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農業該學誰?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農業該學誰?

~回憶一次在京中央直屬機關政治學習會的情況~

我從學校被分配至北京化工部屬的一個研究設計院工作,不久就 經歷了一件使我驚愕而終身不忘的事。現將它盡量保持原意地寫出以饗對此事感興趣的讀者。根據中宣部的規定,北京的中央機關下屬單位,其政治學習享有與其主管機關同等待遇。當時學習方式是由院領導作政治報告,傳達上級文件或指示,然後進行小組討論。學習時間安排在每週六下午,規定雷打不動(即不允許改換時間)。大約是 1959 年的 5 月至 6 月間的一次例行的政治學習會,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和永不能解的疑惑。

下午兩點正,禮堂滿座,沒有遲到的。今天是常務副書記作報告,操著膠東口音的他,嚴肅地說:「今天傳達主席講話,只許聽,不許記,會後不討論不傳播。」王副部長在長征中主管過中宣部,這是他親自從中宣部得到最近主席與康老有關我國農業問題討論的對話,新穎而特別,很值得讓大家深思。

他們的對話內容是:

主席問康老說:「農業的形勢不好呀!」康老回答:「唔。」主席繼續問:「康老,你是專家,你看怎麼辦?」康老回答:「蘇聯的集體農莊呢?」 主席斬釘截鐵地說:「扯蛋!」康老接著問:「我們不是有人民公社嗎?」主席反問道:「那樣搞行嗎?」康老無語。主席問:「上次叫幾個秀才寫的那個調查報告……」康老即答道:「已經送給您了。」主席說:「哦! 我詳細翻了一下,寫得有理有據,很好!」主席自言自語道:「一家幾口人,幾十公頃田,拖拉機、收割機、都是機械化,還有種子公司、肥料公司……」 主席最後說:「我們的農業將來就得學美國他們那樣。」

上述內容是我二十幾歲時親身經歷的,絕無虛擬和編造。但可能有文字和語氣上的差別。因事先有規定︰「不記錄,不傳播,不議論。」為這次學習帶來了幾分神秘約色彩。由於歲月的流逝而淡薄了記憶,但因其敘事之新穎,論斷之大膽,而一直銘刻於心,揮之不去。

有必要將當時國內政治形勢簡敘如下,以供讀者參考:

1958 年 6 月成立第一個人民公社起,迅猛發展、擴大、調整,直至 1985 年終結。1958 年 5 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方針的總路線。於是便掀起了大躍進的浪潮,以及超英趕美的運動。基本為兩年,1960 年結束。1959 年 7 月 2 日到 8 月 16 日召開了廬山會議。

有一件值得回味地是那位膽敢傳達頂層資訊的王副部長,他就是王稼祥。自 1959 年由外事單位被眨後,至化工部短暫棲身候審,這是中央對高幹審查的一貫做法。他的剛直不阿和秉公辦事的浩然正氣,以及歷史上與中央頂層的良好關係,說明只有此人敢為也。至於三不准的規定,則是他深知上面政策而為保護知情者們所設的盾。在此我大膽地猜測,就是當天傳達的學習內容,極有可能僅是化工部。因為介紹時說明是他親至中宣部搞得來的。所以知者有限,以後也未見追究。

最終的佐證:世界真小,世事真巧!事過五十五年的今天,遠離事發地點萬里的大洋彼岸,竟然在偶然間,我與一位同時代友人提及此事。試探性地問他,你信嗎?他毫不加思索地說:我信,千真萬確!我以為他打誑語,再三追問。他說他看過那篇文章。我真是喜出望外追問到底。他說他父親當時任職於中央社科院某所之領導,受命於胡喬木,要求撰寫一篇關於當時美、澳、新、西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的報告供上面作參考。他父親把那篇文章拿回家,給當時還在唸高中的他看了。此時真是有感汗顏。他讀的是全篇文章,我卻是聽來的支言片語。我最大欣慰是終為這件事找到了佐證。最後我謹以此拙文來感謝為此文提供證據的友人沈先生以及社科院著名學者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