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音樂生活片段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音樂生活片段

1948 年在北平市輔仁中學讀高中時,偶然的一次機會,我與同屋的幾位同學參加了學校的管樂隊。這是因為原管樂隊的有些同學已畢業了,需要吸收新隊員。

入隊後,最初我學長號(Trombone),後因小號(Trumpet)缺員改學小號。 小號是樂隊的主角,學習難度較大,需練較長時日方能適應。學會小號後,我和同學們在一起玩的開心,從此小號也成了我的一項業餘愛好。,

1949 年初,我已聽到城外傳來的槍聲。傅作義非蔣嫡系,受其女兒傅冬的影響,與中共談判後,率部起義,北平無戰事。此前,即將放寒假時,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學生,因戰事已被集中住在和平門外北師大附中,靠政府救濟為生。後在和平門外,我看到軍隊著裝的配備有兩隻大型低音號(Bass)的軍樂隊在前面奏著解放軍進行曲, 後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是解放軍的入城儀式。此後政府發給每個學生半袋白麵粉,我們回到了學校,開學後繼續上課學習,只是學校已換了新領導,其他依舊。當時北平市的管樂隊還不多,我校的管樂隊在北平市小有名氣,因此也參加了諸多大型活動,如在匯文中學舉行的二戰期間曾擊落六十餘架德國法西斯飛機的蘇聯空軍英雄闊日杜布的歡迎會及各種聯歡會等。1949 年北平市改為北京市。

學校的管樂隊每周活動一次,當時學校周末下午及周日休假,樂隊活動時間定在周末下午。屆時排練一些民歌之類的樂曲,有時也排練一些古典樂曲,如《嘉爾王進行曲》(King Karl March)等。樂隊最初是同學們自發組織起來的,後學校聘來一位原上海音樂學院畢業的崔老師。崔老師除在學校教音樂課外,也指導我們排練。在老師的指導下,排練前先用音叉定音,後對各樂器的協調配合作了調整,使樂隊的演出日臻完善。

1950 年在輔仁大學禮堂舉行的晚會中,我校與清華大學及輔仁大學的管樂隊聯合演出了《嘉爾王進行曲》,這是我校首次參加的大型演出活動,演出後備受觀眾讚譽,這也是我難以忘卻的一次演出。此後,受某電臺邀請,我們又在電臺進行了一次演出。時光荏苒,我們就要畢業了,帶著美好的回憶,我離開了難忘又曾帶給我歡樂的母校。

1951 年進入北京大學後,我加入了北大音樂社,音樂社發給我一隻單簧管(Clarinet),我也練了一段時日,由於學校未能組織起樂隊,我也只是玩玩而已。

以上是我的音樂生活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