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看小手帕與站大鏡子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看小手帕與站大鏡子

我原藉為廣東蕉嶺,是廣東省西北的一個縣市。資源不豐,村民靠農業為主。先父青少年時期即出外發展,在北京求學,畢業後先派九江電話局任工程師,嗣奉調鎮江、揚州。由於他是一位工程人員,經常出差赴各省作業。先慈為生活安定,無法隨先父搬遷各地,遂決定在揚州定居下來,直至「七七事變 」爆發,才全家回家鄉避難。

在當時,揚州為一普通城市,遠不及京滬,不過它卻擁有一個全國著名之中學,即揚州中學。揚中原有師範科系,每年要派畢業生赴校實習,揚州實驗小學即為對象,視為學校中之大事,歡迎及招待非常熱烈。後來揚中師範科停辦,揚州實小遂改為揚中附小。

揚中附小校紀嚴明,教學認真,與揚中齊名,社會認為兩者皆為最好的學校。吾家定居揚州,此也是原因之一。筆者及弟妹皆進入實小,先慈及家人認為幸運之事。

該校有二措施頗為特殊,回憶及敘述如次:

一.晨間校門檢查 – 當年尚無公車(雨天才坐黃包車),吾等皆步行赴校。校門口有老師執勤,他(她)們主要檢查手帕(每日必帶)及手指甲是否清潔及修妥,其他物件當然也極注意,違者要回家修補備齊再來,如此則影響上課。吾人無不小心翼翼,前日睡前做好準備。

二.站大鏡子 – 此鏡位於長廊未端,近教員辦公室,對犯規違紀的學生飭令站在大鏡前面。此鏡兩旁乃通道,學生經過都能目睹。此一處分有三大作用:

一為當事人好好檢討為何犯錯?

二是全校皆知,難免圍觀,是當事人難堪。

三是以此法讓全校學生有警惕之心,引以為戒。

細想上述兩項措施,晨間檢查是否帶了小手帕,立意固佳,當時學子不多,尚可辦到,若學生特多之校,實難處理。時至近代,衛生紙大小皆有,小手帕已漸式微了。至於站大鏡子近乎體罰,又在公開場所,有違近代教育之精神,政府三令五申,不準體罰。故筆者在後來之求學時代,沒有見過及聞過以上兩項之處分方式了。時代在變遷及進步,自不可同日而語。

揚中附小是筆者啟蒙之校,對校內之一房一屋,一草一木,印象極為深刻,終生難忘。

兩岸通航開放探親以後,筆者曾率同弟妹同赴揚州重溫舊夢,蒙校長親切招待,促膝談心,甚為愉快及銘感。不過該校已改為家事學校。筆者捐出微薄現金,以表心意。

回憶筆者在該校時,校長是金應元(節山)先生,教導主任是吳澎南先生,級任老師是劉樁年先生。同學中有冷宗堯、潘樹信皆名列前茅之士。童軍教練則記不清了。

另有路迅同學家境富裕,蓄有狼狗,曾在假日帶來學校一遊,引人注目。

1982 年筆者在高雄海關任職,某日路迅同學來看我,商談船務之事。當時已互不認識,嗣他返回他工作之船務公司看到筆者所核發之執照(上有簽名章),他有所悟,托人打聽筆者過去經歷,終於證實。數十年後在臺相逢,欣喜莫名,自後感情彌篤。

除路迅外,筆者深深懷念昔日之該校師生,深盼見此文者如有揚州實小消息,請賜告為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