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詩的故事兩則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詩的故事兩則

(一)唐代高僧圓觀(澤)大師,在圓寂之前夕,對他的好友李源說:「我將與你告別,投胎轉世去了;如果有緣的話,十二年後,請到杭州西湖邊天竺寺後山相見。」

十二年後,李源依約到天竺寺後山,果然見一個十來歲的牧童迎來,並且唱道: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臨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這個牧童就是圓觀和尚的轉世。這首詩的意思是:「我還是前生的舊精魂,一樣愛賞月吟詩。感謝你有情遠道來訪,我身體雖與前生不同了,但是心性和友情還是沒有變呀!」

這個故事載於唐人袁郊的《甘澤謠》。如今,天竺寺後山還有三生石、圓公洞古蹟供人憑弔。

人有「今生」,是否真有「前生」和「來生」呢?人死後會轉世嗎?令人迷惘;但是讀了這個情緣故事,真使人十分感動。

(二)唐代是詩的黃金時代,出了許多大詩人,像李白、杜甫…等。他們的詩,講究格律,文詞優雅;吟唱起來,抑揚頓挫,噲炙人口,千古流傳。

但是,唐代有一個人名叫張打油的,很愛吟詩,在大雪紛飛的隆冬,見大地一片銀白,許多狗兒在雪地玩耍,他詩興大發,即吟了一首「詠雪」詩: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這首五言詩,文句俚趣,但平仄不協,既不是律詩,又不能算絕句,叫啥詩呢?後人就以作者之名字稱之為「打油詩」吧!打油詩通俗易懂,每句五言、七言、或四言,不拘泥於格律,只要順口押韻也能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