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修復中的潮州廣濟橋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修復中的潮州廣濟橋
筆者背後之湘子橋缺口處,即為尚未串緊之十八梭船地點

修復中的潮州廣濟橋

今年三、四月間,內人和我回臺灣探訪親友,四月初並有回大陸廣東潮州之行,除了兄弟妹們歡聚外,主要為清明節到雙親墓上拜祭一番,略盡心意。這一趟大陸之行,除了見到大陸經濟發展、生活改善情形與過去數次大不相同之外,其中最令人心情安慰的,便是見到了令人懷念的潮州廣濟橋的修復工程了。

按史料記載,潮州廣濟橋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齊名,並稱四大古名橋。廣濟橋又被譽為世界上首座啟閉式橋樑。

廣濟橋始建於宋乾道七年(1171 年),全長五百一十八公尺,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自建成後,幾經多次修繕,至明代始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所謂廿四洲便是全橋有廿四座橋墩,橋墩上建有廿四對式樣各異的亭臺樓閣。橋中間的一段,用鐵鏈串繫連接十八艘木船,稱作十八梭船。為何橋中間的一段不全由橋墩連接?這其間有二種傳說:一為便於洪峰或巨輪通過時可解開木船,方便巨輪、洪峰通過;另一解說為韓江中段水深流急,橋墩修建不易,古時技術有困難,因此改以木船連接。我想不管如何,也許這二個原因都有吧!

廣濟橋又名湘子橋,其實廣濟橋的名稱並不習用,鄉民一般都叫湘子橋。湘子橋之名,鄉裏傳說,和八仙之一的韓湘子有關。湘子橋橫跨水流洶湧的韓江,以八百多年前的技術,在急流的韓江中建構,技術上實不容易。湘子橋橋墩是以巨石壘成,而橋墩間橋面,則以約八條寬約四尺見方、長約五丈的巨石柱架設而成。這些巨大的花崗岩長方石柱,如何自產地鑿成?如何運至橋邊?再架設在急流的橋墩上?每次在湘子橋上徘徊流連時,都令人思考起這個問題,真有點令人驚奇不解。鄉裏傳說造橋經多次失敗後,由韓仙子派遣天兵神將所築成,故此橋又名湘子橋。而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正是因《諫迎佛骨表》上書惹怒皇帝,被貶為潮州刺史。潮州人尊稱韓愈為韓文公,以示對韓文公永遠的懷念,這可自湘子橋畔有韓文公祠作為證明。在韓文公祠附近,另有一省立韓山師範專科學校,校名也為紀念韓文公而來,專為造就潮州師資而設。傳說中韓湘子便是韓文公的姪子,這真是穿鑿附會得有些牽強了。

20_bridge

潮州原為蠻荒之地,經由韓文公的教化,潮州由此文風大盛,這可是韓文公的流芳遺澤了。韓愈在《古文觀止》裡的《祭鱷魚文》卻是可能確有其事的。傳說稱韓江昔時有鱷魚為害,韓文公為民除害,以文祭之。《祭鱷魚文》中有:以羊一豬一,投惡溪之潭水,以享鱷魚。並限鱷魚自行三日後撤離韓江。文中又有: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將不退也,則將「必盡殺乃止」。這是何等的氣魄!傳說祭鱷魚後,鱷魚退出韓江,不再為害。在韓江畔離湘子橋不遠,有一鄉村名為意溪–為筆者家鄉。意溪之名原為惡溪,鱷魚去後,傳即由韓文公改名為意溪至今云。

兒時,湘子橋給我的印象是:每座橋墩兩旁的樓閣,有各式各樣的攤位,五光十色的日用品,和各種時鮮水果,擁擠的行人,空氣中飄著水果的香味;夾雜著攤位主人吆喝的叫賣聲,構成一幅熱鬧、豐足和鄉土的風味;大人們有時停下來買一些水果和雜物。每次走過湘子橋,都給人心裡有極大的滿足。

日本侵華期間,我隨同家人避難後方。抗戰八年,勝利後返回家鄉,我已是高中一年級的青少年了,就讀潮州最有名的省立金山中學。金山中學在抗戰期間,遷移至饒平縣的鳳凰鄉,勝利後搬回潮州。因原校址金山(潮州城郊一小山丘名金山)已為日軍破壞,暫時以潮州開元寺為校址。開元寺為潮州名剎,離湘子橋甚近,出城東門即可至。金山中學學生不少為外縣市學子,故此住宿舍學生甚多。晚間自習課後,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便是湘子橋傍,偕一、二知己,在涼風習習的晚間,談著少年人滿腹的壯志,以及對未來的憧憬。這時的湘子橋,已為日軍破壞,墩上樓閣無存,擺設的攤位也皆不見,僅存橋墩、橋面和梭船供行人渡江,不復以前熱鬧的景象了。

大陸解放後,1958 年,為了交通的方便,湘子橋進行了修整,十八梭船被拆除,改以鋼架橋面連接。1988 年臺灣開放大陸探親,我也在探親的熱潮聲中,第一次回歸家鄉。這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睽隔數十年的湘子橋,首次見到它的樣子,真叫人嘆息不已,這可真是千古罪人的傑作。廿四橋墩被填高,並加鋪水泥橋面,和十八梭船的鋼架連成一座灰巴巴的水泥橋。那些被我認為是古人費盡心血,千古奇觀的巨方石柱舖成的橋面,被壓蓋在鋼架和水泥橋面下,古色古香的味道完全沒有了,與一般的水泥橋沒有兩樣,我失望和傷心地回來。

大概是湘子橋修建成不倫不類的怪物,引起了海內外潮州鄉親的不滿,修建復舊的呼聲引起社會的注意,加之橋本身受自然災害和歲月侵蝕的影響,橋體損壞嚴重,橋墩也受沖蝕淘空的影響,有些地方已出現傾斜現象,修建刻不容緩。二○○三年十月,國家文物局批准修建計畫,加上南洋一帶的潮州僑胞鄉親熱心關注,踴躍捐款修建,捐出資金已達 4,000 多萬元,佔全部工程款一半以上。二○○三年底,修建工程開始,由北京古物修復工程公司承包。修建工程主要項目為恢復古橋原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風貌,每座橋墩上的一對樓閣也將修復。

這次回鄉之旅,見到湘子橋廿四洲的橋墩和墩上的樓閣已大致修復完成,十八梭船尚未串好,工程仍未到完工開放階段。但在橋畔公園中,仍可眺望到橋墩上修復了的亭臺樓閣,而原橋墩間架設的巨石方柱上面的水泥鋪蓋橋面,全部清除後,恢復原貌。萬幸的是這些巨石方柱,未被水泥封固破壞,大部份完好。惟橋邊地面上,仍有數根損壞石柱棄置,真是可惜。湘子橋全部修復完工開放,為期當在不遠。這是此次回鄉之行所見到最為賞心樂意的一件大事。希望下一次的回鄉之行,可以在修復後恢復原貌的湘子橋上漫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