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黃鶴樓探謎》之五:漢陽樹之謎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黃鶴樓探謎》之五:漢陽樹之謎

上一篇:《黃鶴樓探謎》之四:晴川歷歷之謎

–漢陽樹指什麼樹?
–漢陽是不是只有樹未有其他?

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中的漢陽樹,也和「昔人已乘黃鶴去」的昔人一樣,「芳草萋萋鸚鵡洲」的芳草一樣,都未有明指,用別的借代,也是一個謎?從古至今,從漢陽到其他地方,未有聽說有漢陽樹這種樹種,顯然漢陽樹是一個借代。漢陽是一片水多山小和樹木不多的地方,又怎麼能寫樹不寫其他呢?

當時在黃鶴樓看漢陽,除了可以看到作為晴川的漢水入江口外,還可以看到比樹大得多和重要得多的兩個景物,即大別山和漢陽城。大別山比黃鶴山高近兩丈,因有大禹治水遺跡比黃鶴山有名得多。當時漢陽城也有上百年歷史,也是沔州州治和漢陽縣治共同所在地。崔顥一字不提,只提樹,真是個謎,教人費解!

有謎就有人解,不管解得如何?武漢市漢陽區有一個鳳凰巷,十一號後院有一株古銀樹(俗稱白果樹),有近千年樹齡,有三、五人才能合抱的樹幹。據說是當年崔顥所見的漢陽樹中,仍然健在的一株。為了保護這株樹,便專門為這株樹建了一座小院,粉牆青瓦,古樸典雅,門樓上還書有「漢陽樹」三個字。

這個答案是站不住腳的,不能令人信服。這株樹即使有千年樹齡,也出生在崔顥之後幾百年,即使它出生在崔顥年代,也是一株崔顥隔江看不見的小樹,何況房屋遮掩,城牆阻擋 ,以此證明漢陽樹,只是一個笑話。

崔顥為什麼不寫可以看見的大別山呢?為什麼不寫可以看見的漢陽城呢?因為崔顥詩前面寫武昌未有寫黃鶴山,也未寫鄂州城,只寫了黃鶴樓,用昔人、黃鶴和白雲來描寫黃鶴樓。詩講對襯,前後對襯,上下對襯,對襯就美。後面寫漢陽樹,就不好寫大別山,不好寫漢陽城,只寫漢陽樹,用晴川歷歷描寫漢陽樹。這樣就前後對襯。

崔顥寫漢陽樹不是無故亂寫,而是一種暗喻,如用昔人暗喻子安,用漢陽樹暗喻大禹柏。黃鶴山頭黃鵠磯上有座黃鶴樓,大別山頭禹功礬上有座禹王宮,為什麼不用禹王宮對黃鶴樓,因為禹王宮是元世祖時建,崔顥時未有。但傳說禹王宮附近有古柏是大禹所栽,被稱「禹柏」。宋代詩人蘇軾遊大別山時,寫下《禹柏》詩篇:「誰種殿前柏,僧言大禹栽。不知幾千載,柯幹長蒼苔。」傳說禹柏古老神奇,它的根伸展到六十里外的漢陽柏泉山柏泉寺的古井中。《續輯漢陽縣誌》記載:「相傳禹植柏大別山頭,根達柏泉井中,故名。今土人淘井,猶見根二,狀如雙鯉出,如魚嬉水。遇歲旱,能供數十村汲取。」明代詩人趙弼,曾遊柏泉寺,飲柏泉古井清泉賦詩云:「形沁空霄玉鑒光,苔封石甃色蒼蒼。汲來數仞清泉水,猶帶高林柏子香。」

這是一個古老的傳說,蘇軾知道,比蘇軾早三百年的崔顥也會知道的。這個故事和黃鶴樓故事一樣神奇,都是個謎,不是直寫出禹柏,而是漢陽樹暗喻,前面對照黃鶴樓,後面對襯鸚鵡洲。

崔顥站在黃鶴樓上,看不看得見禹功礬上的禹柏呢?此處江窄,不過兩里,完全可以看見。宋陸游《入蜀記》上寫「登石鏡亭,訪黃鶴樓故址。……其西與漢陽對,止隔一水,人物草木可數」看見漢陽樹木的不止崔顥及陸游,還有許多詩人。清詩人程封《喜黃鶴樓新成》詩有「登樓不禁愁今古,猶見晴川樹形橫。」指看得見禹功礬上晴川閣(建在禹王宮遺址上)的樹影(禹柏影)。陳淮《月夜登黃鶴樓》詩有「樹暗漢陽渡,雲低鄂渚城。」指月夜還能看見漢陽的樹。李東白《遊黃鶴樓》詩有:「鄂渚霜花沿岸白,漢陽楓樹隔江紅。」反映隔江還可看見樹的顏色。

由此看來,崔顥看見的漢陽樹,不是特有樹種,也不是籠統的樹,而是神奇的壽高四、五千年的禹柏。用它代表了漢陽其他景物,用它和黃鶴樓、鸚鵡洲對襯。[下一篇:《黃鶴樓探謎》之六:芳草萋萋之謎]

同一系列:《黃鶴樓探謎》之一:昔人和仙人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二:黃鵠和黃鶴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三:白雲千載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七:鸚鵡洲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八:煙波江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九:黃鶴樓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十:武昌城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