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懷念國文老師 —— 楊洪笙老師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懷念國文老師 —— 楊洪笙老師
1965 年密支那育成中學畢業班師生合影

懷念國文老師 —— 楊洪笙老師

1960 年代緬北克欽邦密支那市老街
子育成中學校的點點滴滴……我們
學校的大多數同學們都私底下稱她
為楊纏腳老師!

老師,是我們人生路中的路標,指引著我們走向了成功之路。老師奉獻了自己,來幫我們開啟智慧大門。如果把老師比做明燈,那我們就是黑夜中的行人;如果把老師比做工程師,那我們就是那最優秀的設計圖。

國文老師楊洪笙(1963 年)

每個學生心中都裝著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師,而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老師,是小學六年級的楊洪笙國文老師(1963 年,緬甸克欽邦,密支那市,育成中學,國文老師,兼六年級飛虎班 —— 乙班,班主任)。

楊老師出生於民國初時期,那時代的中國年幼婦女還會纏腳,後來,人民醒覺,婦女就不纏腳了,所以,楊老師是纏腳後,又放開的(解放腳),雖然她的腳比較小,她走路還是非常平穩。

二戰時期,一般中國婦女都沒有機會唸書,但是楊老師的父母卻有較開明的想法 —— 男女平等的觀念,送楊老師去師塾學堂唸書。楊老師自幼好學,所以她的父母親支持她去昆明接受高等教育。二戰後,她自昆明師範學院畢業。她對中國的古典文學、成語、名著特別感興趣,所以在國文的講解過程常常引用很多的成語、名著等。尤其是解釋文言文上,非常好,使學生對國文越來越有興趣。她也寫得一手好字,筆劃工整,學生都喜歡上她的書法課。她對學生毛筆字的缺點和優點都一目瞭然,幾個小小的建議,就使學生的毛筆字,工整美觀。

楊老師每天上課都穿中國女裝旗袍,白色、灰色或是黑藍色,穿黑色的布鞋,保持中國婦女的傳統衣著。莊嚴大方。她平常教書時,總是帶著一副褐邊黑耳的眼鏡,嚴肅教學,但是對學生卻非常仁慈,和諧相處。同學們都非常喜歡上楊老師的課,因為她將國文融入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教育我們(註)。講課不僅生動有趣,她還加入古典文學的作品,讓同學更瞭解中國文學的精華。同學們也都會集中精神聽故事學國文。

1963 年育成附小第十五班畢業班與班主任合影

有四位同學(又名四大金剛)在班上比較喜歡辯論,常常提出不同觀點的問題,而使楊老師的課程暫時中斷。但楊老師總是很有耐心的回答他們的問題,然後繼續教學,還是能完成每日的課程。我們很佩服她的耐心。

我們班活潑好動的學生比較多,常常在別的老師教課時搗蛋,經常被老師記過,每星期都有犯規報告送到教務主任的辦公室。不守秩序名列第一,全校最調皮搗蛋的一班。楊老師是班主任,承擔責任,每日都苦口婆心勸導大家走向正確的道路。後來同學們遂漸改變,走入社會後,很多同學都在各行各業上成功創業,五十五年後,2018 年,我們班成功舉辦全校敬師和同學聚會,成為育成中學最團結的的一班,相信楊老師在天堂裏也會感到欣慰。

楊老師的國文課,令我最深刻的回憶是她告訴我們,文字是讓對方瞭解文章內容,所以在書信或是述說一個事件,一定要簡單明瞭。要使對方瞭解信件內容,才是達到書寫真正目的,不必用高深的辭句或是文縐縐的文章。如果讀者不全部瞭解內容,會弄巧成拙的;有的事情如果沒辦法用文字表達,也可以用圖片來表達(所以很多字典都有圖案來解釋)。茲舉二例如下:

五十五年後,2018 年 11 月 28 日,育成中學,1963 年小學畢業的飛虎班河先鋒班舉辦育成中學全體校友敬師和同學聚會。

故事之一

楊老師就引用下面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文盲將軍用簡易的文字和圖片,在戰場上得到救援。

清朝一文盲將軍,被敵軍包圍時,畫圈圈向曾國藩求援,結果得救。

湘軍名將鮑超可謂晚清一傳奇人物。鮑超本為重慶奉節人,幼年喪父,由母親劉氏一手養大,早年在豆腐店當雜工。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廣西提督向榮在湖北宜昌募兵,組建「川勇營」,鮑超應召入伍。剛入伍時,鮑超不受重視,被安排當伙夫。後來終於有上戰場的機會,鮑超奮勇當先,得到上司的賞識,被調入曾國藩水師任哨長。從此,鮑超跟隨曾國藩南征北戰,先後隨湘軍攻陷岳州、武昌、漢陽、田家鎮,在軍中的職位也越做越高,開啟了他軍事生涯的輝煌。

更傳奇的是,鮑超儘管已成為清軍高級將領,但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盲。鮑超文盲到了何種程度呢?他一生只認識兩個字,那就是他的姓名。然而,在一次與太平軍的激戰中,鮑超被敵人圍困,只認識二個字的他,竟然給上司曾國藩寫了一封求救信,最終請來精兵破敵。

清朝湘軍名將鮑超的求救信

當時鮑超正與太平軍在九江激戰,太平軍攻勢凌厲,鮑超身陷重圍,眼看就要抵擋不住,只好讓幕僚寫信向曾國藩求援。救兵如救火,可是他等了很久,也沒見幕僚將求救信寫好交到他手中。鮑超急不可耐,親自催促幕僚,只見幕僚正在提筆沉思,遲遲沒有下筆。鮑超氣不打一處來,朝幕僚嚷道:「都這個時候了,你還想那些文縐縐的東西幹什麼!」

說罷,他示意幕僚停筆,讓親兵拿來一塊白抹布,他親自提筆在麻布上寫了一個「鮑」字,又在鮑字四周畫了許多小圓圈。眾人都面露驚愕之色,鮑超卻說:「把這個交給曾大帥,他會明白我的意思的。」

鮑超的信很快被送到曾國藩的師爺手中,師爺想得抓耳撓腮,也不知道鮑超的信中有何寓意。他拿給曾國藩看,曾國藩掃了一眼,大笑道:「鮑將軍肯定是被圍困了。」

曾國藩於是讓親信多隆阿率領一支精兵,火速奔赴九江,與鮑超裡應外合,終於大敗太平軍。

故事之二(許錦常同學提供)

對聯:風吹馬尾千條線;
雨打羊毛一片氈;
日照龍鱗萬點金。

楊老師教導我們在對聯上如何分辨,各人的氣質和個性。明朝朱元璋一次駕幸馬苑,讓皇太孫朱允炆和第四子朱棣陪同,這時候有風吹來,馬群揚尾嘶鳴,朱元璋出聯道:「風吹馬尾千條線。」然後著令其二人對出下聯,朱允炆的對聯是:雨打羊毛一片氈,而朱棣的對聯則是:日照龍鱗萬點金。

朱棣的對聯美侖美奐,有帝王氣象;而朱允炆的對聯卻淒風苦雨,景象衰敗,令人沮喪。朱元璋十分掃興,對朱允炆「視之默然」。這幅對聯可以說反映了二人的性情,後來朱棣成了明成祖,而真正的皇帝朱允炆卻生死不明。這就有了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的傳說。

楊老師告訴我們,從文字中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內心有無雄心壯志。同學們也都瞭解到中文的重要和意義重大。

雖然,楊老師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但是她的音容、教學的方式,她的故事,永遠留在我們同學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