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好習慣讓您年輕態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好習慣讓您年輕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耄耋亦如此。年齡會掛在臉上,對鏡會見到皺紋;每個人都渴望青春永駐,卻全部難以滿足心願。據醫學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習慣恰似「保鮮劑」,有助於讓你保持年輕態,讓老友們一路春風,皆大歡喜,絕非「天方夜譚」。究竟有哪些生活方式細節?就可以讓您外貌看起來更年輕,闔家和諧幸福。請讓我慢慢道來。

每天唱唱歌。研究驚人地發現,合唱團歌手身體更健康,更少患心神不寧、幻想憂慮抑鬱症。笑口常開,樂而忘憂,看起來更年輕健美,這緣於常放聲自由高歌,可以促進「多巴胺」產生,有效地緩解壓力。而老年人唱的曲目多為年輕時學會的,如當今常唱的《洪湖水浪打浪》、《四季歌》、《黃河頌》、《英雄之歌》等,能跟隨歌聲回到記憶中歡樂的青春歲月,找回年輕的感覺。常唱歌可增大肺活量,增強兩肺「吐故納新」,使血含氧量增高,衰老速度稍放緩。老人宜選擇節奏輕快、令人喜悅的歌曲,每天唱兩首會給一天帶來好心情。

多與孫輩相處。兒孫滿堂歡樂多,祖孫同堂有助於讓老人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幾代同堂,其樂融融,此乃華人傳統文化體現,創造融洽的生活氛圍,讓老人有好心情,對生活充滿希望,也就更積極樂觀。孩子們活潑好動,也帶動老人參加鍛鍊活動,利於康樂增壽。年輕夫婦在節假日休閒時光,盡可能安排時間探望分居的長輩,組織家庭聚會,外出餐飲和旅遊,促使老人心花怒放,笑容滿面,心靈慰藉。子孫盡孝,家庭和睦,增進健康,消除「心魔」,祛病保平安。

到超市採購。研究表明老人在購物前,則會產生豐實多彩的心理活動,自然地想像出必須購買的種種物品,享受晚年美好生活。夫妻恩愛和諧,常憶美好樂趣,讓老人產生美好的憧憬,愉悅心情油然而生。自覺可以安排生活、自理事務的滿足感,減少老了無用、心煩意亂等負面情緒。有計劃地外出購物,亦能促進「人體最高司令部」—— 大腦的一百四十億神經細胞活躍,釋放快樂激素「多巴胺」,讓身體處於積極歡快狀態。因此,看起來也更顯年輕態且有活力。

工作退而不休。中國目前規定,一般男的六十歲,女的五十五歲,女工多半五十歲退休。由於種種原因,正在研究延遲退休年齡。晚點退休並不影響人們享受快樂的晚年生活,反而會讓人精神好、氣色佳,顯得年輕。多堅持工作可保持大腦和身體活躍,減少患「認知障礙症」。由於有社交圈,減少社交孤獨感。即使退休後,盡其所能,發輝餘熱,貢獻社會,利國利民,提升價值感,減少失落感,促進康樂增壽,不亦樂乎!

要有信仰。凡是老來有追求、有信仰的人,很少發生抑鬱情緒,免疫力提升,減少患病概率。研究表明有信仰者要比沒有追求的人多活六至七年,外表顯年輕態,且精神好。主要是要有一種樂觀的健康生活態度,一股內心力量的源泉,笑口常開,知足常樂,常讀好書,不斷追求,不斷向上,懂得人生意義,保持善良、純淨、積極的心。

少吃糖食。五十至七十歲的人,如果血糖水平增高,組織細胞被糖化,看上去老了半年多。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管好嘴,防止「病從口入」,主要防止 II 型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壓等嚴重慢性病,要講究合理膳食,注意不必刻意、不能隨意,需要注意。力求飯菜色、香、味,紅、黃、綠、白、黑;什麽都吃點,適可為止;七、八分飽,營養正好,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平常飯菜,一葷、一素、一菇,粗糧、細糧、豆腐;平和心態:不爭不惱、不怒,愛心寬容大度;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天天早晚走路。兩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二兩肉;粗糧細糧六、七兩,少油少鹽最理想。千萬休要暴飲暴食,親朋好友聚餐,不喝烈性酒、不吸煙,可喝五十至一百毫升葡萄酒,多加克制不過量,好自為之。

週末回歸大自然。老人多去戶外走走,重回大自然的懷抱,有助於提升好心情和自信,讓人更年輕,減少發怒、抑鬱和緊張壓力等不良情緒。到野外滿眼綠、鳥語花香等感官信息,則會刺激大腦活躍。而久居室內就屏蔽了外界信息,會使人老得快些,絕非「危言聳聽」。假日裡偕兒孫們外出活動,散步、騎自行車、划船、釣魚、種菜、修理花草樹木等戶外休閒生活方式;也可去公園、植物園等綠色地帶,多多吸氧,利於兩肺「吐故納新」,強身健體,減少疾病,益壽延年。

常練太極拳。研究證明,此乃中國傳統文化精粹之一,每天堅持打太極拳,能防止真皮變薄和角質變厚,加速新陳代謝,逆轉「皮膚年齡」,迅速排泄廢物。同時,由於動靜結合,可提高平衡能力、腿部力量、心血管耐力、肌肉靈活度和免疫力,提升自信心、幸福感和自我價值,除去「老不中用」悲心,使心態變年輕。

遵「五」攝食養生,祛病康樂

華夏大地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中醫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乃是一個偉大寶庫,值得驕傲和自豪!常言道:「民以食為天,生命之所需。」而人們究竟應該如何吃好,則是一門大學問。中醫養生要求四個「五」原則,可預防「病從口入」,強體祛病保平安。筆者在中醫藥大學執教多載,現簡介此經驗,願與老友們分享,在日常膳食中參考,定可獲益,長命百歲夢成真。

一.五穀為養。五穀即稻米、綠豆、小麥、大豆、玉米等,為中國人的傳統主食。中醫認為「五穀養脾,天生萬物,獨厚五穀」。五穀雜糧,含有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素。其中「纖維素」熱量低,可延緩胃排空,防止高度肥胖、高血糖、脂肪肝,防便秘、大腸癌等。粳米入藥,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綠豆清熱解毒,消暑除煩,利水消腫;小麥為「五穀之貴」,入藥組成「甘麥大棗湯」,可治婦人之「臟躁」,養心安神,滋陰生津。現代醫學科學研究證明,成人每日食用「五穀」,通常以六至七兩為宜,謹防過量。

二.五果為助。五果指棗、李、杏、桃、栗等水果、堅果,有助養生祛病,因其富含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纖維以及植物蛋白質,亦為強身、美容佳品。宜生吃,減少營養成分破壞喪失。堅果類為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多含蛋白質、脂肪、醣類及維生素 B 類及 E 等,營養價值高,消除自由基,延緩衰老,補腦益智,適量吃點。

三.五畜為益。五畜指牛、羊、豬、犬、雞等禽畜肉食,對人體有補益作用,可增補五穀主食營養之不足,為平衡膳食之重要輔食,相得益彰。動物性食品多為高蛋白質、高脂肪、高熱量,且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為人體正常生理代謝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重要物質,不可缺少。當今,人們有點怕「紅肉」,指這些肉食品呈紅色,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由於紅肉中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酸,假如攝入量過多,天長日久,使人肥胖,動脈硬化,諸病叢生,損害健康。多食紅肉,易患結腸癌、乳腺癌、冠心病等;而吃點白肉,危險性較小,休要草木皆兵。禽類(雞、鴨、鵝等)、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動物(如蝦、蟹等)、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等)都不算紅肉,可以適量嚐鮮,豐富美好生活。

四.五菜為先。五菜指葵、韭、藿、薤、蔥等蔬菜,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具有補充營養、增添食慾、充飢腹、助消化、防便秘、降血糖、降血脂、大腸癌等作用,對健康有益。老年人每日宜吃蔬菜三百至五百公克(gram)為好,注意烹調技術,減少營養素損失。

五.穀果肉蔬全面營養掌控應用。從上述「五」看透,意指每日進食,力求品種多樣化,少而精,各種營養素比例恰當,進食定量,膳食調配得當。要求每日膳食營養均衡全面,滿足人體代謝、能量需求,不會發生營養不良,也不使營養過剩,得不償失。筆者曾赴江蘇省如皋長壽村參觀調研,真是八、九十歲多來兮!百歲老人笑瞇瞇!究其緣由:不忌口,多口味,食品多樣化,蔬果、雜糧常食,樸實勤勞,淡薄寧靜,戒食慾,不計較,知足常樂,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