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名片史話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名片史話

名片是交際場所中的媒介,陌生人見面時,彼此寒暄互通姓名,都要用到它。當一個人有所請托,奔走於權貴之門,也少不了它。競選公職或民意代表的人物,紆尊降貴穿梭於草芥小民住宅的時候,更要依賴它。

許多學者文人為「名片」身世做過考證,寫了小傳。清趙翼的筆記《陔餘叢考》是這樣寫的:「古人通名,本用削木書字,漢時謂之謁,漢末謂之刺。漢以後雖用紙,而仍相沿曰刺。」足見名片就是名刺。「謁」與「刺」為同物異名,何以有「名刺」而無「名謁」確實令人費解。訪客趨府通稱「謁」,有尊敬之意。動詞之「謁」實來自名詞的「謁」。「謁」畢竟和名片有斬不斷的瓜葛。古人用的名刺,木質,十分厚重,攜帶不變,於是產生了單片的名刺,就是名片。應該從紙的出現,名片就應運而生了。然而卻另有一說:「《辭源》釋名片-名刺之用單片者,其例始於明季。」《蒿庵閒話》(清人著)云:「寸楮往來,始於崇禎,以嚴請托,於投挾為便也。」根據上面的說法,至明末名片似乎大為流行,而且是政府整肅政風的產物。《壹是紀始》一書說:「投刺始於魏。」《紫微雜記》中載:「禰衡題名於紙,投刺公卿。」這明明白白的指出禰衡是使用名片的鼻祖,和趙說十分相近。使用名片的名女人,可能以明朝的客氏為首。客氏名巴巴,侯氏之妻,為熹宗的乳母。天啟封奉聖夫人,與魏忠賢狼狽為奸,聲勢顯赫。《池北偶談》(王士禎著):「順治乙亥,在京師,於慈仁寺見鬻故書者,賣一敝刺,大書『客氏拜』三字。寶應朱國楨以三錢得之,賦《客氏行》。予笑曰:使當天啟時,此紙過詔旨遠矣。」此一刺即拜帖。諒即以紅紙墨書而成的大型名片。若干年前,臺北亦有名女人之名片,頭銜大書某某人之姑母。此一故事,與「客氏刺」先後輝映,殊堪發噱。

今日市面上的名片,除極少數遵古法泡製,以薄木片印刷而成,極大多數是使用潔白光滑紙片印刷的。普通的尺寸是 9.0 × 5.4 公分。也有大號的尺寸是 10.2 × 6.0 公分。甚至是更大些。小至 7.8 × 4.5 公分的名片,也是有的。總之,喜歡大號或小號名片的人,都是少數。用大號名片的人,或不無好大自炫的心態。小號名片存於衣袋中,較為方便。有的人名片上印上頭銜密密麻麻,那怕是什麼家長會委員也不放過。這類人在膨脹自己,猛打知名度,妄以大人物自居,自我陶醉。也有人在名片上印上服務單位的名稱,而不印上所任職務,不是職務稍高就是極低。有的人在名片上僅印上姓名,一望而知是鼎鼎大名的人士。資政、國策顧問、以及名教授們,自然不必在名片畫蛇添足印甚麼撈什子的頭銜。你不認識他,是你的無知。老實說,有許多大人先生很少用名片,甚至用不到名片。縱然用到它,他口袋中並不帶有名片,而是從人代勞了。有的人名片上沒有頭銜,如果本身並非知名人物,那就是退休人員或毫無虛榮心的小「區區」。有些謹慎的人,名片上印上電話而不印上私人住址,那是他怕人心不古,會招惹麻煩。白色恐怖的權威時代,因留下或予人名片而有牢獄之災的,也不乏其人。幾十年之前,名片上常出現理學士、法學士等頭銜。那時大學畢業生還是天之驕子呀。現在教育普及,不是碩士、博士頭銜印上名片,不惹人笑話才怪!名人的名片,我見過。筆者於民國三十九年在臺北士林園藝試驗所,偶遇一偉岸丈夫,持特大號名片,上赫然書余漢謀三字,怪不得器宇不凡。又曾親收國大代表蓋慶成大號名片。之後,再也見不到此類特大號大號名片了。

社團或地方上公眾人物的名片上,常加印「專程拜訪,敬請賜教」或「專誠拜訪,啟事蓋章」,說明了這些人物的活動能力和警覺性。一些「貴顯」人士或自認為有社會地位的人,多模倣異國人士,將名片上的字凸現出來,以示與眾不同。在以往有人趨時尚,不乏人持有。據印刷廠老闆說,印刷凸體名片,所費無多,非國外可比。幾十年前的凸體名片,近人已棄而不用了。名片上的字體,百分之九十九作正楷,以免別人不能識荊。目下海峽兩岸所用名片,有繁、簡兩體之不同。但商業往來,大陸人名片亦多棄簡用繁。名片用隸字或行書的也有。清朝大儒俞樾的名片即作隸書。他還在《春在堂隨筆》中說:「宋楊備(楊憶之弟)書訊刺字,皆用古文。」我的朋友某君,服務海外,他名片正面字體是隸字,背面則是蟹形文。這大概和服務單位的性質和個人博學好古的癖性有關吧!我又曾見一高齡書家,名片是白底紅字。名片印紅字,大概和年逾八旬有關,或另有出處。我的朋友書家、治印高手王北岳(澤恆)兄的名片,較為別緻。名片上除印上中英文姓名、住址及電話號碼外,還有親手寫的行書 — 東坡居士的詩。這種富含藝術氣息的名片,的確少見。

除了從事業務行銷的商業人士外,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的名片,無一不是直行印刷。歐西人士所用名片,因係蟹行之故,只好將名片由左到右排印。名字居上,職銜居下。近來我國從商人士,也多沿襲西人習慣,名片改作橫式。同時印上嘜頭,甚至圖案。印上個人肖像的也並不鮮見。也有五色繽紛的名片,極盡多彩多姿的能事,這是一大突破。日本人如三菱公司人員所持名片,由公司印發,直行印刷,常有三菱標誌。西方人所用名片,更是形形式式,完全多元化。筆者以往就有 10.2 × 5.0 公分,8.6 × 5.4 公分,8.9 × 5.7 公分,9.3 × 6.5 公分,9.0 × 5.1 公分,8.7 × 4.9 公分,8.8 × 5.0 公分,9.0 × 5.8 公分,9.0 × 5.5 公分,7.9 × 5.0 公分林林總總的名片,蔚為大觀。北歐(瑞典)、巴西、印尼、泰國諸國參加美國際礦業公司主辦集會之人士,名片各有不同,真是引人入勝。

當兩人通問姓名時,也可看出人的個性。爽快的人或自認為身份不遜於人的人,往往先亮出名片。反之,沈潛一些的人或較為高傲的人,則遲遲掏出名片。曾經滄桑有志不伸的人,迫不得已才慢吞吞地和人交換名片。一個誠篤謙遜的人,往往雙手將名片遞給對方。有的人接到名片並不細看,就放進自己的口袋。這類人不是傲慢就是飽經世故的人,對人生有所覺悟。也有人沒有掛上老花眼鏡,自然也只好對大字投下匆匆的一瞥而不及其他了。

真想不到小小名片的誕生和使用,竟飽含滿多的人生哲學哩!

名片史話補

名片史話行文匆促,尚有遺漏處,爰補述以博一粲。

一﹒筆者負笈蘇州,遊獅子林(貝氏園),聞凡入園參觀者,不分貴賤,例須投一名片。雖謝世者之名片亦可用,想係以名片代替貴賓簽名簿之簽名,俾留為紀念。

二﹒相傳明嚴嵩當政,權傾朝野。一時奔競者趨府投謁。嚴敗抄家,凡投名刺者多受累。獨有一人以金字名刺進,懇門官通報。門官私吞沒之,故未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