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金石緣 —— 毛節新與石鼓文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金石緣 —— 毛節新與石鼓文

金石緣 —— 毛節新與石鼓文

這是一個極不尋常的農曆新年。一場來勢汹汹的新型肺炎病毒,在中國大地肆虐。身在海外的華人、華僑的心也緊揪著。

商周時期甲骨文、金文的春字

一天,我在關注著武漢疫情的發展而猛刷手機時,無意中一個「春」字印於眼簾。噢,朋友毛節新 —— 一位自學成材卻又是名副其實的金石專家,又在為我們介紹字源,講解「春」字的來龍去脈了。

春天是萬象更新的季節,深冬恰是春之始。我彷彿聞到了春天的氣息,期待春暖花開,神州大地走過陰霾,萬物仍將回歸自然。我想這也是毛節新寫「春」字的初心吧!

毛節新在杭州西子湖畔長大,山水的靈氣、江南文化的熏陶,使他從小就對書法感興趣。他讀大學時是學化工專業的,與我先生是同窗好友。1982 年畢業後到浙江舟山群島的舟山市科技局工作。那裡遠離鬧市,對他而言正是一個潛心學習、修心養性的地方。起初,他想學點篆書、隸書,於是找來石鼓文臨摹,練著練著,一個疑問便在腦海中浮現:這些字,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石鼓文(註),是先秦時期分別刻在十座花崗岩石頭上的刻石文字,因其外形像鼓而得名,是中國最古老的石刻文字,也是唯一一部刻在石頭上的詩經。其文字古奧,字跡殘缺,詞意艱澀,文章破碎,出土一千三百多年,一直被人們研究探索並試圖解讀。毛節新決心破譯這千古之謎。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原有的一些古文基礎,利用工作之餘,查閱了大量的古文獻,並嘗試著用計算機的技術支持。在一篇介紹他破譯過程的文章中,我看到了他的艱辛。

秦石鼓文

石鼓文疑難雜字頗多,計算機上根本找不到字庫,請教這方面的專業人士,都表示無法操作。於是他自己通過計算機一個個造字,僅為了造字就花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破譯第一篇石鼓文時,他用電腦找出石鼓文中缺字部分,終於把全文內容解讀出來,並在司馬遷《史記》中找到相對應的歷史事件。一篇七十多字的石鼓文譯了整整兩年。從這以後,他一發不可收,吃飯、睡覺、散步,腦子裡都是石鼓文……。

毛節新說:解釋石鼓文首先要弄懂石鼓文字在先秦時的字義。其次,是缺字處論證是什麽字?前一字或後一字應如何組成?用計算機搜索《詩經》得到幾個、幾十個或上百個字詞搭配,再根據上下文篩選。然後確定詞組,復原石鼓詩,進而譯出全詩概意。從《周禮》中判別出當時的禮制、所敘內容的含義,反過去再考字義,完善譯文;最後從《史記》中找出相關史實,判斷出事件的人物、年代,完成石鼓文的釋解。

回想破解過程,他用「像在電腦打遊戲一樣,過了一關又一關」來形容過程的複雜繁瑣。有時碰到難題,絞盡腦汁不得其解時,他就把那一篇擱下來,聽聽音樂,練練篆書,或破譯另一篇石鼓文。

毛節新認為,辨字釋義不能靠猜測,而是靠論證、靠推理,應有一定的科學性。這是對歷史、對民族負責,對國家的一點文化貢獻。

《儀徵阮氏重撫天一閣北宋石鼓文本》(部分)現藏於哈佛大學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年的努力,十篇流傳於世的石鼓文已先後被毛節新破譯。他對十篇石鼓文全部作了斷句,重新考辨了石鼓文中每個字,糾正了前人一批辨錯的字,對殘損缺字部分作了論證性填補,辨證了一批字的含義,譯出了每篇石鼓文所表達的內容,論證了石鼓創作的年代,並寫成了《石鼓文通釋通解》書稿。

石鼓文它記載了秦國發展史上的十件大事:例如,魚獵、出征、宏大的祭祀場面、讚揚君主英明、善治城池、重視漁獵、發展農業;還有軍隊強大、裝備精良、士兵驍勇;人民勤奮、民眾團結、講究誠信等。它是歌頌秦國君主及其輝煌業績的一組史詩,所以要刻石紀念,昭示後人。它的文學藝術性、文采都不在《詩經》之下。

他把書稿寄給多位古文字學家審閱。專家對他在這塊極少人涉足的領域裏辛勤工作的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並深為感佩!有專家認為:業餘研究石鼓文,誠屬不易;十件石鼓文與秦史不同時期聯繫起來,自成一派。

《秦石鼓文》字帖臨寫(部分),每個字註上現代文字

石鼓文的破譯和學術成果,對先秦文化的研究,對《詩經》、對漢字演進的研究,還有商周青銅器及年代考證和青銅器銘文釋譯,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解開了「千古之謎」石鼓文後,毛節新又馬不停蹄地深入到更早期的商、周金文的研究中去。近二十多年來他碩果累累。

先是彙編了中國青銅器銘文拓片《殷周金文集成》八冊,《近出殷周金文集錄》四冊,對萬餘篇金文,作釋文、斷代、註釋、翻譯、書跡辨識、拓片臨摹等整理工作。完成了主要篇章的註釋和六千篇金文的書法臨摹。

毛節新書法作品

2014 年完成了約二十萬字的著作《商周金文斷代與排序》、《金文書法大集》二十卷;研發了金文古文字錄入的「金文輸入法」軟件,還有約四十萬字的電子文本《商周金文文本檢索系統》。

2015 年他又將金文翻譯成現代文,選金文名篇四百篇,仿照先秦典籍《尚書》、《春秋》、《國語》、《戰國策》體例,編了一本金文文獻普及書《商周金文精華篇章譯解》。

2018 年浙江大學出版社也出版了他的《商周金文臨摹精選》。

以上這些研究課題皆由專家評審結題。

除此之外,近年來他還參加了不少當地的遠古書法普及工作。素有「小劍橋」之稱的浙江大學也幾次高規格邀請他到校主辦講座,介紹有趣的中國古文字和金文書法藝術。

縱觀悠遠漫長的歷史長河,在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度,都曾出現過那麼輝煌、那麼引以為傲的人類文明!可惜這些文明不是由於災難戰火的蹂躪,就是文化的斷層,突然消失衰落,僅留存建築、園林、宮殿、陵寢這或多或少的痕跡,作為曾經文明的象徵,見證歷史的興衰,世代的交替。只有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從未中斷過,即使戰爭也未被摧毀過的民族。它的綿延不斷,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文字的承前啟後、文字的連慣性。它讓中華文明能完整地記載保留著、且代代相傳。這其中不就是有毛節新這樣的有心人、有擔當之人盡其所能,終其一生,甘於寂寞,不逐名利,為保留弘揚中華文化孜孜不倦地像園丁一樣,在這枯燥乏味的古文字堆裡默默耕耘,自得其樂嗎!

此刻,我再次抬頭凝視著前幾年他來美國探親時送給我們的那幅寓意很深的條幅。上面是他用古字書寫的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

我欽佩這樣的人,他們是值得我們及整個社會敬重的!

註:石鼓文為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現於唐初,共計十石,高約三尺,徑約二尺,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原石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之石鼓館。
石鼓文的字型,其上承西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樣的在書法史上,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型。石鼓文字型多取長方形,體勢整肅,端莊凝重,筆力穩健。石與形、詩與字,渾然一體,充滿古樸雄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