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九州腹地中原(豫省)頌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九州腹地中原(豫省)頌

一﹒地理資源概況

中國幅員遼廣闊,河南省際居中央。
古稱豫州簡稱豫,地處黃河中下游。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朝逐鹿爭中原。
春秋戰國時代遠,念多王朝建都傳。
面積16萬方千米,人口現增十千萬。
地勢西高東低向,平原山區各占半。
北西南面伏牛山,晉冀相鄰太行山。
徽鄂南介大別山,黃河穿魯到海灣。
居民漢回蒙滿裔,首邑鄭州昔為汴。
平原面積至廣闊,種植麥棉榖糧產。
大豆芝麻小米等,四季水果蔬菜全。
礦產資源至豐富,煤田工業平頂山。
其他輕重工業類,尚可傲視全國前。
建國大綱規劃早,交通建設鐵路先。
京廣隴海兩幹線(1,2),鄭州市區交匯點。
國際鐵路已接軌,亞歐都會緊相牽。
北京柏林巴黎市,穿越海峽倫敦連。
高速公路建設新,驅車全國任遊覽。
豫省風貌概如上,名勝古跡盡斑斕。
念多朝代都中原,輝煌歷史可憑鑑。

二.洛陽,真正的中原

真正中原是洛陽,九朝古都地繁茂。
洛陽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稱。
北臨嵯峨之邙嶺,南對聳黛之嵩山。
伊洛澗水相並流,地廣質肥物產豐。
周山環繞雄關立,自古風光甲天下。
九朝古都東周始,北魏西晉隋與唐。
後梁唐晉和後漢,史書文獻可明鑑。
隋唐京杭大運河,流經洛陽帆聯翩。
東達海域西關隴,南下蘇杭北溯燕。
絲綢之路東端始,直馳地中海東岸。
駝馬鈴聲往來頻,絡繹不絕繁華盛。
洛陽榮華富裕貌,園林古剎墨客誦。
天下名園重洛陽,牡丹綻放普世讚。
河圖洛書史文獻,俗說文化讀本傳。
人文之袓伏義氏,畫成八掛和九疇。
周公制禮作樂始(3),孔子入周曾問禮(4)
班固漢書斷代史(5),周朝聖人名姬旦。
資治通鑑為鉅著,司馬光氏寫此篇(6)
還有偉大哲學家,道家始祖李老聃(7)
鉅著名篇道德經,討論道德五千言。
河洛文化與文明,成就華夏文史鑑。
尋根問祖華族願,熱門景點競走玩。
建安七子盛名揚(8),竹林七賢更超然(9)
金谷念四友雲集(10),譜寫華彩諸章篇。
左思一篇三都賦(11),頓使洛陽紙貴喧。
嗣以洛陽紙貴典,稱譽某些作品傳。
瞭解河圖洛書罷,參觀遊覽舒心閒。
洛陽四郊山水盛,伊闕龍門為首焉。
中國三大名石窟,龍門敦煌和雲岡。
龍門山色八景首,伊闕要隘兵家爭。
開鑿龍門佛像事,魏齊隋唐周宋朝。
時序共歷四百年,佛龕佛像十餘萬。
佛像最高十八尺,低小只有二公分。
石窟藝術水平高,令人欽歎為觀止。
大盧舍那佛像偉,頭部朔造四公尺。
豐頤秀同儀表堂,皓似則天女皇貌。
螺形髮髻披袈裟,嘴角稍翹微笑樣。
大慈如日悲如月,造像題記世稱觴。
唐朝詩人白居易(12),晚年解官洛寓建。
龍門東山香山寺,隱居香山伊水濱。
時見船夫過灘難,籌款鑿修八節灘。
怪石鑿低石灘挖,船筏暢通無阻攔。
伊闕險阻變坦道,船工感恩世世傳。
寫開八節石灘詩,十里叱灘變河漢。
八寒陰獄化陽春,我身雖歿心長在。
圃施慈悲與後人,白氏臨終遺囑言:
東山琵琶峰上葬,葬於香山水為伴。
居易墓碑少傅書,墓塚擴展為白園。
唐代詩人徐凝詩,遊洛要去白園看。
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篇。

三.洛水沿岸勝蹟

(洛陽市、偃師縣、鞏義市覽勝)

洛陽南郊關帝廟,三國時代曹操建。
敗走麥城東吳弒,密送首級嫁禍陷。
曹未中計聯蜀相,雲長身軀送洛陽。
曹瞞感謝華容道,讚公忠義塚廟造。
洛陽西郊有西宮,牡丹綻放暮春時。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晉朝富豪名石崇,洛西金谷營別墅。
金谷園內宴貴戚,競尚奢糜賦詩聚。
金谷酒數成典故,金谷斗數成風俗。
洛陽城東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築。
漢朝明帝南宮夢,六丈金人繞殿飛。
傅毅奏曰西方佛,明帝確信以為真。
派遣大臣蔡愔等,出使西域求佛法。
漢使行抵大月氏,恰遇高僧印度人。
鳩摩騰竺法蘭倆,獲得佛經牟尼像。
二位高僧伴回轉,白馬馭經佛像返。
紀念白馬馭經功,明帝敕令建寺院。
特別命名白馬寺,高僧喜得禪居願。
佛門子弟尊祖庭,誦經傳教呈心禪。
釋源同享獨特位,斯即白馬寺根源。
白馬寺建肇始端,明帝鼓勵佛教研。
佛經翻譯儒學融,眾多族裔信仰從。
白馬寺坐北朝南,長方形院誠可觀。
左右相對兩石馬,體態魁偉軀膘悍。
兩匹宋代石雕馬,技藝精湛雕術讚。
寺院現有五大殿,天王殿內置佛龕。
龕內供奉彌勒佛,笑口常開腹袒坐。
形像生動趣味濃,令人忍俊亦粲然。
洛東相鄰偃師縣,唐僧玄奘斯土生。
夾河灘外府店人,西遊記述揚名聲。
俗家陳姓赴印度,研究佛學十餘春。
齎還經綸六百五,子弟共譯七五部。
佛教名聲日漸盛,玄奘和尚普世頌。
洛水迤邐向東奔,鞏義市尾匯黃流。
沙魚溝鄉外灘處,洛河水清黃水濁。
清濁分明相並流,異流數里混濁水。
清水一縷隱約睹,漁樵晚歌樂無窮。
鞏義濱水南瑤灣,詩聖杜甫誕生窋。
杜甫故里紀念館,杜公祠堂街西建。
邙嶺工部杜陵園,碑林排排詩賦讚。
詩作名篇和墨蹟,詩情畫意人欽羨。
陵園蔥郁松柏茂,千秋詩史萬古傳。
瑤灣北魏石窟寺,摩崖大佛雕刻精。
帝后禮佛圖雕像,形象活潑栩如生。
佛龕佛像山窟藏,朋比龍門偉佛像。
姿態各異貼金龍,韋馱天將昂佇立。
北宋皇陵建鞏邑,九帝十陵葬於斯。
陵區雕琢與造像,瑞禽石雕藝珍品。
偉仗馬匹控馬官,永定陵區最完整。
宰相寇準和包拯,陪葬真宗陵園旁。
伊洛澗瀍水並流,賜惠洛水兩岸厚。
倘遇澇雨傾瀉下,下游各地遭禍泱。

四.開封,東京汴梁

豫省首府是開封,今己遷都鄭州市;
七大古都簡稱汴,北宋東京汴梁城。
近代考古掘憑證,新石器時先民勤。
建城追溯夏商周,距今兩千七百秋。
春秋時期鄭莊公,城南朱仙鎮築城。
擴展疆域名啟封,啟拓封疆在心中。
春秋戰國稱儀邑,戰略時期稱大梁。
府治市內大梁地,啟封之名演變來。
戰國時代屬魏國,五代後期有梁晉。
後梁後周均都此,陳橋兵變趙匡胤。
黃袍加身建北宋,一八六年歷經帝。
繁華興旺達鼎盛,風光旖旎人薈萃。
城廓恢宏經濟華,人口百萬甲天下。
史書描述宋京況,八荒爭湊萬國通。
張氏擇端喜描繪,清明上河圖可證。
萬國咸通是開封,名勝古跡史讚頌。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辦忠奸。
江湖好漢來相助,王朝馬漢在身邊。
包拯宋朝坐相府,為官清廉傳奇緣。
家喻戶曉清官典,包公祠建人民感。
仰慕賢德驚後世,典範清廉萬古傳。
龍亭王座任登覽,禹台繁塔皆要看。
登臨鐵塔頂北看,黃河明滅迤邐遠。
政體政制換代後,豫省首邑遷鄭州。
政經文教樞紐市,春秋時代為鄭邑。
隋朝時期鄭州治,市內商城有遺址。
北郊黃河遊覽區,黃河鐵橋百年建。
人文薈萃匯集市,陸空交通頻影繁。

五﹒中嶽嵩山、安陽、
信陽、南陽 - 勝跡

中國高山有五嶽,中嶽嵩山登封縣。
山巒起伏峻峰異,太少陽玉 72 峰。
登臨嵩頂目遠眺,黃河明滅一線遙。
著名勝跡少林寺,嵩岳寺塔中岳廟。
嵩山三闕早矗立,太室啟母與少室。
嵩陽書院觀星臺,新建少林武術館。
少林功夫武界尊,國際敬仰競學習。
九州腹地勝跡多,史籍刊載請研覽。
豫晉冀界安陽市,殷商時代舊遺址。
甲骨文物出土繁,殷墟博物館內展。
清末民初現代史,項城袁氏名世凱。
推翻清帝有供獻,孫文總統謙讓位。
熟料袁氏迷昏智,百日皇帝命歸陰。
巨宅墓塚市郊建,千古罵名國人譴。
豫南臨鄂信陽市,古稱義陽要衝隘。
避暑勝地雞公山,蒼松聳黛遊客眾。
尚有義陽三名關,武勝平靖和九里。
地處南北交通道,自古抗衡軍關隘。
豫省西南南陽市,武侯祠與臥龍崗。
醫聖仲景張公祠,春秋虞人百里奚。
昔稱申都城故里,穆公授政有霸跡。
詩仙李白梁園吟,我浮黃河去京闕。

六﹒近代史中的中原,腹地遭遇追憶

回溯中國近代史,推翻帝制建共和。
政局不穩軍閥割,爭霸掠奪禍中原。
大帥佩孚吳將軍,雄據洛陽霸氣揚。
革命軍馳圍中原,全國統一平板蕩。
組建中央朝氣旺,西安事變突然暴。
軍政中心移洛陽,運籌帷幄救老蔣。
少帥睿智送蔣歸,團結為國民心慰。
勵精圖治新政策,全民奮臂蓄國威。
日寇處心要侵華,七七蘆溝橋啟戰。
平津先後被侵佔,日軍陸空犯魯南。
臺庄大捷挫日燄,日調強伍向西竄。
為阻鐵甲戰車陣,黃河決堤汴鄭間。
洪水一瀉淮下去,豫徽民命死傷慘。
田園淹沒成河道,為國犧牲奈何天。
日兵海空犯上海,滬京交戰陸空纏。
四行倉庫為據點,八百壯士挫日燄。
國府宣佈長期戰,中央政府重慶遷。
南京為日軍侵佔,姦殺居民三十萬。
全面抗日頻交戰,軍民意志毅力堅。
豫省壯丁三百萬,入伍殺敵勇向前。
軍稰供應難計算,中原百姓少怨言。
日機囂張炸珠港,激怒美國來參戰。
二次世界大戰發,國際援華方舒艱。
霹靂一聲原子彈,廣島剎然成灰煙。
菠茨坦會發宣言,倭皇投降無條件。
八年抗戰終結現,全國欣舞慶復員。
同胞犧牲三千萬,財物損失難計算。
重整家園費籌措,唯盼安度太平年。
怎奈國共又內戰,史籍論斷難定獻。
政黨有策應為民,方受擁崇政局安。
億萬百姓居中原,唯祈代代薪火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元首個個賢。
小平同志恢宏智,經貿政策普世讚。
歷屆領導獻睿智,國格提昇節節攀。
金融外匯全球首,和平崛起列強間,
念一世紀中國譽,頭角崢嶸眾期盼,
發揮華族聰睿智,科研提昇趨尖端,
嫦娥奔月非神話,航太技術早實現。
國土國族舉世巔,大同世界禮運篇。
忝列豫省鞏義人,祈禱國泰民強健。
三民主義國父創,民主自由舉世倡,
地球村人是理想,和平共存非奢望。

註釋:
一﹒隴海鐵路:東始江蘇連雲港,西經河南、陝西、甘肅各首邑至新疆烏魯木齊,而後延伸至博樂市與哈薩克斯坦鐵路接軌。可馳駛西亞、歐州各主要都市。
二﹒京廣鐵路:起始北京,越冀、豫、鄂、湘至粵省廣州,長 2302 公里。
三﹒周公:姓姬名旦,文王之子,武王死後,輔佐成王,定制度,制訂有關婚喪祭等禮節。
四﹒孔子:春秋時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周朝聖人,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教授學生三千人。後世尊稱至聖先師。
五﹒班固:東漢史學家,其父班彪亦史學家,繼司馬遷的史記作漢書,未完成篇而亡,由其子班固和其女班昭完成漢書。昭字惠姬,東漢女文學家,早寡,故漢宮人稱曹大家。
六﹒司馬光:宋陜州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歷任仁宗、英宗,至神宗時以議王安石新法之害,出居洛陽。高太后臨朝復入相,盡改新法。著資治通鑑。
七﹒老聃:周朝大哲學家,道家始祖,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聃。書名老子。凡五千言,討論道德的意義,一名道德經。
八﹒建安七子:東漢建安時,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禎等七人。
九﹒竹林七賢:比喻高士。稽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十﹒石崇:晉南皮人,劫略商客致富,營金谷別墅於洛陽,與人競尚奢糜,後為趙王倫所殺。
十一﹒左思:字太沖,臨淄人,晉朝大文學家。晉書左思傳:「思作三都賦,構思十年,詩成,時人未之重,得逵注,吳蜀而序之,張華見而歎曰,班,張之流也。」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十二﹒白居易:唐代大詩人,字樂天,太原人,以詩書為樂,居香山,號香山居士,所作詩詞平易近人,與元稹齊名,時稱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