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介紹杭州西湖兩個新景點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介紹杭州西湖兩個新景點

杭州西湖,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是國內著名的遊覽勝地。只可惜地方過小,一般人走馬看花,就近遊遊蘇、白二堤,逛逛孤山、靈隱,再乘船飄飄水面、島邊,不過花個一天多時間,就大致算玩遍了,但遊興難盡。最近十幾年來,市政當局為彌補這項不足,正在努力增建新的遊點,以滿足遊客需求。以下是本人不揣粗陋,為曾親歷的兩個位置不算遠的新景點,向讀者們作一介紹:

雷峰塔

在西湖邊上就可以看到雷峰塔,對準方向前進就可以抵達。它原是西湖十景之一。為愛遊樂的康熙皇帝所欽定,其實這位大皇帝當時所見到的,只是一個用泥土和磚石 壘起來的古老而又殘破的塔芯而已,談不上值得觀賞,頂多也不過是有那一點兒蒼勁的味道罷了。所以做皇帝的他也只得借夕陽的餘輝來美化這個一點也不起眼的土 墩。平日,除非是一些有懷古幽情的雅士前來憑弔一下外,很少有人對這近在咫尺的一堆黃土予以問津。神話故事《白蛇傳》中、那位迷惑許仙的白蛇,就是被法海 和尚禁閉在這塔基下的。

原塔系吳越國王錢叔於西元 972–976 年間所造。它以磚石為芯,以木構廊簷作週邊,人可登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入侵,懷疑這裏面有伏兵,放火把木構廊簷全部燒掉。只有那泥石的塔芯、不畏火焚,依然佇立。到了西元 1924 年,這座問世將近千年,歷經風風雨雨的塔芯,忽然轟然一聲,全部倒下,西湖十景從此失去了這一景!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希望它重建,但這要等到物阜民康後的今天,才能成為事實呀。上世紀末,由清華大學的郭黛恒教授,根據古畫上的圖像做復原設計,開始進行建設。

復原只是指外觀,要儘量保持著原建時那樣子。至於內部,則完全利用當代的技術和材料了。用鋼骨水泥來代替木料,它堅固,支撐力大。用了它以後,就不再需要什 麼塔芯了,原來塔芯所佔用的空間就被騰出來建成了一個寬敞的大廳。大廳的地板和牆壁都是用大理石砌的。一樓有電子導遊,可以隨時回答遊客的詢問。它的地 面上有一塊碩大的玻璃板,透過它可以看到下面一堆堆的泥土,那是以前雷峰塔殘留下來的地基,如今被當作古跡,給妥善的保留起來。雷鋒塔雖然不高,可是也有三、四層,又是坐落在一個小山丘上(南屏山)。從下爬上去,對年老的和有殘疾的人士來說,未免艱難。因此,在塔內和山的斜坡上都建有電梯,以方便他們來去。

我發覺這塔不僅像是一個掛在美麗的西湖姑娘脖子上用金絲編成的項墜,而且也是觀賞西湖全景最佳之處。站在它那鋼骨水泥所構成的美侖美奐的廊簷上,整個湖 面和其近岸部分盡入眼底,十分清楚。因此我冒昧建議:初次遊湖的人最好先到這塔上瀏覽一番。這樣,不僅遊玩了西湖十景之一,而且也可以略略知道西湖的大概,會使隨即而來的遊湖方便不少。

西溪

它位於天目山路的西端,也是一個過去即有的景點。曾以秋季兩岸盛開的白色蘆花,吸引一些文人雅士前往,遊客順便還可嘗一嘗當地出產的魚蝦。以往由於乏人管 理,導致景緻日趨衰殘,遊人逐漸減少,甚至一些遊人不知杭州有此地。近十餘年來,國家大力規劃建設,使這一景點,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出現在西湖一旁,將來的發 展還難以限量呢!

這是一塊濕地(舊稱沼澤),它的水來自太湖的西苕溪,還有一部分來自錢塘江。整個濕地的面積有六十多平方公里,現在只開發了十一點五平方公里,但也已相當於整個西湖的面積了,現在還在繼續開發。低窪之地被水灌滿後,視其形狀,或為溪、為河、為泊、為沼;高於水面的陸地,也視其形狀,或成丘、成阜、成地、成台。水陸交錯,相互盤纏。自古以來,這兒就「以橋代路,以舟代馬」是 真正的水鄉。我坐在小船上,行進在河漢中,猶如進入了水上迷宮。看看四周都是綠色一片:綠樹、綠草、綠水。分不出這裏、那裏,不知駕船的人是怎麼識別水道 的。陸地上有房屋,他們原是屬於當地的居民,為了要建濕地公園,就請他們遷出去了。留下的空宅,還給繼續保持著原來那種簡陋樸素的外表。但聽說內部就大不 同了,裝璜得十分華麗高貴,是富有人士的俱樂部,一般稱作為「會館」。

西溪並不是一年到頭都是綠色一片,它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尤其是秋天,這兒柿樹很多,柿子熟時,許多紅柿子吊在樹上,像小燈籠似的,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沿河兩旁,多的是蘆葦,在他們揚花季節,到處一片潔白,證明了這地方的「秋葦飛雪」這句古話言不為虛。

這濕地公園還有一樣最可取之處:是它保持著固有的自然樸素之貌。這兒不像它旁邊的西湖,很少有人工斧鑿之痕,上面不是說了嗎,連留下的農家破陋的房屋都不給 油漆呢!這兒還不像西湖,後者有許多文化遺產,這兒只有原始的景觀,橫生的野趣:你可以看到蒼鷺捕魚,荒草蔓生。餓了嗎?附近有農家飯館,供應農家菜肴。 它以素食為主,清淡可口,營養衛生,值得推薦。為了環保,這裏還不准汽車進入。內部的交通靠電動車來維持。

耆英們,盍興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