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拍馬屁」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拍馬屁」
老騎士親臨指點

「拍馬屁」

瘙癢癢

「拍馬屁」是一種陋習,專指那些對上級諂媚奉承以求取不當利益的舉動。會「拍馬屁」的人,常獲得些額外的好處,但最終會被社會和同人唾棄,甚至遭飛來橫禍。

我因此而認為「拍馬屁」是個貶義詞。

但一次偶爾的經歷令我的看法有了轉變。

事發在去年底去休斯頓探親時。

鄰居的大女兒慶生,邀孫女參加。聽說不開派對,只邀請幾位好友前去郊外農場學習馬術。我雖年逾古稀,電影上見過太多的馬戲,可近距離與馬接觸幾乎沒有,很想去看看,長個見識。獲得首肯,很是高興,欣然隨同前往。

行車途中,突然想起,其實老夫與馬有過極不尋常但極親密的「接觸」。何時?大約五十五年前,畢業後分到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北京生活習慣與南方差異甚大,主食就大不一樣。當時正值困難時期,主食以玉米麵為主,有時還用山芋麵做成窩窩頭。此時的窩窩頭,烏黑光亮,炊事員賣給你時唱喏的「倆煤球兒!」至今仍在耳邊迴響。咬下去沙沙作響,因內含許多未曾洗去的黃沙。但最困難的還是副食 —— 肉品稀缺。時近年終,傳來喜訊:「所領導經過努力,為大家購得老馬一匹,過節時可大大改善伙食。」這對剛從外地分來的新工作人員,特為有利;因他們入所未滿一年,沒有任何假期可享受,只能在此過年。憑心而論,年過得還不錯,馬肉使菜色多樣,口味翻新,加上票證所供比平日豐富了許多。不過話說回來,主要是心思集中在工作上,肚子不餓,一切 OK!當時一位德國量子電子學專家正在所內講學,我們得為建立一套 K–X 波段量子放大器而努力。要說對馬肉的記憶,似乎還沒忘記,好似有點兒酸;不知是烹調欠佳抑或本質如此。因此後再也沒碰過,無法定論。

五、六位十來歲上下的小童孩來到馬術訓練地,由兩位女騎師接收。在判定可入班學習後,即帶入馬具庫房,每人取得自己將用的馬鞍、馬嚼、肚帶、韁繩……等一整套裝備,艱難地背在肩上,個兒矮的已是一半拖地;但不允大人前去幫忙,孩子亦堅持自立,力爭不掉隊。進入馬房,列隊排齊,騎師開始上課。開章明義第一講即是:你要騎它,首先得與牠親近,建立友誼,幫牠理理綜毛,用刷子幫牠全身抓抓癢癢;必要時還得幫牠沖涼、洗澡……而最有效的是要及時拍牠的屁股,這是牠最敏感的部位,當然得拍得輕重有度,恰到好處。聽到這裏,我差點笑出聲來,這不是「拍馬屁」嗎?原來「拍馬屁」有這般重大之作用!中國人都錯了,「拍馬屁」絕不能劃入貶義詞。中國有過騎馬實踐的人似乎太少,而人與人間似乎有點要求過高 —— 要不得,要不得!多點溢美之詞應無傷大雅啊!

小騎士

對於眼前的幾位美國孩童,他們不懂中文,不知拍馬屁的典故以及中國辭典上的解釋,一個個趨前,踮起腳尖,輕輕地拍起了馬屁股。說也怪,那馬顯出很享受的樣子,眼珠四轉,頓首擺尾,顯得十分地安祥、舒適。首課畢,騎師幫孩子們備好鞍,上馬坐正,手扶把環,帶上韁繩,但自己抓起兩匹馬的籠頭,緩步渡出馬庫,進入封頂的騎練場。先是讓馬圍著中心轉圈子,待孩子適應了,將韁繩交與孩子,但自己仍用口領操控。步子逐漸加快……近半小時後,看孩子已有了初步的馭馬能力,就讓他們自由在場內遊走。再半個小時後,孩子已學得初級騎術,可以在場內奔跑、兜圈兒了。

三小時的課程,以十歲的鄰居女孩成績最佳,騎乘時雖不是英姿颯爽,但已是有模有樣,再加訓練,必定前程無量。

兩位騎師身材高挑勻稱,在美國女孩子中也算得上出眾,且技術過硬,親近孩童,教導有方,很是欽佩。上前搭訕,言是金融系學生,家在附近,為鄰居聘用前來打工。問及在讀學校,居然是聘我來美工作的德州農工大學(TAMU)。我們可算是隔代校友,我在那裏工作了近十年,但她倆是我離開數年後才出生的哩!

歸程中的感歎:

其一,中文將 University 譯為大學,真是貼切,名符其實;

其二,拍馬屁不應劃入貶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