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石榴秋趣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石榴秋趣
子母榴,這才是真正的多子多孫!

石榴秋趣

深秋,榴葉由綠轉黃,鑲嵌其間的紅石榴,更顯得鮮豔奪目,光彩異常。可在小院之中,緊鄰榴樹的還有橙桔。此時,柳丁也由青轉橙。相映之下,益覺金秋美豔,正是「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榴紅橙黃時!」

它們雖互為近鄰,但為爭奪院中不多的陽光,拼命拔節高長,似掛了彩球的標杆,直刺藍天。

榴紅橙黃

有時排成人字形、呱呱吟叫著的南飛大雁從天上掠過,它們又像孩兒手中搖盪的彩鞭,送出安全的祝福和來年再見的期盼。

美景當前不可無文,儘管身無點墨,文彩低下,但寫下幾句聊以充數,權作逢場作戲可也。

石榴來自西域,古人稱之為芭樂或安石榴,開始並不流行,可它適應性強,易於種植,逐漸為人接受。戴復古(一)的《山村》詩 反映了這一狀況:

彩球的標杆,直刺藍天

山崦誰家綠樹中,短牆半露石榴紅。
蕭然門巷無人到,三兩孫隨白髮翁。

寧靜安逸,特別令久居鬧市的耆老嚮往。

在唐朝,詩人皮日休(二)有《石榴歌》: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鸚粟,黃蠟紙裹紅瓠房。
玉刻冰壺含露濕,斕斑似帶湘娥泣。
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

看得出來,詩人對石榴已有深入瞭解,從外觀到用途,摸得一清二楚。石榴的「甘酸」與「初嫁蕭娘」間,用一「嗜」字相聯,令人拍案稱絕!

而潘嶽(三)的《安石榴賦》中有下列文字:「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饑療渴,解酲止醉。」

不僅對石榴內部做了仔細的觀察,還對其食療藥效作出簡評。文學家能這麼用詞,表明石榴已被民間廣泛接受。

說到秋趣的石榴,有幾句古詩不能忘記:

明.徐渭(四)《榴實圖》:山深熟石榴,向日便開口。

清.惲壽平(五)《榴冊頁》:羨他開口處,笑落盡珠璣。

向日開口的熟石榴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石榴樸實、善良本性的表露。似乎在邀人品嚐:今年我長得酸甜可口麼?此等意境,與唐代詩人朱慶餘(六)《近試上張籍水部/近試上張水部/閨意獻張水部》詩中後兩句「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乎?」的文字意境多麼貼切。不妨將它們視為石榴人性化的最佳文學描述。

大多數人食石榴,均是剝開外皮,摘珠入口,輕咬晶粒,細品果汁,吐出小核;然後再取一粒。不宜一口多粒,用牙力嚼,這樣會傷及核體,帶出澀味。正因如此,石榴便成人間最有情趣之零食;書桌案頭,置一開口石榴,在你閱讀、寫作、吟詩、作畫之際,時不時地丟一粒於口中,既可清腦提神,又能補充營養,令你精力充沛,事半工倍。

可對家有石榴者,如此食用,難以接受:一樹兩百來個石榴,重達兩三百磅,吃到何年何日?

送給親朋好友之餘,只能打汁自飲。

玉液瓊漿

製榴汁時,需戴眼鏡,以防止榴汁射入眼簾;汁呈弱酸性,雖無兇險,但並不好受。需戴手套,汁會染黑皮膚,貌同黑猩猩,數日無法還原;若沁入織物,則極難洗脫。

請看製就的石榴原汁。加「原」字,只為強調不加任何外物,全來源於那形如紅寶石的石榴苞。

出汁率極低,六、七十磅石榴恐怕還打不出一加侖原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現今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見過它;吃過的,就更是寥寥無幾。

古代如何?在下無實據可下定論。但古代妙齡女郎多圍「石榴裙」,這可是紅裙之通稱,亦可是以石榴汁染就的豔紅花裙。由此推斷,古人對石榴汁熟知度遠高於現代。

石榴汁味感極佳,酸甜爽口,一小口就能清潔口腔、牙齒、舌面、甚至外唇,比用藥物漱口優出許多,故是烤牛排的最佳醬汁。據傳,老布希總統到 TAMU(德州農工大學)演說時,正值深秋,午餐的烤牛排用的就是石榴原汁作醬汁!

石榴引領院中秋色,從此照可見

【註】所引詩文之作者簡介:
一﹒戴復古(1167 年 — 1248 年),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
二﹒皮日休(約 838 — 約 883),晚唐文學家。
三﹒潘嶽(247 年 ― 300 年)西晉文學家。
四﹒徐渭(1521 年 3 月 12 日 — 1593 年)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五﹒惲南田(1631 — 1689),字壽平,清代大畫家,「沒骨花法」之宗匠。
六﹒朱慶餘,唐代詩人,喜老莊之道,生卒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