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山乘雲谷索道纜車輕輕飄過幾道山樑後,到了白鵝嶺索道上站。走出站,眼前的風景是一排山崖,像屏風似的橫垣在山巒之上,一條懸崖棧道指往石筍矼、始信峰等景點方向。始信峰是黃山三十六小峰之一,舉目遠眺,青松翠柏點綴,秀石層疊,挺拔峻峭。相傳古人遊歷至此時有「始信黃山天下奇」之說,因而得名始信峰。黃山的印象早在小時集郵就已經植入心中。當時看到 1963 年中國郵政發行的黃山特種郵票,就對黃山的奇景心馳神往了,希望有日能登上黃山,親歷這美好的景色。眼前的黃山比起郵票上的黃山美多了!懸崖峭壁上岩石紋理清秀,山勢凌厲。看到這景色,便覺得國畫和水墨畫上美麗的黃山畫得一點也不誇張。眼前的山就是那樣的美麗!黃山的松四季常青、層林疊翠,有的長在絕壁上,樹根緊抓岩縫,枝葉探向深谷,凌空展翅。有的長得成片成林,粗壯高大,直指雲霄;有的長在塹道旁,嬌小玲瓏,蜿蜒彎曲,形狀奇特。黃山山色靈秀,山山有石,石石有松,怪石奇松是黃山美麗風光的絕配。
北海景區,被稱為黃山風景的窗口。這裡奇峰薈萃,秀石疊翠。始信峰、獅子峰、清涼台、猴子觀海、夢筆生花、飛來石等很多耳熟能詳的風景,都在這片「海」裡。
離開索道站,沿山間小路、棧道和觀景臺遊覽。黃山的風景峻秀有個說法:「前山峻,後山秀」,即前山景色峻峭,後山景秀麗。
清涼臺是一處窄長突出三邊凌空的山崖,站在憑欄盡處,感覺青山環抱,遠望峰巒起伏,山風吹來好一陣輕快涼爽。伸展雙臂,就感覺在飛,好像《泰坦尼》中的露絲站在船頭,張開雙臂,既像海鷗一樣在飛翔,也好似山鷹在群山之中翱翔。
「猴子觀海」是一塊岩石,酷似一隻猴子蹲在一處孤峰上,眼望著腳下的青山和太平縣。我還發現有另一塊山石,像隻青蛙爬在「猴子」不遠處與石猴子對望。石蛙似乎在聽石猴講故事。也許猴子在向它述說著千百年來,腳下這片土地滄海桑田世事變幻的故事吧。
離開石猴和石蛙,看了「引渡松」、「夢筆生花」、「團結松」等黃山名松之後,來到一處可遠觀「飛來石」的觀景臺。在那裡觀看飛來石,正是 87 年版電影《紅樓夢》的片頭照所拍攝的角度,是電影的經典劇照。這塊孤零零的巨石,像個天外來客奇特地屹立在一個山崖的平臺上。看到它,不禁聯想起《紅樓夢》故事的起源中的那塊補天剩下的棄石頭來。它是否飛來這裡,千萬年在遙首盼望,等候女媧回來拿它去補天呢?
我們一路上攀攀走走,走走停停,停停看看,花了六個小時走完了當天預定的路程。也只是欣賞到部分秀麗的景點,算是「游」過「北海」了。在黃昏前到達了第一天的落腳點,丹霞峰下的排雲樓賓館。辦理入住後,憩休片刻便繼續去欣賞當天最後的景色,也是一天中最輝煌燦爛、最賞心悅目、最詩情畫意的景色,排雲亭看日落。
排雲亭,是黃山的日落最佳觀景點之一。排雲亭面對西海大峪谷,山勢峻峭明秀,當晚霞和夕陽點綴在懸崖上時,山色異常美麗動人。黃昏後,山空林靜、明月初升,順著林間小徑返回賓館,熹微的月色和輕柔的松風把一天愜意送入了記憶中:
青山暮色晚霞,
明月松濤沙沙,
相惜歲月年華,
夕陽西下
有情人共天涯。
次日,我們去遊覽西海大峽谷。黃山的一些景區是以「海」為名劃分的。有北海景區、西海景區、中海景區等。要是說昨天「游北海」,那今天就是「下西洋」囉。西海大峽谷的入口離排雲亭不遠,沿山徑來到一段陡峭下行的台階,台階直接到兩塊岩石的峽縫處,窄得幾乎只能容一人通過的洞口,旁邊有山石刻著「大峽谷入口至谷底全程二千米」。看到這光景,心裡嘀咕了一下,這風光綺麗的大峽谷入口看起來怎麼這樣不起眼,還給人一點兒神秘詭異的感覺。不過這也倒給人提個醒:前路崎嶇,小心慎行,不要只顧看風景不看路哦!當從洞穴的另一邊出來時,見到卻是另一番景緻。懸崖聳立,青松翠柏,山色明麗,別有洞天。
遊覽峽谷的路線,大多都是懸崖峭壁上的棧道。有的地方在峭壁上鑿開個缺,要俯身低頭才能過去。有些路段陡峭得超過四十五度,得雙手拉住纜繩,側著身子下去,幾乎是爬著下山,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啊!「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借句李白《蜀道難》的語句來形容西海峽谷的險峻,一點也不為過。
西海峽谷,集黃山風景區的精華。峽谷中,怪石嶙峋層疊,青松爭奇鬥艷。峽谷中,有像人物,有似動物,看什麼似什麼,有冠名的,有無名的怪石,比比皆是;峭壁處,橫空出世,蒼勁挺拔的奇松歷歷在目。真是步步是景,景景不凡,使人目不暇接,令人看不夠時也看不透啊!
二公里路,經過五個小時的跋涉,到了谷底的地軌纜車站。順著鐵軌抬頭仰望,軌道從谷底一氣呵成直達頂峰,十分壯觀宏偉。峽谷縱深兩邊懸崖峭壁似刀劈斧砍,萬丈千仞,直指雲端,氣象萬千,景觀非常震撼。此時才洞察為什麼有黃山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絕和「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說!
第三天,起風下雨了。早餐後,外邊仍是風雨飄搖、雲霧繚繞,早就聽說黃山一年之中有二百多個下雨的日子。換言之,爬黃山好天氣的機會只有三分之一。我們前兩天是好天氣,第三天才遇上下雨,我們運氣還算略勝一籌了。然而,美麗的地方就是美麗,不管天氣怎樣也絲毫不減它的美。當天是下山的日子,一路上風雨相送。雖然風雨裡看不到山青水秀、濤濤雲海的美麗遠景,但霧雨中的黃山卻展示出它具有的另一番美的景象。懸崖峭壁上,風雨中不停搖曳的黃山松更顯得堅強挺拔,鐵骨崢崢。它們讓我想起陶鑄的散文《松樹的風格》中對松樹的描寫:「無論在嚴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總是精神奕奕,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做憂鬱和畏懼。」還有鄭板橋那膾炙人口的詩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把它用來形容黃山松更為貼切。
屹立山崖不畏風霜雨雪,堅仞挺拔、姿態優美的黃山松,在中國文學和藝術作品中倍受贊美,如豐子愷的《黃山松》、馮驥才的《黃山絕壁松》,對黃山松都讚美不絕。黃山松在國人心中早被賦於高尚的人格化。青松屹立在絕壁上,在煙雨雲霧中時隱時現,如幻如真更富有水墨意境和詩情畫意!
最後,我們以「朝聖」般的心情在霧雨中看過國寶級的迎客松後,便乘纜車下山。下山時,有個驚險的小插曲,纜車尚末行至半路,車廂內喇叭傳來報告:「因風太大為保安全,纜車暫停載客服務。」並告知已在纜車裡的乘客保持安定。車箱裡的幾個人頓時面色凝重起來,但都互相安慰道:「別緊張,很快就到!」。
一路下行,雨點劈劈啪啪地打在纜車上,雨水從玻璃上流下來。看到從山下上來空空盪盪的纜車像一個個吊藍子在風雨中搖晃,心中既有點驚悚不安又感到些刺激興奮。繚繞兩傍山崖的雨雲如仙霧飄飄,纜車徐徐下降,像是天仙下凡似的。想不到我們登黃山的旅程是在這般若凡若仙的感受中劃上句號。
正是:
霧雨飄緲黃山巔,
扶欄攀索煙雲邊。
乘風直下三千尺,
別了蓬萊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