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雜談人生笑與哭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雜談人生笑與哭

人類生存接觸世事過程中,於生理、心理上必然產生某種象徵,呈現善、惡、美、醜、喜、怒、哀、樂表情。笑與哭便是其中之一。

先談笑。笑是人的天賦本能。從襁褓孩提時期輕展嘴唇的微笑,發育成長而開顏啟齒、咯咯有聲的歡笑,再進而合不攏嘴、哈哈大聲的狂笑,都是代表開心、喜樂與溫馨。也有某種笑潛蘊著負面的意味。因此依笑的內涵,可大別分為甜笑、苦笑、偽笑、嘲笑、傻笑、奸笑、冷笑、譏笑及偷笑…等等。其笑也,各有因由,是何意義,須依其所具背景而定。在這許多類的笑中,一般地說,當推甜笑最易招人好感,尤其是發於溫柔嫻淑的女郎臉上,倍能吸引人家動起愛思。我們試讀白居易長恨歌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之句,就是楊玉環那樣一笑,能使唐明皇神魂顛倒,排斥六宮的所有麗姝而獨鍾楊貴妃。可見女人笑的魔力,對男人是何等的強大。不過先決條件,是這位女人必須具有姿色,設若是臉龐與五官相配欠佳而偏於醜陋,則極可能越笑越醜,所以貴有自知之明,善自矜束不可亂笑。

按上舉概分數種笑的性質之外,還有「唯唯笑笑」、「皮笑肉不笑」…等,總括起來有善意的、有非善意的(含惡意的)、甚至有寓欺侮於展笑的,不一而足,遽難界定。比如台灣近以國民黨主席選舉,好多人勸請連戰續任,他則總是笑笑以對不發一言。這種笑笑究已涵蓋了亦諾亦拒,令人莫測高深的笑笑如何歸彙,有待商榷。至於「皮笑肉不笑」的笑,一般情況居多的是愛理不理,非善意成分較濃,筆者一併研思擬作「另類笑」名之,尚祈指教。

世上有一位與人相晤不拘對方貧富貴賤,總是永遠歡歡喜喜,笑容相迎的主人物,是那稍大型寺廟殿首所坐著的彌勒佛像,一團無任歡笑的形態,實足令進殿的善男信女們覺得非常窩心。通常在殿內神案前面,懸掛一幅對聯,旨在啟迪眾生務須常笑並勉勵寬宏度量。聯語句曰:

開口常笑,笑古笑今,萬事付諸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當年在台灣國民政府國會,一位品格學識非常優越,問政有聲,享譽朝野的立法委員吳延環(東北籍),曾撰一首「笑」歌,詞句如次,具見哲理精闢有益身心。

一笑煩惱跑,二笑怨憎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永不老,六笑樂逍遙,時時開口笑,壽比彭祖高。

筆者曾就生活上的衣、食、住、行、育、樂各層面,依韻奉和一歌來湊湊熱鬧,並列舊句如左,敬候指正!

衣笑增溫暖,食笑利化消,住笑居安適,行笑疲憊逃,育笑腰腳健,樂笑倍逍遙,作息能恒笑,體強壽自高。

前段談到美麗女人的笑最甜,女人禍水事跡斑斑。歷史上曾有帝王寵妃一笑傾城的故事。內容是周幽王昏淫好色,妃褒姒極美但冷若冰霜不屑一粲。王巧思設計竟無故燃起用於報警的烽火,濃煙衝霄,各地諸侯以為王朝有難,急率兵馬馳援,不意到達時驚患乃是幽王開的玩笑,個個掃興狼狽而回。褒姒睹此情狀開顏大笑,國王樂不可支。不久西夷犬戎起兵犯境,王依原來機制點燃烽火求援,但各諸侯誤為幽王故技重施,不願再度被耍而不予理睬,終於造成幽王被殺、褒姒被擄的下場。也是女人甜笑的惡果。其實此一悲慘的結局,罪魁禍首乃是昏淫貪色、顢頇無知的幽王。褒姒的不笑與突笑雖有所關連;但倘將傾城重責獨歸諸褒姒的一笑,似涉主從倒置不太公平。

往昔社會傳統或謂守身如玉的女孩子,應該保持不苟言笑,更不能隨便對人家露出笑容,因為女孩子的笑較易形成輕佻。但所謂輕佻雖可能涉及淺薄不夠端莊,究不同於鄙賤下流,況與天真、活潑難分二致。值玆時代不同,男女社交公開,是不容此迂腐、落伍觀念的存在,以免毀壞笑的功能,才能增進人際和樂。

此外,笑與「談笑」有相輔相成的關係,優美的「談笑」方有圓滿的「笑」果。明朝名士號「咄咄夫」的「一夕語」卷內,有一段相關文章指出:談笑應重視笑品、笑候、笑資、笑友及笑忌五個要項。所謂「笑品」,指要保持內容的高雅,可莊可諧勿涉鄙俗。所謂「笑候」,指要把握適當時機,勿令人有厭倦之感。所謂「笑資」,指審酌面對的環境、人物,針對奇異、獨特、新鮮而足以嘲諷發噱各層面,發揮急智取作資材。所謂「笑友」,指要選擇可在一起談天說地,彼此瞭解不致因談笑而起誤會的對象。所謂「笑忌」,指要避免觸及一般人忌諱的事物,特別是不可笑裡藏刀刺人隱私,謔而不謾,力求厚道。可知說笑話也是一門大學問。

再說哭。哭是笑之對,同樣為人類天賦的本能。哭的由來乃因受情感衝激而控制不住的發洩行為。其狀態通常是頭臉紅脹、肌肉抽搐、兩眼流淚、舌縮口張,同時強烈吸氣與吐氣,並尖銳叫喊或低聲嗚咽。所以可概分為:聲淚俱下的大哭、微聲有涕的啜泣、及無聲湧淚的哽咽。這些,基本上均為足以能代表情感的訊號。

哭可說是與生俱來。嬰兒一出娘胎便會哇哇地啼哭,倘若未哭,接生的人往往會在出生兒的背部,輕輕地拍幾下以促其哭,這是正常現象。故又可謂人是帶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也必定聽著哭聲而離開人間。蓋人在結束生命時,自有與其永訣的親友不捨而哭,是則哭之於人生是有始有終的關係的。

哭之所以有淚,是體內淚腺的分泌體液,因受刺激而大量蒸發經眼珠湧出,流到面頰。淚量的多少與所受刺激的輕重而成比例,故倘從所湧淚水的分量若干來判定哭之是否真情流露或係刻意作態,應是正確的方法。由於世風日頹虛偽多端,哭分真假自非偶然。

一般而言,婦道人家比男人愛哭,並非其淚腺特別發達,可能是女人天生柔順心腸較軟而然。且女人自衛第一道武器便是哭,乃其最雄偉的力量,實則有另一因素。以前社會輕女重男,在男屬陽、女屬陰剛柔分明、男應優先的共識下,鼓勵「男人有淚不輕彈」,也就襯托出男強女弱、女比男容易傷心墜淚的習俗。往昔婦女在廣眾場合如有啼哭流淚時,多用薄質手絹遮掩臉龐以重觀瞻。近代則以戴高濃度墨鏡取代掩面手絹,既方便又時髦。倘非掀開墨鏡顯示真面目,自不知所哭之為真哭或偽哭。

人的一生不會沒哭過,但時機有所不同。捨襁褓階段的饑、渴必定啼哭外,繼在孩提時機因物慾作祟要求未遂不甘罷休,多用哭向父母爭取。迨青年時機建立事業或結交異性遇到挫折;尤以戀愛談得不如意、不順心,既難締合又不忍分開,唯有藉哭來發洩被抑壓的情感與所嚐的痛苦。老年時期倘遇兒孫不夠賢孝,造成孤苦無依;或以身體殘弱時患疾病,以致生活失常苦楚難當;或以晚景較差,思維頑固,不忌當年榮顯,傷痛面臨枯蕭而百感交集,於是嚎啕大哭一掃怨憤:凡此均由於情感刺激所莫能已,致發之於哭。

歷史上善哭男女的故事不勝枚舉,間有編成戲劇演出於舞臺,忠孝節義流傳千古。玆試簡述兩則,容為銀髮同仁所熟讅。但既謂故事自不新鮮,長話短說藉結本文。

註:
一.春秋的楚人伍子胥為報楚平王殺其父兄之仇,亡命於吳,向吳王乞兵伐楚;經五回合大戰而捷,時平王已死,被憤怒的伍子胥掘開其墓,鞭屍三百。楚臣申包胥痛於楚將滅亡急求援於秦,秦惠王愛理不理,申包胥志在必得,遂渾身解數站在秦庭連哭七晝夜,哭得雙眼流血鬚髮變白,終得秦王感動發大軍救了楚國。足證諸侯爾殺我伐,環環相扣,其來有自。
二.秦始皇為加強邊防築起萬里長城,徵召蘇州一位青年姓萬名喜良前往服役。萬的嬌妻孟姜在家久候杳無音信,乃歷盡艱辛千里尋夫。到長城役所探查時,方知其夫喜良已因怠工被活埋於城牆下面。據說是或謂築萬里長城要犧牲萬人方能完成,萬喜良剛好姓萬,喜良死正能以一抵萬,故被活埋殉身。孟姜臨此情境便在牆邊痛哭,竟使長城崩塌十多丈,露出萬喜良屍骸。孟姜為其夫重新殮葬後,悲憤難抑,即投江自盡,魂銷香斷以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