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夕陽的詩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夕陽的詩

近年在網上覓得披月望云所撰《夕陽的詩》一文,頗具哲理,特轉載於下與眾會友們共享:

「如果說青年是早晨七、八點的太陽,那麼壯年就是中午,至於黃昏,那已是夕陽西下的晚年了,黃昏日暮之時也。《淮南子》曰:『日至於虞淵,是為黃昏。』林逋有詩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人總是要老的,歲月不能倒流。自古以來,述老的詩不計其數,如李白『春風餘幾日,兩鬢各成詩。』;杜甫:『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杜牧:『青春留不住,白髮自然生。』如此等等。

一個人之進入黃昏是不可避免的,但日暮來臨之際,不能悲觀失望產生黃昏思想。有人說黃昏思想一詞源於李商隱的詩《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此詩寫古原黃昏,夕陽輝映的景色,同時抒發了自己感傷嘆息的情緒。李商隱是晚唐時代的卓越詩人,而對其第三、第四句,行家都認為是不足為訓的。

唐代劉禹錫在《酬樂天詠志見示》一首長詩中有這樣兩句:『莫道桑榆晚,彩霞尚滿天。』桑榆是兩個星名,在天的西方,因而用以比喻年老。劉禹錫在另一首詩中,還寫有『在人雖晚達,榆樹比冬青。』的詩句,大長老年人志氣。就是李商隱後來也翻了自己的舊案,寫了《晚晴》一詩:『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詩中描繪了晚晴明朗的境界和生機盎然的景象,表達了對自己前途的一些希望。今人朱自清也反其意而寫了另外兩句:『只要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在朱自清之前,清朝康熙年間,詩人葉燮也寫過兩句名詩:『桑榆留晚照,尚及渡前汀。』這兩句詩,名為記事,實際是說人已經老了,應該捉緊時間,努力奔前程。

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所載,清代有個詩人,名叫任繡清,寫了一首《看紅葉》:『放棹西湖發浩歌,詩情畫意兩如何。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紅更多。』袁枚評價曰:『結尾二句,為老年人吐氣。』最令人感動的要算已故元帥葉劍英一首佳作了。他於 1977 年寫了一篇七律《八十抒懷》,其末兩句確是畫龍點睛之筆:『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浩然之氣躍然紙上,反復吟哦,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