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幹校雜詠二十首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幹校雜詠二十首

幹校生涯,距今已四十餘載,清夜尋思,景況仍歷歷在目,遂賦雜詠若干以記其事。

紅榜一出眾心驚,夫婦雙雙被列名;
先遣隊伍催行急,兒女悲啼不忍聽。

炮樓舊址住澄塘,席地安眠草作床;
哨子聲聲催人起,行到柑園天未亮。

綠滿山頭果滿枝,長日幸勤歸去遲;
噴藥施肥又除草,人人汗雨盡濕衣。

挖泥造磚建新屋,赤腳田間挑擔忙;
田草絆足泥濕滑,幾番倒地一身漿。

一日三餐見椰菜,雙眼矇矓多夜盲;
夜半忽聞要「報喜」,步履踉蹌過山梁。(註一)

饑腸轆轆「五七佬」,假日長行到「紫金」;(註二)
來回五六十華里,只為雞飯與餛飩。

有時晨起「忠字舞」,老少一堂花樣多;(註三)
顛倒衣裳反穿褲,搖頭頓足舞婆娑。

縣城散會已黃昏,人疲步懶竟失群;
誤闖柑園到鄰縣,月黑風高夜驚魂。

翌年遷校至「始興」,山深林密野草生;
犁田養豬建校舍,伐木丁丁山上行。

「羅壩」山幽水更清,砍柴聲裡鳥嚶嚶;
忽忘此身在幹校,也擬長嘯入蒼冥。

挑糞摳肥復除草,菜田盡日農作忙;
往日不辨蔥與韭,如今深覺菜根香。

節日送戲到農家,陌上笙鼓雜琵琶;(註四)
京胡伴唱「紅燈記」,村女隨人學咿呀。

分得一椽家屬屋,半憂半喜費思量;
聞道夫婦同來者,十有八九不還鄉。(註五)

來時已知歸期渺,愁心怕聽杜鵑啼;
最憐雛幼鄉關遠,日日倚門望母歸。

忽聞次女腎炎訊,五內如焚不自持;
為乞火速歸家去,不辭磨破老唇皮。

誓師開會無時歇,階級鬥爭永不停;
昨日並肩田頭坐,今宵揪出不容情。
力求改造「臭老九」,時時苦戰在田頭;(註六)
徹夜不眠趕播種,薯苗亂播豈能收?

暑假數十嬌兒至,喜煞幹校眾慈親;
么兒伴我菜田去,捕蟲餵鴨樂天真。

入冬再遷「消雪嶺」,學員寥落似晨星;
歡送他人歸故里,我輩幹校走全程。

誰憐終老居粵北,一朝恩赦竟還家;
婆媳相逢疑夢裏,兒女喧呼進新茶。

註一:每逢毛澤東發表「最新指示」,雖夜半三更,各機構亦要馬上敲鑼打鼓,到處報喜。
註二:農民對五七幹校學員的俗稱。
註三:為向毛澤東表忠而跳的舞蹈。
註四:幹校有宣傳隊。節日,我常隨宣傳隊到農家演出。
註五:當時聽聞:凡夫婦同來者,大多數會長期安置在農村,不得返城。
註六:當年,知識分子被貶為「臭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