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上海市區盆景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上海市區盆景
高架橋下的盆景:「海底奇觀」

上海市區盆景

盆景,顧名思義是指盆中景色。在中國屬一種特殊的藝術:在盆中栽以草木,配以假山怪石,築起小橋流水,修建廟宇亭閣,仿造出以小示大,酷似真實的大千世界。一般置於客廳、天井、走廊或陽臺之上,集創作、養護、把玩、鑒賞於一體。占地不大,化費不多,但可淘冶情性,自得其樂,頗受大眾、特別是年長者的愛好。

海豚與眾魚兒結伴遨遊

上海市區盆景是指那些利用市內綠化地段,借用傳統盆景的建造思路、技巧方法,製造出大型奇特景觀,用以美化城市的造型藝術品。與雕塑(冰雕、沙雕、雪雕……)相仿,但用活體的草木做原材,需要專業知識並施以精心護理,技術難度大而複雜。這類景觀,更能顯示城市的活力與底蘊。

最先注意到是延安路高架橋下的「海底奇觀」。海螺殼裏開滿鮮花,海豚集群,戲水跳騰,頗有水族館裏海豚演出的範兒。飄移的霧氣,渲染了深海氣氛。如此新穎大型、如真似幻的綠化作品,在其他地區從未見過。但我在市內走動,至少看到有三、四個地方正在建造這類「盆景」。

幾天後拍得了這件作品的全貌。是海豚與眾魚兒結伴遨游於大海,乘風破浪、日行萬里的壯觀場景,頗能顯示當今的國態民心。

城隍廟附近,拍到了技術人員趕工的場景

新開的上海自然博物館與早先在河南路上的老館相比,極具現代化的時代氣息:利用聲、光、電、電腦技術,形象逼真地將地球數億年來生物進化過程演示出來。讓觀眾、特別是孩童,在歡愉的行走中學到眾多自然知識。這對他們的成長與國家未來科學的進步,肯定會產生無可估量的影響。

科學館內中式花園(一)

場館設計得十分有趣。在展示數億年自然變遷的高達四、五十米的錯層高樓一側,有一道通天的多角邊框組成的幕牆,外面是細線條的網狀柵格,不易看清網格外的場景。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參觀之際,時常借機向外窺望。發現外面是一個中式花園:怪山奇石,古樹鮮花,瀑布流水,曲徑小橋……應有盡有,而且隨觀賞樓層高度不一,景觀絕然不同。我憑直覺判定,此乃高人的傑作,世間恐不多見。想拍照以記,奈何受限於隔牆的雙層網格之限,取景甚是困難,於是反覆嘗試。孫兒見我心不在焉,拉拉我的手,指指展品要我集中注意看展,但屢試無效,也就放棄了。這應了南京兒歌開頭的幾句:「老頭老太,稀奇古怪,不看展覽,偷看洞外。」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拍得幾張尚可上網之照。

即便照片質劣,該花園的水準已大致可見,看客自可定奪。但大型自然博物館旁建個特大的中式花園,在下確實想不出這兩者間的關聯。記得參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時,曾見得中國廳內外有中式走廊、天井、廊亭、花壇等佈設,襯托出強烈的中國氛圍,經過時覺得很親切。可是在這裏,兩大部分間好似缺乏必然的聯繫。離滬回到灣區,頭腦裏還一直保留這一疑慮,久思不得其解。

科學館內中式花園(二)

就在整理這篇小文的時候,突然想到,中式花園是大型盆景,不同於任何其他的藝術形式,動用大量的自然生物,借鑒自然科學的綜合成就構築而成。能傳遞出天人合一、天人共榮的理念。在得知了數億年以來人類的進化過程後,在這樣美好的花園中漫步休憩,體會自然對人類的恩賜,可激起保護自然的強烈心聲。從這角度看,在自然博物館中設立中式花園,不是畫蛇添足、可有可無的陪襯,而是不應或缺、畫龍點睛的必要之舉。

是不是把中式花園抬得過高,或者因它與自然博物館相配而身價百倍,請讀者斟酌。

上海地少人多,高樓密集,可用做綠化的地塊十分珍貴。有了空地,首先得為人留著,做休閒、散步、活動之用。我看到上海已開始垂直綠化並取得了一些成果。請看兩張照片:

一﹒外灘沿江觀光平臺與中山東路有近四米的落差,垂直綠化將牆面改成花毯,節省了地皮,美化了環境,優化了空氣。高價的建造與維護費用,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上海外灘垂直綠化牆

K11 大廈入口處的綠化牆

二﹒K11 大廈入口處的綠化牆,有半個籃球場大,維持和保養很是不易。但作為一個有雄厚經濟實力且厚澱文化底蘊的城市,是應該做一些具風險的探索追尋。

相信上海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