲有色、津津樂道。孩子們個個聽得津津有味、笑顏逐開。課本內,都有大幅插圖,例如有本書名叫《No, David!》,其中畫著 David 站在椅子邊緣,踮起腳往較高的書櫃拿書或在床上亂蹦亂跳……每翻一頁,老師問「Yes or no?」孩子們就會興奮地叫「No!」有時老師也會指導他們咳嗽、打噴嚏時,應側身將手捂住嘴或進行禮讓他人等文明教育。孩子們會活學活用。為試試看他們的反應,我曾乾咳一聲不捂嘴,故意逗他們。霎時,眾目睽睽,千夫所指,「Grandpa, No!」的童音給我帶來無窮快樂。心想,孩子長大後,如能牢記在心,切實執行而不受外界不良影響,那美國社會的文明之風能持久發揚光大該多好啊!在實踐中,我漸漸欣賞美國對學前兒童的教育:「傳道、授業、解惑」盡在潛移默化中。

目前,我每週工作四個下午,每次四小時。有不少關心我的親朋好友問我累否?曾記得張麗莉中醫師講過,我們老年人「要一切順其自然。」每當我與孩子們在一起時,我確是進入「忘我、忘病、又忘憂」的境界。我真沒想到自己晚年竟還能發揮餘熱,樂此不疲。真是「莫道桑榆晚,朝霞尚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