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隸書漫談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隸書漫談
潭海鳴先生隸書作品《清風明月》

隸書漫談

我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殷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約在西元前 1550 年前後,和現代文字的形式相去甚遠。至西周時期的鐘鼎文,就有很大的進展,如西元前 827 年的毛公鼎(現藏於臺北市故宮博物院),我們可以看懂很多文字。戰國時期的石鼓文,是在十塊石鼓上每一鼓刻一首四言古詩。前述這些文字,有學者統稱為大篆,但亦有人認為將甲骨文分列一類較為適當。秦朝李斯創作小篆,書寫起來較大篆方便得多,但自漢代起流行隸書,「隸書者篆之捷也。」可說是文字的大改革,因為書寫起來較篆書快捷很多。

漢隸的碑刻,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包括摩崖、石碑、墓誌、題字等,約有四百餘種,但因年代久遠,部分早已無存,而保留下來的也風化損壞嚴重,現在我們見到的漢碑字帖,有下列多種較為完好,字體的發展亦較為成熟。

一﹒石門頌(公元 148 年),係摩崖石刻,在陜西褒城石門西壁,其筆法恣意縱橫,飄逸優美。

二﹒乙瑛碑(公元 153 年),現存山東曲阜孔廟,為孔廟隸書三寶之一。其筆法遒勁寬博,雍容淳厚。

三﹒禮器碑(公元 156 年),被形容為端正莊重,灑脫奔放,顧盼靈活,其雁尾最為動人,現存山東曲阜孔廟。

四﹒張景碑(公元 159 年),又稱張景造土牛碑。東漢延熹二年立,字體秀麗多姿,端莊自然,是漢隸成熟階段代表作之一。

五﹒孔宙碑(公元 164 年),孔宙乃孔子第十九世孫。字體結構端莊,筋骨雄健,筆勢飄逸俊美,碑在孔林。

六﹒鮮于璜碑(公元 165 年),東漢延嘉八年立,係於 1973 年 5 月在天津市武青縣出土,多用方筆,正直有力,勁若古松。

七﹒西嶽華山廟碑(公元 165 年),字體布列均衡,形態優美,原在陜西華陰西嶽廟中,明嘉靖三十四年毀於地震。現見者為拓本。

八﹒史晨碑(公元 169 年),字體平正穩健,適宜初學者臨習,現藏於山東曲阜孔廟。

九﹒郙閣頌(公元 172 年),傳為仇紼所書。大多數古碑都不列書者及刻者姓名,但也有例外。

十﹒西狹頌(公元 171 年),漢代建寧四年立,為摩崖石刻,在甘肅成縣。結構方正,莊嚴渾穆,筆力穩健,簡潔古樸。

十一﹒曹全碑(公元 185 年),現存西安碑林,字體最為飄逸俊美,灑脫婉約,被認為最適合女性臨寫。

十二﹒張遷碑(公元 186 年),字體多用方筆,遒勁古樸,渾厚雄渾,現存山東岱廟。

乙瑛、禮器、史晨三碑,我都在孔廟看過,因為風化嚴重,現在已經用鐵枝圍起來,不讓遊客觸摸,以免再受損傷。在岱廟的張遷碑亦復如此。我曾到過西安碑林,因時間匆促,沒有找到曹全碑,覺得有點遺憾。

唐代時因流行楷書,很少書法家寫隸書,至清代又被書法家重視提倡,現在我們看到的紙本隸書,大多數是清代留下來的。元代的趙孟頫是有名的書法家,楷書、行書都很出眾,但他的隸書似乎比不上清代的書法家。

清代寫隸書的書法家不少,開風氣之先者有:

一﹒鄭簠 – 他吸取了《夏承》、《史晨》、《曹全》等漢碑的氣息,以行草的筆意書寫,有飄逸優雅綺麗的風格。

二﹒金農 – 其隸書波勢內含,蒼古奇逸,穩重沉健。漆書更自創一格,但以現代眼光看來,似乎和廣告美術字有點相像。

三﹒鄧石如 – 各種書體都精通,但以篆、隸較為突出,吸收了曹全、史晨、漢簡的精華,結構茂密,縱橫淋漓,瑰麗雄奇,平和簡穆。

四﹒伊秉綬 – 其隸書瘦勁剛健,揮灑自如,形式優美。

五﹒何紹基 – 他的隸書係依次臨習漢碑,而得沉雄瀟灑的風範。

其他如桂馥、楊峴、趙之謙、黃昌、吳昌碩皆為清代隸書名家,但我個人仍然喜歡金農和鄧石如,因其韻味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