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古人眼中的神秘數字 —— 七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古人眼中的神秘數字 —— 七

追憶 2014 年,世界上突發一百一十一起大大小小的空難,一千一百五十八人去了「天國」,許多家庭破裂,令人萬分痛惜,浮想聯翩,發思古之幽情,對「七」字略加小議,供茶餘飯後品味。

在馬來西亞航班空難事件中,「七」的數字出現多多,請看:機型為波音「777」,航班號為 MH17,事發 7 月 17 日;另據馬航聲明,該機服役十七年,首飛於 1997 年 7 月 17 日……這一串數字可能巧合,但卻使人對「七」的探尋,油然而生。就數字而言,「七」的功能與其它數字應無不同,然而從民俗學上來看,特別是古老中華大地,五千多年的光輝歷史,古人眼中的「七」,情有獨鍾,獨特敏感。

中國農曆新年第一個月第七天為「人日」,此與「女媧造人」的傳說有關。追憶在傳統的節俗中,「七」則扮演其特殊奇妙角色,今人實難以理解。農曆正月的第七天,古人規定為「人日」;過春節俗稱「過大年」,隆重熱鬧非凡。從正月頭七天,分別冠以「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傳說「女媧」造人神話,在創造人類之前,則先造出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動物。第一至第六天如是,到第七天才完成造人。今人讀後發笑,樂在其中。

農曆新年第七個月的第七天為「七夕節」。此與人類生殖繁衍與祈願有關。農曆七月七日,古人認為特殊時日,定為「七夕節」,此乃牛郎和織女鵲橋歡愉相聚。一直被後世視為情人相會、青年們談情說愛好時光,亦屬古人之「情人節」。這個傳統美好佳節風俗,卻無法得到現代天文學上的合理解釋。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都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位置而定的,有明確的坐標意義。「七夕節」勉強與月亮有點關係,但這個「七」字,在古人心目中含有「敬」意,恰似在潛移默化中,對「七」這個數字產生敬示心理,流傳後世。

憶往昔延續數千年,在人死後的第七天要舉辦祭奠活動,俗稱「做七」。此與「死」的產生關聯。如今的年輕人,則不得而知。筆者在少年時親臨其中。

中國過去幾千年來,古人對「七」字有敬、有畏、有神秘感。華夏大地上,民間在親人亡故後,大多有著「做七」的風俗。何謂「做七」?就是在人死之後,從第七天起,親屬們每隔七天就設齋會祭奠一次,前後共計七次,真乃「七七四十九天」結束。祭奠時親人點燭、燒幣,桌上擺放酒菜,晚輩披麻戴孝下跪。特別是頭七,有的人家則舉辦「齋飯」,敬請親友、近鄰派人前往祭奠吃飯、喝酒。前往人群自然帶上「禮品」參祭,也相當熱鬧,大家懷念去世故人,只有哭聲,沒有笑聲,莊嚴肅穆。

中國民俗學上的說法,此與「轉世」傳說有關。按照過去迷信說法,人死亡以後七天就會轉生,每七天為一期,期滿後會再降生,所以人死亡後第七天,一定要為亡者設立靈座。若第一期後未能得生緣,則要再等待下一期,如此這般,七期為限,四十九天後可除靈。還有一種迷信說法,亡魂通往陰間的路上設有層層嚴密關卡,每過七天要過一道雄關險阻。為亡者「做七」,乃為護衛其順利到達陰間,免做孤魂野鬼。在第五個「七日」,亡者最受累,因此在「五七」最為隆重。古代早期,「七」的喪俗中的身份很尊貴。《禮記》內「王制」記載:「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其他人死後不可使用此禮儀。此乃「七」為「王者」代表,庶民不適用。

民間傳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俱往矣!此說不靠譜。如今人生七十不稀奇,八十多來兮,長命百歲夢成真!炎黃子孫多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慈悲善心,老友們時刻掛心上。朋友!你對「七」字有探究嗎?盼多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