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食用海鮮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食用海鮮

活得健康要多吃魚

世界日報登載:經科學研究證實,Omega-3 脂肪酸成份,可降低罹患心臟病及其他疾病的風險,包括老人失智症,並可促進幼兒腦部與發展。所以美國許多大食品公司將在其產品中添加該種成份。Tropicana 在元月份將推出全國第一種含有 Omega-3 脂肪酸的柳橙汁。

Omega-3 脂肪酸最通常在魚類及堅果類食物中攝取,對不愛吃魚又不常吃堅果的人,在買食物時,選擇已經添加 Omega-3 脂肪酸成份的品牌,不失為亡羊補牢的好辨法 。

中國人大多數是喜好吃魚的,在南加州有些亞裔家庭幾乎是餐桌上天天有魚,亞裔超巿各種魚類應有盡有。但是應該買那一種魚才有高含量的 Omega-3 呢?通常含有高脂肪含量(High Fat Content)的魚類品種都含有豐富的 Omega-3 脂肪酸,野生大型迴游魚類如劍旗魚 Swordfish,藍鰭鮪魚 Bluefin Tuna Fish,都有豐富的脂肪含量,生長在高緯度冷水的中型魚類,如智利海鱸魚 Chilean Sea Bass,阿拉斯加黑鱈魚及比目魚 Alaskan Black Cod & Halibut,日本黃尾魚 Japanese Yellow Tail(Hamachi)及太平洋大西洋鮭魚 Salmon 等。以上均屬高檔魚類,一般家庭無法經常享用。有些寒帶無鱗的小型海水魚類也含有豐富的 Omega-3 脂肪酸,在一般亞裔超市都可買到,滋味鮮美而且價格便宜,例如挪威鯖魚 Norwegian Mackerel(Saba),參魚 Spanish Mackerel(Aji)秋刀魚 Mackerel Pike(Sanma)鰻魚 Eel(Anago)等。在日本,醫生就建議:每週最好吃兩次含高脂的無鱗魚類以確保健康。

大多數的美國人對肥嫩鮮美的鯖魚、秋刀魚無法接受,太油膩、魚味太重了,又沒咬勁, 不夠肉感(Meaty),肉不夠白(White Meat)。美國學術界試圖製出新的養殖飼料,把非動物性油脂及其他營養劑等添加在飼料中,將養殖魚魚肉內的 Omega-3 控制在特定範圍內,以期養出一種生長快速、肉色潔白、口感適中、魚味不大、高 Omega-3 脂肪酸及蛋白質含量,而且價格低廉,又適合美國大眾胃口的超級健康魚。吳郭魚 Tilapia 南加華人稱立魚,便是用於此項試驗的魚種之一。如果您偏愛吃野生魚的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規定所有魚類均須注明養殖或野生及產地 Farm、Wild、Origin 以供消費者參考。所以在購買時注意標籤即可分辨。

其實全世界肉類蛋白質的供給,幾乎全來自養殖,豬雞牛羊魚蝦等皆是。政府對養殖飼料使用的藥物管理非常嚴格,使用違禁藥物的水產品一律不可進口,而且用現代高科技技術,就是十 億分之一(ppb)的藥物含量也難逃檢驗。四蹄動物及禽鳥類食物,除了極少數認可國家外,是不允許入口的。所以想選購魚類產品,從中攝取 Omega-3 脂肪酸,維護健康,應該是安全無慮的。

吃生牡蠣當心食物中毒

日前世界日報報導,由南加州某水產公司進口的韓國冷凍牡蠣含有消化道病毒 Norovirus,在俄勒岡州引起八人食物中毒的事件。牡蠣又稱蠔,蚵蜊等,英文為 Oyster 與蛤類 Clam 貽貝 Mussel 是同屬雙殼貝類 Bivalve Mollusks,牡蠣全世界有 200 多品種,此次致病的 Crassostrea gigas 俗稱太平洋牡蠣,肉質細膩潔白清甜味美,頗為美食家稱讚,美、日、韓、法、中等國均大量養殖。

牡蠣以過濾方式攝食,其雙殼張合之際便將水中微生物及養份留在體內,所以牡蠣生長水域的水質是決定其食用是否安全的重大因素。牡蠣是在古羅馬時代便公認的養生美食並俱有催情作用,價格公道廣受大眾歡迎。由於牡蠣可食部分多為其內臟,並以生食為主。牡蠣體內含豐富蛋白質,極易腐敗。如水質不佳亦易受到污染。其污染源來自城市、船隻排水及畜牧區排泄物帶來的細菌和過濾病毒,及水中有毒藻類,和其他微生物毒素、重金屬毒素等等。

每年夏天水溫升高,微生物細菌滋生,牡蠣受病毒感染機會大增,捕撈後也極易死亡,所以夏天為生食牡蠣的高危險期。此次滋事的牡蠣便是盛夏 2006 年 8 月 4 日 生產的。一般有經驗的老饕,在沒有 R 的月份裡,就會避免吃生蠔。像 5 月 May,6 月 June,7 月 July,8 月 August,便是沒有 「R」 的月份。食生蠔中毒的病況有時非常嚴重,每年都有死亡的報導,美國食品藥物局 FDA 更將生牡蠣(未經煮熟)及其他生雙殼貝建立專案控制管理 The National Shellfish Sanitation Program 國家貝類衛生計劃,其中對合格水域,捕撈包裝,運輸方式,溫度控制等等,均有詳細明文的規定。讀者可向 www.fda.gov 網站查詢,NSSP 並規定所有生蠔包裝物均須有標籤 及識別號碼以便追蹤管理,不然是視為違法行為。但是煮熟的雙殼貝便不在上述管理條例管制下,將生蠔煮熟不失為一種安全的方法,只要把生蠔中心溫度加熱至華氏 一百五十五度三分鐘約攝氏溫度約七十度便可殺死百分之九十九的細菌及病毒,這是能消毒,又不會煮過頭不失去美味的好方法。

想吃生蠔,最好去比較專業的餐廳或者是有信譽的海產市場,用鼻子嗅嗅有無異味,不失為吃生蠔前的好習慣。旅行國外,尤其是衛生較落後的地區更要注意。縱使就在海邊或產地,還是儘量不要生吃雙殼貝類。如有老人小孩隨行要更加小心,在醫療不足的地方食物中毒,可不是件好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