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日用俗語自古詩詞中尋根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日用俗語自古詩詞中尋根

日用俗語自古詩詞中尋根

十一月二日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楊靜先生之《不朽詩篇千古之謎》宏文載唐張繼因《楓橋夜泊》詩而使作者、詩篇及寒山寺三者名留千古。

反之,古人的詩詞中有許多語句,千百年來不但為後人熟記,且已成為人們日常言談中最常用的俗語;但卻很少人注意到這些俗語原來也是源自古人詩詞。筆者年來愛誦幼年時背誦之詩詞而常有發現。當然,這些俗語很可能還在更早的詩詞中出現過。今集十餘句於後,藉供耆老們欣賞。

一.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到七十高齡常被譽為「人生七十古來稀」。此句出自唐杜甫《曲江》詩: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隨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更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古代醫藥不發達,人們的平均年齡極低。《論語》子曰:「吾十又五而志於學,……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孔老夫子也沒有說八十怎麼樣?可見古人都認為「人生七十古來稀」是不變的事實。

二.為他人作嫁衣裳

人們說到某人徒為他人辛勞時,常說「為他人作嫁衣裳」。此語出自唐秦韜玉之《貧女吟》: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鍼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清吳喬《圍爐詩話》:「秦韜玉詩無足言,獨貧女怨之『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為古今口實。」「口實」猶俗言語柄。秦韜玉也即因「為他人作嫁衣裳」一句而名留後世。

三.貧賤夫妻百事哀

家庭貧窮,生活困苦,不愉快的事也隨之發生,人們常說,真是「貧賤夫妻百事哀」。此語出自唐詩人元稹之《遣悲懷(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元稹未入仕前,家貧,生活極為清苦。妻因貧病不幸早逝。後元稹拜相,另一詩中有「今日俸銀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之嘆!

今日,低收入家庭,每誦及「貧賤夫妻百事哀」時,一定會有更深的感觸!

四.心有靈犀一點通

夫妻或親人雖未經事先溝通,但對某事之看法卻不謀而合,人們常說他們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此語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義山)之《無題》詩: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通篇言不能相聚,而正意卻在第二聯下句:心有靈犀一點通。

五.天涯何處無芳草

一位男士窮追某女士不得,友人常安慰之說:「何必這麼死心眼呢?『天涯何處無芳草』呀!」此語出自蘇東坡的《蝶戀花》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此詞前段寫作妾的女性怕遭遺棄的憂慮,後段寫東坡對妾朝雲深具情意。

六.斷腸人在天涯

當心愛的人遠在他鄉時,人們常說:「斷腸人在天涯」。此語出自元詞人馬致遠。其詞為: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此詞除「西下」為動詞外,餘十二辭均指事物,頗為別致。數年前臺灣報載,有一高中學生在醫院割完盲腸。傍晚時分,護士們遍尋病人不見,原來學生已逕自回家了。次日報載此新聞,主編之新聞眉批為:「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真是神來之筆!

七.別時容易見時難

親朋好友難得相聚,分手時常有「別時容易見時難」之感。此語出自南唐李後主之《浪淘沙令》詞: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
無限關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後主在位十五年,國亡被俘。他在另一首《虞美人》詞中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宋太祖怒,以藥毒死。

八.春宵一刻值千金

人們戲喻新婚夫婦之遲起為「春宵一刻值千金」。此語出自蘇軾之《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全詩敘述春夜之迷人,短短一刻就價值千金。

九.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人們每欣賞高水準的音樂會或演唱會以後,常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之感。此語出自杜甫之《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 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花卿為蜀之勇將,恃功驕恣,杜甫此詩乃譏其僭用天子禮樂。

十.紅杏出牆

今天婦女偷情,人們常譏刺之為「紅杏出牆」。此語出自宋葉適《遊小園不值》詩:

應嫌屐齒印蒼苔,十扣柴扉九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此詩原為描寫春景,今天卻將末句轉變為婦女偷情的俗語,實非作者始料所及。

十一.不識廬山真面目

人們初識某人,不識其特長,常喻之為「不識廬山真面目」。此句出自宋蘇軾之《題西林寺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遠公塔西北為香谷,南下為西林寺。此詩寫廬山山廣峰奇,變化莫測,四句一意混然天成。

十二.莫待無花空折枝

韶光易逝,青春難再,勸人及時行樂時,常說「莫待無花空折枝」。此語出自唐杜秋娘之《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上聯言世上一切莫若青春年少可貴,下聯勸人及時行樂,免使歲月蹉跎。杜秋為金陵女,十五歲為唐宗室李錡妾。錡滅入宮為皇子傅母,後賜歸故里。

宋歐陽修在《減字木蘭花》詞末句也曾借用此句:「愛惜芳時,莫待無花空折枝。」

十三.近鄉情更怯

兩岸隔離四十餘年,臺胞回到大陸家鄉,都有「近鄉情更怯」之感。此語出自唐李頻《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此種歸鄉情景,非親歷其境者不能道。

十四.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人到老年不免興「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之感。此語源自唐李商隱之《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老年人如果天天想著近黃昏了,未免太悲觀。朱自清先生將此句修飾為: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經此一改,黃昏立即具有光輝。願我輩耆老都能有下聯之心情:莫道朝霞美,更愛夕陽紅。

十五.一寸光陰一寸金

人們談到韶光易逝,光陰寶貴時總是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此語出自唐王貞白之《白鹿洞》詩: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尋。

寸陰言時間之短,《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親愛的讀者如你也有所得,盼能發表,俾使俗語尋根能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