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無價珍寶,代代相傳》 勤奮、喜樂之人生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無價珍寶,代代相傳》 勤奮、喜樂之人生
父親和我

《無價珍寶,代代相傳》 勤奮、喜樂之人生

我的父親李信征(1910–1998),生於北平通州農村一個基督的家庭。他的父親李文鎔是位鄉間傳道人,家中兄妹六人,父親排行第三,幼年即隨父母、兄弟姐妹四處傳道。我的爺爺李文鎔拉手風琴,六個孩子各拿一件小樂器,組成一個小樂隊,很有感召力。因為沒有條件,所以不能就讀於一所固定的小學;中學就讀於通縣潞河中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會學校,因為是傳道人的子女,所以有一定的照顧。父親的中學生活,是從勤工儉學開始的。

祖父李文鎔

父親自幼酷愛音樂和體育,因為買不起小提琴,他就用二胡模仿小提琴的音色,惟妙惟肖,真偽難辨,於是「二胡西奏」一時在校園傳為佳話。那個時代的電影還是無聲的,每逢學校放映電影,常常請他去配樂,深得師生們的喜愛。後來,有一位老師患了不治之症,臨終前立下的遺囑之一,就是將自己心愛的小提琴送給父親。爸爸得到這把琴後,如獲至寶,每週騎車來回四十里到北平跟一位外國專業小提琴家學習。他非常刻苦努力,進步很快,深得老師寵愛,從此和小提琴結下了不解之緣。以後他經常在主日禮拜獻詩,各種文藝活動中也常見他的身影。

父親熱愛體育運動,曾獲河北省學生運動會短跑冠軍,一生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不久,學校來了一位美籍基督徒教師(Mr. Fessler),到校後向校方提出:要親自挑選一名學生與他同吃、同住、同學習,並由他負擔此學生的全部生活、學習費用。感謝主的恩典!父親十分幸運地被老師選中。從此,師生二人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老師的言傳身教,對父親一生受用,更重要的是堅固了他信靠主的心志。八十年代,學校舉行百年校慶,教授特意從美國專程前往參加。師生重逢在昔日校園,多少往事湧上心頭,恍如昨日。那是他們師生最後一次相聚。

父親(左)與母親(右)攝於燕京大學未名湖

父親的大學生涯在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度過,在音樂系結束學業後,任育英中學音樂老師(教會學校,現北京 25 中),曾與李抱忱先生共事。1949 年,被聘為北京師範大學幼兒師範音樂系副教授。

中國第一套「兒童節奏樂器」

兒童節奏樂器

建國初期,父親看到國內兒童的音樂教育十分缺乏,沒有系統的教材,更沒有適合兒童演奏的樂器。於是,他參考國外資料,試製了中國第一套兒童節奏樂器,共有二十餘件:小木琴、三角鐵、撞鐘、鈴鼓、響筒、小鼓、刮板……還加上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木魚等,非常小巧可愛,適合兒童演奏。記得那時我正在上小學,第一批試用此套樂器的就是我住家附近的街道兒童。在派出所的協助下,成立了「東總布胡同兒童節奏樂隊」,還製作了大紅錦緞的隊旗。樂隊由爸爸親自排練指導,我們邊唱、邊演奏十分有趣,同時也培養了大家彼此合作的友愛精神。隨後,我所在的北京培元小學也有了小樂隊還加上舞蹈,常常受邀到各學校和劇場演出。此套樂器,在京城以及一、二年後在全國幾乎各省市也都得到推廣。如今每當我看到「兒童節奏樂器」,心裡總不免想起當年父親的一份耕耘。

由於對樂器的設計、製作及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父親決定從師大音樂系調至北京樂器廠工作。因父親的勤奮和出色的工作成績,他被國家評定為高級工程師並任總工程師。這一職稱,當時國內同專業只有三位。幾十年來,他和工人、技術人員一起填補了多項樂器製作的空白,提高了樂器產品的品質和數量,為國家爭得了榮譽,賺取了大量外匯。

中國第一架橫排木琴

中國第一架橫排木琴

五十年代,國內尚無橫式排列木琴(排列方式如鋼琴鍵而不是如揚琴)為了試製這架木琴,父親全身心投入,晝夜思想,廢寢忘食……製作木琴要用最好的紫檀木,才能發出優質的音響,父親相中了家中一個十分珍 貴的紫檀木桌子,他毫不猶豫地鋸下四條桌腿,做成了木琴的音板。常常在深夜,我和媽媽會被一陣敲擊聲、鋸木聲吵醒,原來爸爸在床上忽然想起什麼,立刻起來敲敲弄弄。為了找到音板共鳴筒的最佳效果,無數次試驗都失敗了,最後竟發現家中一個古舊的瓷花瓶,裝上不等量的水能發出最佳共鳴。

在天橋劇院演出後合影(左一為筆者)

首台橫排木琴終於問世了!此時正值北京兒童藝術劇院排演話劇《小白兔》,木琴立刻派上了用場。接著該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木琴的一段獨奏就這樣被錄入其中。

中國第一架豎琴

中國第一架豎琴

1958 年,國家向樂器廠下達了一項任務:要求中國自己能夠製造交響樂隊中的全部樂器。這對於製造豎琴來說,的確是遇到了大難題:一沒實物,二沒任何圖紙與數據。後來,聽說在東北有一位白俄豎琴演奏家,她自己有一台豎琴,經文化部有關部門的批准,幾經周折,終於將人與琴接到了北京。演奏家要求:她本人不能與琴分開。於是,父親和技術人員的工作場地就是演奏家下榻的飯店。他們不分晝夜圍著這架琴轉,根據實物先描繪出圖紙,再按圖紙製作了第一架豎琴。其中的艱辛,無法言說。1959 年,蘇聯國家交響樂團來京演出,樂器廠請樂隊的豎琴演奏家鑑定這架樂器。團員們驚嘆中國人的聰明智慧,華美的豎琴也展現了精湛的民族手工藝。然而遺憾的是,一經演奏才發現琴體下面七支踏板的左右順序全部裝反了,而這正是最關鍵和最困難的部分。父親與全體製作人員毫不氣餒,馬上製訂了翻改方案,又是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們終於修正全部錯誤。蘇聯樂團的指揮和全體團員都被他們這種忘我、執著和勤奮敬業的精神所感動。

很快,國內各省市樂團、歌舞團都有了豎琴,同時也打入了國際市場。因為豎琴價格昂貴,國產化的生產,為國家節省了大量資金,又賺取了可觀的外匯。

緊接著,中央音樂學院開辦了德國豎琴專家班,培養了五位首批豎琴演奏員,其中一位就是我的老師,前中央樂團豎琴演奏員。我是國內第二代豎琴演奏員。所以,父親、豎琴和我之間另有著一層解不開的情緣。

中國第一架鍾琴

中國第一架鐘琴

六十年代,廠裡接到通知院:為了迎接印尼總統蘇加諾,必須要試製出可以在隊列行走中演奏的樂器 —— 鐘琴。父親又是一頭扎進去,攻克一道道難關,多次去金屬研究所比較配方……終於取得滿意的音質,在歡迎蘇加諾的隊列演奏儀式上,鐘琴發揮了良好作用,得到總統的喜愛,後作為國家禮物贈送予他。為此,國家特別嘉獎了樂器廠。

人才培養

父親一貫極力主張提倡樂器製作人員要會演奏樂器,改變過去那種只會製作,而不會演奏的狀況。因此,他培養青年工人,專門請音樂學院的老師來教授鋼琴、提琴及管弦樂器。他們還組織了樂隊,由父親擔任指揮並兼首席小提琴,既豐富了工人的業餘生活,又對樂器製作的品質提高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後來中央音樂學院終於開設了樂器製作系,培養出既會製作又會演奏的高層次人才。

記得父親曾手把手地培養一名年輕、樸實的農村小木匠。點滴積累、嘔心瀝血加之本人的刻苦鑽研,終於成為我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得「小提琴製作大師」稱號的高級製作人員,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回想當年他自德國載譽而歸時,首先到家中看望父親,面對記者的採訪,他第一句話就是:「感謝恩師培養,永遠不忘這一段深厚的師徒之情。」

後來父親又陸續試製成功了鋁板琴、電聲鋁板琴、豎琴、尼龍弦等。在爸爸工作的幾十年間,他將自己的精力和心血獻給了樂器研究、製作、鑑定以及培養人才的事業上。在他八十五歲高齡時,還協助廠裡完成了廠史的寫作。

父親一生精力充沛,愛事業,愛生活,熱情地幫助周圍的人,誠懇真摯,謙卑友善。他有許多忘年交的朋友,無論老少和他在一起,都能敞開心懷,以誠相待。他總是那樣喜樂幽默,有很大的凝聚力,只要有他在場,一定歡笑聲不斷。然而,最寶貴的是父親和姥姥、媽媽一樣,將主耶穌的愛、基督救恩的種子撒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他是我和丈夫劉康還有孩子們信主的啟蒙,許許多多的聖經故事他常常娓娓動聽地述說出來。至今,我都記得孩子們聚精會神聆聽的神情。

記得上小學時,有一年的夏天,我和爸爸坐在院中乘涼,望著滿天星斗。我問爸爸:「您說,天空到底有多大啊?爸爸說:「天空無限大,無窮無盡,無邊無沿。」

「那又是怎麼來的呢?」「是上帝創造的,祂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實在是太偉大、太奇妙了!你看宇宙這樣浩瀚無窮,再看看身邊的花,五顏六色,多美啊。就是最小的一朵,構造都是那樣精細複雜,要用放大鏡才能勉強看清楚;冬天的雪花,雖然一落下來就融化了,但茫茫大雪中的每一片小小的雪花,都沒有一片是完全相同的,它們都是六角形,但又各具形態,美麗無比,這都是上帝創造的,多麼奇妙!」爸爸的話,引起我無限的遐想,將我帶進了一個美輪美奐的奇妙世界中,幼小的心靈從此對上帝充滿了敬畏與愛戴之情。

精彩又坎坷的一生

父親一生也經歷了坎坷。先是陪伴母親度過了忍辱負重的「右派」生涯;後是文革時期母親成了「特務、反革命」而自己又被劃為「反動學術權威」,接受批判教育改造。在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日,無數家庭破裂了;多少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反目成仇,互相揭發批鬥……但是,在我們心中總有一個信念、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心:「一切都會過去。」「我雖行在患難中,你必將我救活。」(詩篇 138:7)主的愛時時護佑著我們,給我們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父母始終同舟共濟、互相攙扶。二十二年後,沉冤終獲平反昭雪。人生的四分之一啊!患難見真情,盡在不言中……

父親的最後兩年在美國度過,全家分別了五年,終於在異國他鄉得以團圓。我們經常在一起思想主的大愛,爸爸最喜愛和珍惜這樣的時刻。我們一同查經,學習神的話語。他雖然眼睛已不能看琴譜,但仍可以背彈百餘首詩歌,在帶領我們禱告或唱詩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感恩的熱淚。爸爸常常給我們背誦以下幾段話 —— 那是他們兄弟姐妹幼年隨父母在鄉間傳道時學會的:

母親楊英貞(左二)

「慈悲天父,給我食物。養我肉身,恩典長存。又賜天糧,養我心腸。報答無方,每飯不忘。」

「慈悲天父,保佑一夜。到天明亮,我心感謝。主賜飲食,保護我身。一切喜樂,都歸我主。」

「感謝天父賜洪恩,天天愛我護我身。現今我要求天父,將我罪孽都饒恕。叫我做事好心腸,死後接我入天堂。我必永遠跟隨主,求主聽我因耶穌。」

「今得奉獻些微物,求主悅納並賜福。更願獻上身與心,永遠屬主為耶穌。」

「苦海茫茫幸有聖神作寶筏;前途渺渺唯有救主作明燈。」

這些話語陪伴了爸爸七十多年,主賜天糧飽足饑渴的心,頌主詩歌隨時從心裡湧出。

父親離世前的一個月,正值十二月份,我們全家錄製了一盒錄音帶,作為送給弟兄姊妹及親友的一份聖誕禮物。內容是每人或彈或唱一兩首詩歌,講幾句在主裡互相勉勵的話。八十七歲的父親那天被聖靈極大地感動,他不但錄下了以上的話並一口氣寫下來,還彈奏了晚年他越發喜愛的兩首詩歌:「耶穌恩友」和「豈可空手回天府」,同時與媽媽一起合唱的頌主詩歌也一併錄入其中。這一幅美麗畫面的瞬間,永遠留在我的心田……然而,想不到這些竟是爸爸留給我們的最後紀念。

1998 年 1 月 22 日晚,他還和我一起練習第二天將在我的英語學校結業式上演奏的曲目,然後洗漱,預備好第二天要穿的一套西裝,臨睡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早點睡啦,明天還要演出呢。」23 日早,爸爸一直酣睡不醒,我還過去拍拍他的臉,開玩笑說:「老頭頭,起床啦,再不起來,我們就要誤場啦!」……想不到爸爸和祖父一樣在睡夢中安息主懷,沒有經歷病痛,平靜而安詳,何等甘美。劉牧師和金傳道聞訊趕來時,爸爸已然去了。牧師為爸爸禱告也安慰我們悲傷不捨的心。全家人最後一次圍在爸爸床前,合唱他生前最喜愛的詩歌「耶穌恩友」為他送行。

媽媽的最後一個生日(90 歲)

主的憐憫與慈愛,讓我們全家人靠主更近,愛主更深!

父親生前最喜愛「松柏團契」和週二查經班,他還擔任團契的司琴;為了參加主日學及主日崇拜他和媽媽總是最早做好準備,從不缺席。他們懷著渴慕的心,常常在家聆聽福音的錄音帶、合唱詩歌。楊長老夫婦贈送的新約錄音帶他們已經聽了兩三遍。兩年來,我們最感欣慰的是父母能有這樣好的環境和條件自由地敬拜主,這是他們深藏在心中幾十年的願望。在主裏,全家人的靈命都有所長進,願意更多地侍奉主。

爸爸非常珍惜並努力付出主賦予他的恩賜,每日生活得充實、喜樂且有盼望。

年初四他還將參加一個老人公寓的春節聯歡會演出,曲目之一是「豈可空手回天府」。他和松柏團契的弟兄姊妹分享時說:「咱們現在老啦,許多事情都力不從心了,但是咱們仍然可以禱告、唱詩歌,可以傳福音領人歸主啊!」

父親去世(臘月二十五)後,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教會正在積極準備春節的福音聚會,爸爸的節目本將排在第一個。當時在我們「甘泉團契」(基本都是國內來的弟兄姊妹)我是主要同工,弟兄姊妹為了照顧我的心情,與我商量是否就不參與這次的服侍了?我沒有接受這出於愛心的建議,因為我知道,父親一定會支持我的侍奉,我們不是還能在天家再相聚嗎!

2 月 8 日,在教會為父親舉行的追思禮拜上,我簡述了父親的生平後,一切按程式進行。最後,我又回憶了他的生前點滴、軼聞趣事。沒想到這一部分,竟引起大家一陣陣的笑聲,有些弟兄姊妹也上來一一講述父親過去的故事,會場氣氛充滿追思感恩與喜樂,實在看到我們在主裡的人有多麼大的福份,雖然心中難過不捨,但有永生的確據與盼望。

有一位傳道(父母生前每週二都在她帶領的查經班聚會)也上去講了緬懷的話:「……我們的查經班,伯伯、伯母比較多,常常會有人打瞌睡,但李伯伯從來沒有打過盹,眼睛總是睜得大大的聽著我說……」,就是這位傳道,鼓勵我將父親的故事寫下來。

追思禮拜結束時牧師說:「我從來沒有主持過這樣的安息禮拜,這是一次美好的感恩見證分享聚會啊!」一些慕道朋友也很受感動,他們說:「過去參加過的追悼會都是悲悲戚戚、沉重哀傷的,你們基督徒的追思禮拜,怎麼會這樣美好!」回憶父親生前點滴,軼聞趣事:

一.爸爸非常熱愛生活,珍惜主賜生命的寶貴。他常說:「一個人能來到世界上太奇妙、太不可思議了!」他時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熱愛身邊的一草一木、一片美麗的雪花、小小的動物 —— 金魚、小鼠、貓貓狗狗、日出晨曦、日落餘暉……一段美妙的音樂可以讓他感動得潸然淚下。看到人和動植物的微妙構造、絢麗多彩的海底世界、浩瀚無際的宇宙星空,他總是情不自禁地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偉大。電視節目「動物世界」和「天文地理」一直是他的最愛。

退休後,父親童心未泯,經常獨自一人,帶上一點「乾糧」去西郊的北京動物園 ——「鳥館」,可以在那裡待上一天,仔細觀察鳥兒的生活,看牠們之間如何彼此用「鳥語」和肢體動作相互溝通,看各種鳥兒的表演,聽鷯哥說話、唱歌。他說:「在鳥館有享受不盡的樂趣,真是妙不可言,上帝的創造實在偉大!」

二.父母親自幼青梅竹馬,年輕時在鄉間,常常和長輩家人一起熬上大鍋熱粥,周濟四圍貧苦鄉親,深厚情誼一言難盡。

三.四十年代初,11 月 2 日的晚上,爸爸剛參加完在貝滿女中舉行的音樂會演出,準備和媽媽一同回家。天上飄著雪花,剛出校門,就看到一起嚴重車禍:一位十七歲的女中學生被一輛軍用吉普車撞倒在地,血流一片,汽車玻璃粉碎,女學生已昏迷不醒。周圍頓時擠滿了觀望的人群,但無一人上前搶救。母親當時正在協和醫院急診室實習,剛講過一課在醫學上關於法律方面的常識,在這種情況下介入,現場被破壞,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看到躺在血泊中的女學生,父母親當機立斷,趕快用吉普車上的一條軍用毛毯將女生裹緊,並請那位已經嚇得發抖的司機將他們送到最近的協和醫院搶救。女生的傷勢嚴重,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腳尖已經扭轉向後,臉也破了相,失血過多,血肉模糊。馬上進行了手術搶救,醫生說再晚片刻就無法救治了。

文革中,這位女學生已經是北京一個中學的老師(後為北京四中重點中學校長),遭到學生及紅衛兵的揪鬥及毒打,有人用鋼絲纏上棉線抽打她,流血、結痂、再抽打,流血……至今右肩脫臼致殘失去功能。她偷逃後成為通緝犯,在一天夜裡,躲到我家。那時,我們的處境也已十分艱險,在患難中,大家彼此安慰共度難關。她在我們家躲藏了近兩個月,凡來我家的人都知道她是我的「老姨」。如今已九十高齡。每年的 11 月 2 日,她都要來家中紀念這一天,風雪無阻,幾十年不變,直至父母赴美探親。

四.父親一生熱愛音樂,酷愛小提琴。經常帶領樂器廠工人參加演出並用琴聲安慰了許許多多憂傷痛苦的心。有一位老技術員的妻子去世了,他們沒有子女,老先生非常悲傷。爸爸陪他到火葬場,在火化的全過程中,一直用琴聲安慰他,直至老夫人火化完畢。老先生留下了妻子的一雙布棉鞋作為紀念,他一隻手抱住那雙棉鞋,另一隻手緊握著爸爸的手,淚流滿面,久久說不出話來……

五.1976 年,唐山大地震,北京也受到強烈波及。爸爸惦念他的老同學,騎車去看望,還幫忙買菜。不幸,半路被一個剛學會開車的司機撞倒,人被搓拉出十幾米遠,襯衫全部搓爛,差一點就壓到頭部,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當我聞訊趕到醫院時,看到躺在急救床上的爸爸一點也不能動,渾身滿臉都是血,實在慘不忍睹。醫生擔心有肺氣腫的可能,情況並不樂觀。我心疼地問他:「您感覺怎麼樣?」他的回答竟是:「爸爸這輩子再也拉不了小提琴了。」傷勢恢復後,他的左臂真的再也不能舉起。曾經將琴頂在牆上試拉,但總是力不從心。看他那樣不願放棄,強忍痛苦努力鍛煉的情景,我們都很心疼。最終還是告別了一生鍾愛的小提琴,心中的遺憾與不捨,言語難以形容。後來公安部門審理此案,判定司機應負全部責任,賠償一切損失。但當父親知道他家庭的困境後,沒有提出任何條件和賠償要求。辦案人員驚異地說審理了多年案件,這樣寬容待人的還是第一次遇到,相反,這位司機後來竟成了我家的好朋友。他曾好奇地問父親,為什麼對他這樣寬容?爸爸只說:「因為我們是基督徒,是耶穌叫我們這樣做的。」

不能拉琴後,爸爸更多地彈鋼琴和拉樂鋸。說起樂鋸,還有一段有趣的經歷:上中學時,他偶然一次看到一位外國人將鉛筆頭上插一塊橡皮,用它在鋼製的木鋸上敲擊出音樂旋律。他感覺很新奇有趣,於是自己就試著用提琴弓拉木鋸沒有鋸齒的背面,經反覆琢磨練習後,竟然可以拉出似吹口哨般動聽的樂聲。從此,這把木鋸又成了他的伴侶。經常為朋友們演奏並參加演出。後來在北京首先成立了樂鋸協會,他任副會長,不久此會加入了音協,曾經十分活躍。

1993 年春,美國樂鋸協會主席 Charlie Blacklock 先生邀請父親參加在加州 Santa Cruz 舉行的美國樂鋸節。他是與會人員裡最年長的一位。1996 年,父親再次來美團聚,樂鋸仍伴隨著他。教會裡的弟兄姊妹都欣賞過他的演奏,我們也曾一起參加了「黃河中文學校」春節聯歡晚會的義演。

1993 年父親攝於加州

1996 年教會的福音聚會

心靈手巧,思路敏捷

一.我的童年和表姐、表哥一起度過。每逢春節,爸爸都自己動手糊一個大大的雙層走馬燈,利用點燃蠟燭上升的熱氣來推動走馬燈的上下兩層,而且是以相反方向轉動。上層猶如皮影戲,將影子投射在白紙上;下層是形形色色的古裝及現代人物、走獸,每轉一圈,四肢就擺動一次,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全家老小十餘口人,圍在燈下,細細觀賞這一傑作,讚不絕口、笑聲不斷,喜愛之極。爸爸總是說:「明年,還會有更好的。」

年三十那天,爸爸總會給全家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快樂。他將所有來家裡的親友名字,全部編成字謎、畫謎等等。印象最深的是一幅畫謎:一個可愛的古裝女頑童,手裡拿著一把扇子,正舉手撲向一隻飛舞的蝴蝶。眾人正感困惑,我忽然叫出聲:「Harp!」(豎琴英語發音:孩兒撲),全體譁然,笑聲不斷。

父親做的走馬燈和鳥籠

年年爸爸都有不同的精彩節目,長輩兒孫歡聚一堂,其樂融融。有一年,他推出了釣禮物的遊戲,地上擺滿了五顏六色、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禮物,每人手中一個釣竿。開始,大家都瞄上了一個最大的禮物盒子,方方正正的十分漂亮引人注目,我也躍躍欲試。無意中看到爸爸將一個最小的禮物盒放到我的腳前,還默契地眨了一下眼睛,我立即心領神會,將小禮物釣起來,還真有點分量呢。結果,大大的盒子被表哥釣到,興奮的心情,隨著一層又一層的包裝紙,一個又一個的空盒子而漸漸低落。打開最後一個盒子,裡面竟然是一塊黑亮的煤!哥哥失望地一下把煤塊扔到火爐裡。我釣到的卻是一個可愛的小泥娃娃,頭還會不停地顫動。爸爸說:「以後不要相信大的就一定好,其實,往往小的更寶貴。」後來,每當我讀到寡婦將她全部養生的兩枚小錢奉獻給主的故事時,總會不自覺地聯想起大年夜的那一場遊戲。

二.記得小時候我出麻疹,父母都要上班,爸爸擔心我一人躺在床上寂寞,他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木頭小飛機,然後在我的床上方,屋頂的對角拉上一條細繩子,一頭高,一頭低,小飛機拴在繩子上,我可以躺在床上,用手拉另一條線,飛機就升到高的一頭,一鬆手,小飛機就穩穩地「滑翔」到低的一頭,真是太好玩了!我一遍遍地拉著線,看小飛機爬高又緩緩地飛下來,一個人自得其樂,一點也沒感到無聊寂寞。

爸爸還會繪製很精美的大幅圖畫:主耶穌降生在馬槽裡,幾位博士前來朝見;教堂外深夜的雪景,只有紅綠兩色的松圈與聖誕紅。我們一起把蠟燭、鈴鐺都塗上膠再撒上金粉、銀粉……一切都那麼美好,在我的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聽姥爺講故事

三.兩個女兒出生時,我們已經搬入單元樓房,父親依然在春節時糊製簡單的走馬燈,但不用點蠟燭了而是利用暖氣管散發的熱氣吹動走馬燈的轉動。

爸爸常給外孫女講許多與人為善、教人誠實、互助友愛的故事。常常是這樣開頭:「從前啊……」二人異口同聲接下去:「有一個老頭頭……」

他還親手為她們製作了一個可以彈奏的小豎琴,孩子們愛不釋手,姥爺是她們最親近的好朋友。

四.他身體力行,教導孩子們生活節儉,自己的事情盡力自己做,他的襯衫領子穿破了,就自己動手翻過來,這面再破了,還曾經用膠布粘上過,洗幾次都不會脫膠呢。扣子掉了,衣服開線了,也都是自己動手解決。

他用一個舊的小書架為兩隻小鼠改裝成了幾層「樓房」:有餐廳、臥室和運動房,每層都有小樓梯相連,小鼠在裡面可以爬上爬下,轉滾筒,走小橋,即舒適又快樂。女兒愛得著了迷。家庭的溫暖與歡樂處處浸透著爸爸的愛。

姥爺做的小豎琴

生性幽默 珍惜友情

父親是個足球迷,有一次,又逢國際足球大賽,關鍵決賽的那天,電視臺現場直播,這是爸爸特別期待的一場比賽,飯後,他第一個早早端坐在電視機前,只待比賽開始,不料,與此同時,另一台有精彩的文藝節目,全家商議後,四比二多數通過放棄看足球冠軍賽。這下可急煞老爸,他滿屋亂轉,嘴裡還不停地自言自語:「全北京市,只有咱們一家神經有毛病,這麼要緊的比賽 —— 不看!」忽然,他靈機一動,趕緊跑到對門孟叔家,可沒過一會,就掃興而歸且大聲說:「原來北京市有兩家神經不對頭哇!」那一天,可憐的老爸真的令人同情啊!

父親十分珍惜友情,每次中學、大學的校慶活動,他都積極參加。老校友每年至少一至兩次來我家聚會。他有著一種親和力和凝聚力,說不盡的校園軼事,遙遠而親切;唱不完的讚美詩歌,一首接一首(都是教會學校校友),爸爸總是擔任鋼琴伴奏,每次分別似乎都意猶未盡,相約下次一定再聚。然而,聚會的人數逐年減少,父親無限懷念昔日同窗,珍惜在世的分分秒秒。

三代基督徒合影 —— 1936 年父親拍。前排自左至右:五姨,姥姥,老太太(母親的奶奶);後排自左至右:母親,姑姑,奶奶,舅舅。

如今,爸爸也去了,到天父那裡去了,在那裡好得無比。我常常會一陣陣深切地思念爸爸;常常獨自彈著琴,在心裡默唱著他喜愛的詩歌。他一生帶給我們太多的歡樂和幸福。他的愛來自愛我們的神。

願我們像父親那樣愛神、愛人、愛生活,勤奮喜樂,彼此寬容,永遠感恩!

爸爸,天家再見。

同一系列:《無價之寶代代相傳》: 一張經歷半個多世紀的老照片
《無價珍寶代代相傳》之犧牲精神、造福人群
《無價珍寶,代代相傳》之上帝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