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晚霞滿天 - 耆英書畫展觀後隨筆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晚霞滿天 - 耆英書畫展觀後隨筆

入冬後連朝陰雨,氣溫徘徊在華氏五十度左右,就北加州舊金山灣區來說,是個不適合外出的天氣,但石氏基金會籌辦的「耆英書畫展」,於元月九日在聖荷西展出時,卻是藍天一片,令人神清氣爽。

對中國文化的「書法」與「繪畫」,我是門外漢。不諳精髓、不登堂奧,雖從幼年開始也曾斷續練寫過《星錄小楷》、《曹全碑》一類的散帖,終因缺乏明師指點,不能成器。如今已邁入暮年,看到與自己同齡階層的長者們,能把個人珍貴的藝術結晶,不論良窳,呈獻在同好面前共同欣賞,萬分值得欽敬。我作為石氏基金會的老會員,十幾年來參加過它的多次各類活動,偶也寫過些短文或打油小詩,受到編者「不棄」刊用,而收到每期季刊後,看到幾位老朋友又有「新作」見面,也是一種期盼。

這次偕老伴提早到達會場,也許碰到久未會面的老友,能藉機寒喧幾句。到達時,基金會的朋友們早已在大門入口處擺好簽名簿,笑臉相迎。展覽場就在大廳內,四週牆壁上掛滿了二十五位藝術家的精心作品,幾幅長卷軸的書法及畫作,就鋪展在幾排長條桌上。由於自己的視力欠佳,當我信手指向一幅長軸,向身旁的姻親請教某段內容時,意外地竟落入了記者周 先生的鏡頭內,成了輔焦(看了元月十日的世界日報才知道)。隨著參觀的人潮前移,在長條桌上,並排陳列的五幅國畫小品,我對它感到興趣, 是因為它筆觸細膩、色彩明麗。經人介紹,就是旁邊那位九十多歲老太太的作品,不禁大吃一驚。心想,看她纖弱的身影,秀麗的面容,怎能有如此靈巧的「指」功和銳利的視力?在書法藝術的掛幅中,看到了九四高齡的林翁小楷巨作,那幅數千字內容的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字裡行間一絲不苟,顯示出老人家的毅力和耐心;林翁的老伴,擅長國畫的山水和花卉,也是二十五位參展者之一。畫作的氣勢兼具豪邁與秀氣,伉儷同場,並在各自的作品上共同署名,使人感受到倆人的鶼鰈情深。在琳琅滿目的展出品中,個人除了欣賞「字」與「畫」本身的外觀藝術美之外,那些構成字畫的文字「內涵」,其中充滿人生哲理,也值得一再回味。像那幅長卷軸:《順治出家為僧詩》, 我讀到「……我本西方一納子,為何生在帝王家?十八年來不自由……」時,不勝唏噓、感慨;原來,做皇帝也是很痛苦的事!離開會場,想到書法所用的毛筆,當前它在文字書寫工具的用途上,因科技的快速發展而凋萎,網屏上的「觸、摸」模式,連帶地把文房四寶中的墨、硯、紙也都逼退了。幸好,還有「書法」與「國畫」兩大寶貝 矗立不倒,才不致全軍覆沒。觀賞了耆英們的精彩「演出」,就像抬頭看到「晚霞滿天」,明天仍是一片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