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中國五大名瓷簡介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中國五大名瓷簡介
玫瑰紫釉尊

中國五大名瓷簡介

瓷器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中國人對它情有獨鍾它不僅有觀賞價值,而且更有應用價值,涉及千家萬戶。這裡,簡要介紹一下中國宋代的「五大名瓷」,也叫「五大名窯」。

一.鈞窯

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城內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窯的又一特征是釉面常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明窯奇珍,品種繁多,造型奇特,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銅金屬,經高溫產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輝晚霞,被譽為「國之瑰寶」。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美稱。

汝三足洗

汝三足洗

二.汝瓷

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凍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製青釉瓷器著稱。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和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色瓶、撙、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友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塋潤,油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燒制宮廷用瓷僅二十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 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 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三.官窯

官窯有南北之分。據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 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官府設窯燒制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后,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後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另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稱南宋官窯。

官圓洗

官圓洗

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式樣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宋代官窯不僅重視質地,且更追求瓷器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小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四.定窯

窯址在河北省曲陽澗磁村。始燒于晚唐、五代,盛于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北宋定窯以燒制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面簡潔生動。定窯除燒白窯外還兼燒黑釉和醬釉。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有「奉草」、「聚秀」、「慈福」、「官」等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定印花纏枝牡丹蓮花

定印花纏枝牡丹蓮花

五.哥瓷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里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色、深灰、淺灰及土黃等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傳世哥窯瓷器不見宋基出土,其窯址也未發現,故研究者普遍認為傳世哥窯屬宋代官辦瓷窯。南宋人葉真的《坦齋筆衡》明確指出,南宋官辦瓷窯有兩個,一是郊壇下官窯,其窯址已在杭州烏龜山被發現。

另一個是修內司官窯,其窯址至今未發現。有學者根據刊于明宏武二十年曹昭的「格古要論」中對修內司官窯特征的記載,認為傳世哥窯即為宋代修內司官窯。

哥窯碗

哥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