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兩屆影后蓓蒂.戴維斯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兩屆影后蓓蒂.戴維斯

兩屆影后蓓蒂.戴維斯

~她是第一位得到十次奧斯卡影后提名的人~

美郵於 2008 年 9 月 18 日發行 42 分女演員蓓蒂.戴維斯紀念郵票一枚(圖一),首日發行地為麻州波士頓波士頓大學。

此票為好萊塢傳奇系列之第十四枚。郵票圖案係畫家邁可狄斯根據 1950 年拍製《彗星美人》電影時之黑白照片所繪製,二十枚全張如圖二所示。

圖一

圖一

圖二

圖二

Betty 改名 Bette

蓓蒂﹒戴維斯於 1908 年 4 月 5 日出生於麻州洛威爾市,原名伊莉莎白.戴維斯。小孩時,父母離婚後,由母親撫養她姐妹二人長大。

以後,根據巴爾扎克的小說《蓓姨(La Cousine Bette)》(直譯為「蓓蒂表妹」)將自己的名字拼寫由「Betty」改為「Bette」。

從舞台到銀幕

圖三

圖三

1929 年,蓓蒂初次在百老匯登台演出,先後出演《打碎的盤子》(Broken Dishes)和《堅固的南方》(Solid South)二劇內的角色。此時一位環球影業的星探注意到她的表演,邀請她去好萊塢試鏡。

1930 年 12 月 30 日,蓓蒂與母親乘坐火車來到好萊塢。她回憶當時的情況,怎麼沒有人在車站接她們呢?實際上是電影公司去車站迎接她的人,覺得整個站台沒有一個人像女演員而離開了。圖三為蓓蒂年輕時的照片。

1931 年,她的首部電影《壞姐妹》(The Bad Sister)及次二部《種子》(Seed)、《魂斷藍橋》均未引起觀眾注意。之後又於 1932 年為哥倫比亞拍攝了《危機》(The Menace),為首都影業拍《地獄》(Hell’s House)及其他六部電影,但均乏善可陳。

1932 年,蓓蒂在《扮演上帝的男人》(The Man Who Played God)片中擔任女主角,獲得成功。《星期六晚報》讚揚:「她不僅美麗,而且具有魅力。」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立即和她簽了五年合同。

圖四

圖四

1934 年,戴維斯在《名士殉情記》(Of Human Bondage)片中飾演惡毒而墮落的米爾德里德.羅傑斯而獲得肯定。很多女演員不願意扮演冷漠的反面角色,但戴維斯卻認為這正是表現自己演技的好機會,及可以勝任多種角色的能力。總之,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並獲得評論家的高度評價。

1934 年,因為某些原因,華納兄弟既未讓戴維斯主演《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也未提名《名士殉情記》參選,結果是當年的影后由主演《一夜風流》的克勞戴.考爾白獲得。

這次事件也改變了奧斯卡的投票程序,奧斯卡提名由原來的幾個人委員會改為一個特別部門所有成員投票。

1935 年,戴維斯的電影《女人女人》(Dangerous)(圖四)中飾演一個愛惹麻煩的女人,她以此片獲得該年的奧斯卡影后。

1936 年,戴維斯和萊斯利.霍華德及亨佛萊.鮑嘉聯合主演《化石森林》(The Petrified Forest),但反應平平。

華納兄弟第五人

1937 年,戴維斯在影片《艷窟淚痕》(Marked Woman)中飾演一個妓女,受到了高度讚揚,並奠定了她為第一流女演員的地位。

1938 年,她在下一部《紅杉淚痕》(Jezebel) (圖五)中飾演一個固執、且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女孩。此片不但獲得成功,並為她帶來第二座奧斯卡影后獎杯。

圖五

圖五

圖六

圖六

1939年,戴維斯演出《卿何薄命》(Dark Victory) (圖六)不但為當年票房最高影片之一,也為她獲得奧斯卡提名。同年,她還演出三部票房熱門電影:《老處女》(The Old Maid) ,《錦繡山河》 (Juarez)及《江山美人》 (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江山美人》是她的第一部彩色電影。

這段時期,戴維斯是華納兄弟最掙錢的明星,被稱為「華納兄弟第五人」(”The Fifth Warner Brother”)。1940 年拍攝的《卿何遵命》(All This, and Heaven Too)是她當時票房最高的影片;而影片《香箋淚》(The Letter)(圖七)也被評為當年最佳影片,她在片中飾演一個殺人犯。

1941 年 1 月戴維斯成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第一位女主席。同年她演出的《小狐狸》(The Little Foxes) (圖八),獲得奧斯卡影后的提名。

圖七

圖七

圖八

圖八

二戰和好萊塢餐廳

圖九

圖九

1942 年初,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不久,戴維斯花了幾個月時間環繞美國銷售戰爭債券。她的觀眾紛紛解囊,創下兩天內就銷售兩百萬美元債券的佳績。戴維斯也積極響應約翰.加菲的提議在好萊塢建立一個俱樂部。在華納,加利.格蘭特和朱爾.史泰恩的協助下,將一家舊夜總會改為好萊塢餐廳,並於 1942 年 10 月 3 日對外營業。好萊塢許多大明星都志願參與,為即將出國的士兵表演。

1944 年,她出演電影《好萊塢餐廳》,餐廳一直營運到二戰結束。戴維斯曾評價自己說:「我一生中沒有多少成就值得自豪,但好萊塢餐廳是其中一件。」1980 年,她因好萊塢餐廳而獲得國防部頒發的最高市民獎章 – 卓越市民服務獎章。

1942 年,戴維斯在《揚帆》(Now, Voyager) 電影中飾演寒酸和壓抑的老處女夏洛特.維爾,為著滿足她母親的要求,接受精神病治療。電影評論員高度褒揚了她的表演。

二戰期中,戴維斯的好幾部電影都與戰爭有關:1943 年在影片《守衛萊茵河》(Watch on the Rhine)(圖九)中,她扮演反納粹運動領袖的妻子。同年拍攝的《幸運之星》(Thank Your Lucky Stars)中,她演出一個快樂的全明星音樂團體的一份子,片中所有主演的收入都捐獻給好萊塢餐廳。她演唱的片中主題曲,以後也成為熱門唱片。

梅開四度 三次仳離

圖十

圖十

1932 年,戴維斯與高中同學哈蒙.納爾遜結婚。納爾遜的周薪僅一百美元,而蓓蒂則是一千美元,這使納爾遜感到很大的壓力。當年,好萊塢很多妻子都比丈夫掙得多,但是納爾遜表現得比較極端,他不許蓓蒂買房子,直到他能支付得起為止。1938 年底,納爾遜得到戴維斯與霍華德.休斯偷情的證據,隨即提出離婚。這次婚姻維持了六年八個月。

1940 年 12 月,戴維斯與新西蘭商人阿瑟.法恩斯沃思結婚。1943 年 8 月,阿瑟在好萊塢街上散步時倒下,兩天後死亡。解剖屍體表明他是兩周前頭骨破裂所引起。戴維斯接受審訊,表明自己對此一無所知。最後的結論是「意外死亡」。她精神崩潰,並退出下一部電影的拍攝。第二次婚姻僅維持三年四個月。

1945 年 11 月,她和素昧平生的藝術家威廉.格蘭特.謝里結婚,同樣地由於地位和收入的差距而時生爭吵。1945 年二人的女兒芭芭拉出生,但關係卻不斷惡化。1949 年,戴維斯和謝里分居,1950 年 7 月 3 日離婚。婚姻維持了五年五個月。

1949 年,蓓蒂臨時替代原定的主角演出電影《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圖十),大獲好評,並獲奧斯卡提名。

1950 年 7 月 28 日,她和加里.梅里爾進入婚姻殿堂,距月初離婚僅二十五天。在謝里的同意下,女兒芭芭拉由梅里爾撫養。

圖十一

圖十一

1950 年,戴維斯和梅里爾收養了一名女嬰,取名瑪戈。全家去英國旅行時,夫妻兩聯袂主演電影《狼虎年華》(Another Man’s Poison),市場反應冷淡。1952 年,戴維斯的電影《昨日星塵》(The Star) (圖十一)再獲奧斯卡提名。

1952 年,二人再收養了男孩邁克爾,並在此出現在百老匯舞台。這一年,她患骨髓炎,病得很重。二人關係開始惡化,時常爭吵。1960 年,她再度離婚。這次婚姻維持了十年,算是難能可貴了。

電影事業再創佳績

1962 年,戴維斯出演百老匯《巫山風雨夜》(The Night of the Iguana),反響平平。隨後她和格倫.福特、安瑪格麗特一起演出《錦囊妙計》(A Pocketful of Miracles)卻獲得成功。下一部電影是《姐妹情深》(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圖十二),她深信此片將和希區考克執導的《驚魂記》(Psycho)一樣獲得成功。她協商除片酬外,還要影片 10% 的分紅。該片成為當年最轟動的電影之一,她不但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也獲得奧斯卡提名。

以後幾年,戴維斯的佳作不斷。如《最毒婦人心》 (Hush…Hush, Sweet Charlotte),美國電影《保姆》(The Nanny)和《周年紀念日》(The Anniversary)等,都獲得成功。

圖十二

圖十二

後期的演藝生涯

1970 年代早期,戴維斯受邀參加「美國電影偉大的女性」活動,向觀眾介紹自己並回答提問。被邀的另四位明星是茂娜.羅埃,羅莎琳.拉塞爾,拉娜.蒂拉和瓊克勞馥。隨後又受邀出訪澳洲與英國。

1977 年,戴維斯成為第一位獲得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 AFI 終身成就獎的女演員後,片約不斷。

她相繼出演電視系列劇《The Dark Secret of Harvest Home》和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同年,她和吉娜.羅蘭茲主演的《陌生人:母女的故事》(Strangers:The Story of a Mother and Daughter),並獲得艾美獎。之後,又因《白媽媽》(White Mama)和《Little Gloria…Happy at Last》獲得兩次提名。

當金康尼絲的歌曲《蓓蒂﹒戴維斯之眼》(Bette Davis Eyes) 成為美國熱門金曲時,她的名字又為年輕人所熟悉。她的孫子大為驚奇。戴維斯向康妮絲和作曲者致謝,並接受了康尼絲送給她的禮物:金唱片和白金唱片。

她繼續參加電視節目。1981 年和孫子一起演出《家族重聚》(Family Reunion)。1982 年和詹姆斯.斯圖爾演出《獻給西米諾的音樂》(A Piano for Mrs. Cimino)。1983 年,二人再度合作《先行權》(Right of Way)。

疾病,背叛和逝世

1983 年,戴維斯患了乳腺癌,經開刀切除乳房。手術後兩周內,接連四次中風,導致右臉和左臂癱瘓,經長期物理治療,有所好轉。

戴維斯病情穩定後前往美國拍攝《鏡子兇殺案》(Murder with Mirrors)電影。返回美國後聽說芭芭拉出版關於她的傳記《我的母親的老闆》(My Mother’s Keeper),書中披露母女難以相處,以及母親專橫和酗酒的行為。

戴維斯很多朋友都發表意見,認為芭芭拉書中的描繪並非事實。華萊士曾在數年前訪問芭芭拉,她卻說她媽是一個很好的母親,她並借鑒了她母親很多的方法來教育自 己的孩子。批評家指出戴維斯在經濟上支持了女兒家很多年。離婚多年的梅里爾也站出來支持戴維斯,他批評芭芭拉「殘忍並貪婪」。戴維斯隨後剝奪了芭芭拉的繼承權。在她的第二本回憶錄《This ‘N That》中,她說:「至今我依然無法接受我的孩子在背後批評我的事實。」

圖十三

圖十三

1986 年,戴維斯拍攝電視電影《夏日逝去》(As Summers Die)。1987 年,出演《八月的鯨魚》(The Whales of August) (圖十三),劇中她出演雙目失明的婦人。影片佳評如潮。

1989 年,她演出最後一部電影《邪惡的繼母》(Wicked Stepmother)之後,因健康下滑,退出了影片製作。

此時,戴維斯參加了幾次電視訪問節目,暢談自己人生之路,節目很受歡迎。

1989 年,她出席美國電影獎活動時,因癌症復發而暈倒。恢復之後,赴西班牙參加活動時,健康狀況急劇惡化。1989 年 10 月 6 日在法國去世。戴維斯被安葬在洛杉磯森林紀念公園母親墓旁。她的墓碑上刻著,「She did it the hard way。」這是她自己的回憶錄中選擇的。她的遺產成立了「蓓蒂.戴維斯基金會」。

所獲重要獎項

蓓蒂﹒戴維斯是第一位得到十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影后)提名的演員,直到現在,也只有凱瑟琳.赫本和梅麗.史翠普達到這個數字。茲將她所獲重要獎項列述於後:

1935 年:奧斯卡影后《女人女人》 (Dangerous)

1938 年:奧斯卡影后《紅杉淚痕》 (Jezebel)

1939 年:奧斯卡提名《卿何薄命》 (Dark Victory)

1940 年:奧斯卡提名《香箋淚》 (The Letter)

1941 年:奧斯卡提名《小狐狸》 (The Little Foxes)

1942 年:奧斯卡提名《揚帆》 (Now, Voyager)

1944 年:奧斯卡提名《史格芬頓》(Mr. Skeffington)

1950 年:奧斯卡提名《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1952 年:奧斯卡提名《昨日星塵》 (The Star)

1962 年:奧斯卡提名《姐妹情仇》 (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1977 年:第一位獲得電影學會 AFI 終身成就獎的女演員。

1983 年:蒙地卡羅電視節金美女獎《A Piano for Mrs. Cimino》洛杉磯好萊塢星光大道 6225(電影)及 6233(電視)號均為她的明星及名譽步道,同年也獲婦女電影水晶獎。1987 年獲甘乃迪中心榮譽獎、林肯中心電影協會終身成就獎和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1989 年: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同一系列:令人懷念的奧黛麗赫本
約翰韋恩.美國人
古典電影英雄詹姆斯史都華
百齡諧星鮑伯霍普
牛仔英雄賈利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