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圓夢記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圓夢記

有夢最美,因為你可以把你的思想意念隨意遨遊。所以很多人都會去買一兩張 Lotto 彩票,明知道中獎太難了,但不買完全沒希望,花兩塊錢買個希望或可做個夢也蠻有意思的。想著如果中了獎,可以把所有至親好友都請來團聚,開個大派對,那是多美的事;又想如果中獎,可以購得華廈千萬幢,分贈天下寒士,不必為蝸居而煩惱;或許也可以效法康熙帝辦個千叟筵。上個小館,非車不行,如果中了獎,問題就解決了,買車、請司機,可以隨心所欲不用再麻煩人,那該多好呀!想歸想,只是個夢,一個或然率低到不可能實現的夢。

小學、中學老師常會出個作文題「我的志願」,學生們可以各書所願,列為未來追求的目標,一生的夢想。大多數的同學都會寫做個「像愛迪生一樣的科學家,發明人們所需的東西」,要做「飛行員」、「法官」、「政治家」、「老師」、「醫生」、「護士」、「偵探」、「藝術家」、「大明星」,甚至可想做「州長」等等。事實上,社會各行各業都需要人,人也都有圓夢的可能,只是需有「決心」、「恆心」加上「天才」和「機會」。當我拿到這題目時,我常會毫不猶豫地寫我想做個「作家」出本書,這是我的心願,也是我的「夢」。我常想,如果我能出本書,也不枉我來世上走這一趟。雖然在生活的大前題下,數十年來一直在家庭主婦、公務員中打轉,無暇顧及,但這「夢」卻從沒有離開過我。

1937 年夏,中日戰爭開始,大家都在準備逃難。我的家人一部分是住在南京,祖母、大姊和三個妹妹則是住在家鄉常州。嗣祖母平時很節省,除了在近郊蓋了七、八個單位的平房外,還在一家南貨店裡利滾利,大概存了不少錢。但在兵慌馬亂中南貨店乘機倒閉關了門,存的錢都要不回來了。這些錢都是從家用中節省而來。她還預購了一口楠木棺材,每年都要油漆一次。但是再週密的「計劃」,終究追不上「變化」,她白忙了一場。當年我十七歲,因為上高中所以和父親、繼母(我十二歲喪母,父親三十九歲娶我繼母)及三個繼母所生的幼小弟妹在南京任所居住。父親以為戰爭不可能拖太久,要繼母帶著我、幼小弟妹、還有一個奶媽一同暫去上海租界投靠六伯父,因租界不屬中國政府,所以一定不會有戰爭。

我到上海後,轉學到「愛國女校」高中二年級。此校是 1903 年蔡元培、鄒容、章太炎所創的「愛國學社」延伸而來,歷史悠久。我在校兩年,深獲師長鼓勵。我所寫的作文,常得國文老師李天行的密圈,令同學稱羨。

在上海那段時間,課餘之暇愛上了詩詞,常讀唐詩,看《紅樓夢》,背詩句,也涉足宋詞、元曲。讀詩能令人靈性昇華,神交古人,睡夢中也會背詩。中外小說也吸引了我,《小婦人》、《孤星淚》、賽珍珠的《大地》、曾樸的《孽海花》(註一)。民國初期有一位言情小說家張恨水,他的《啼笑姻緣》、《金粉世家》有大批讀者群。章回小說《鏡花緣》、《三國演義》,冰心的《寄小讀者》,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茶館》,巴金的《家、春、秋》,我都應算得上是他們的「粉絲」,好佩服他們能寫書,翻譯國外的名著,讓讀者群能窺看世界,更是令人佩服。

1939 年,日本還是攻陷了上海。在上海淪陷前,我們繞道離開上海,避開淪陷區,經香港去海防(即今越南境內)轉入雲南昆明,入貴州貴陽,再去成都。由海防入成都,交通工具都靠客商運輸的大卡車,車上無座位,沿途顛波、風沙侵襲,苦況不言可喻。這苦況本可避免,只因繼母不接受昆明空軍官校願為我們安排便機去成都的好意,這也可說是繼母的高潔情操的表現!

到成都後,經介紹入四川省水利局做辦事員,從此我開始了三十年的公務員生涯。半年後,轉入四川省農業改進所會計室任科員,在那遇到了我的另一半。因為深感他是一位重情義的人,再加上他對工作的認真、聰慧和負責(註二),我倆彼此吸引。1941 年我離開了農改所到航空委員會會計處第三科工作,因為要審查附屬單位的會計報表,需與附屬單位公文往返,學習提筆寫等因奉此。公文的格式是有別於普通寫作,對文字的書寫也應有點幫助。

他不久也離了職到重慶省政府礦業公司任會計主任,我與他分隔兩地。這段情原可終止,但冥冥中似有安排,1942 年航委會遷到重慶,我也隨航委會到了重慶,與他異地又相逢。1943 年在重慶結婚,1944 年產下長子。有了孩子,生活變得忙碌,開銷增加。白天我要上班,又沒長輩可依靠,只好請人照顧。公務員待遇差,常捉襟見肘。1945 年八年抗戰結束,我是首批乘飛機先到漢口再還都南京,我夫翌年隨內政部還都。正慶幸從此可安居,無奈內戰又起,1949 年先遷廣州,再遷台灣。我倆同為公務員,初到台灣時,他白天上班,晚餐後又趕去補習班教授會計學、成本會計學,因台灣初期會計人員嚴重缺乏,每三個月一期,大約辦了五年。幾經變遷、患難與共,那時我們已有二子一女。我們白天上班,下班後張羅伙食,晚上看孩子們的功課,加上同事們間的往來,參加婚喪喜慶,日子忙碌,恨不得能多長兩隻手。至於幼時的「夢」,也早忘了。

1966 年長子大學畢業,服完預官役,留校任助教後通過留學考試於 1968 留美深造。長女於 1969 年相繼出國。1979 年中美斷交,長子為我夫婦辦理移民。1984 年,小兒亦移民來美,一家人在異國團聚。遺憾的是我夫中風,前後拖延達八年,其中住院五年,於 1996 年回歸天家,他息了世間的愁煩,病痛的折磨。他走後,為安排我未來的歲月,提筆寫文排遣長日,屈指算來,我來美至今忽忽也已三十餘年,真是「故國東望路漫漫」只能「暫把他鄉當故鄉」了。

自從 1983 年歸入基督後,我的心胸變得開朗起來。因為以前看多了那些哭哭啼啼勾心鬥角的小說,人變得自怨自哀,多愁善感,把自己孤立起來。但是《聖經》上說:「你是神的兒女,神必不丟棄你,神必為你伸怨!」也可能是人入暮年「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人才可以無憂無慮,每天開開心心,做做輕便家事,看看書,把所見所聞寫成短文。兒孫的事,他們會自行安排,我想管也管不了。我身體自然百病全消了。

為了圓「夢」,加入了世界日報「大家來寫書」的行列,雖然來得晚了點。我的書名是:《風從哪裡來?》

註一:曾樸,又名曾孟樸,是新聞界名人曾虛白的尊翁,他是晚清年間四大小說家之一。其餘三位是李伯元(我的嗣祖父)的《官場現形記》,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遊記》。這四部書同被胡適列為「譴責小說」,魯迅也一再考研。
註二:本來我對他並無印象,有一天他的朋友來向他借錢,他雖沒錢,但他居然為他朋友張羅,向同事借了錢後轉借給他。我看在眼裡,深感此人應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另一件事是表現在他的聰慧上,原由會計股長張承為針對農改所等複雜的單位設計了一套帳冊,那天張承因與主任發生了衝突,摔下帳冊後就揚長而去,全辦公室二十多人竟無一人能看懂帳冊中奧妙。他自告奮勇,經他分析觀看,很快地,他就瞭解了帳目的來龍去脈,解決了問題。這叫我悟到:凡事切不可自以為只有我能。其實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還是謙虛一點較好。孔老夫子說:「謙受益」,《聖經》上說:「高者必降為低、低者必升為高」,由此我欣賞他的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