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保健三則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保健三則

降壓藥,踩準點吃更有效

中國有高血壓患者高達二億多人,其真是危害人群的元凶,一定要群防群治。根據高血壓之多端變化,服藥時間須掌控好,方能達到理想效果。先來觀察不同人體的血壓變化吧。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血壓晝夜間幾乎每天都是按照一定節律波動的。基本上晝夜高低「雙峰一谷」,通常上午六至八點、下午四至六點為血壓升高時段,即血壓雙峰;而在夜間零時至二時為血壓低點,即血壓低谷。老友們請注意,這個「雙峰一谷」時段,會險象環生,十面埋伏,即容易發生心血管意外的節點,發生腦卒中、冠心病猝死!常見危重高血壓病人睡夢中逝去,家屬都不知曉。

從臨床診療分析,高血壓可區分為四種型別,即:杓型血壓、非杓型血壓、反杓型血壓、超杓型血壓。通常夜間血壓較白晝正常降低 10%~20% 為杓型血壓,這樣的血壓節律有益於適應機體運動節律,起到保護人體內馬達 —— 心臟生理功能和結構,屬於理想型。夜間血壓無明顯下降,即較白晝血壓下降不足 10% 的,稱為非杓型血壓。部分患者夜間血壓較白晝不降反升,且超過 5%,稱為反杓型血壓。還有的患者夜間血壓明顯下降,下降幅度超過白晝 20%,稱為超杓型血壓,這類血壓節律,被認為易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更要特加關注。因此,醫師們調控血壓時,力求幫助恢復或維持杓型血壓。但發怒、悲傷、緊張、勞累、驚恐、突遭險情等,可爆發血壓升高;而大喜過望、情慾過度,也可升壓猝死。

按各類降壓藥作用機制,口服降壓藥一般在服藥三十分鐘至一小時後起效,二到三小時達高峰,但藥效持續時間有不同。如長效藥物,其藥效持續時間為二十至三十小時;中效藥物為八至十小時;短效藥物為二至三小時。患高血壓者根據醫囑,參照血壓波動規律及降藥作用時間,在晝夜兩個血壓高峰前一至二小時及時服藥,以利藥物發揮有效作用,平穩血壓。但高血壓者必須講求個性化,勿千篇一律。對一天一次給藥者,血壓呈杓型者,早上七點服藥最好,不宜夜間服藥,防夜間血壓過低,誘發缺血性中風,尤為老年人;血壓成呈非杓型、反杓型者,卻宜在晚上八點服用一劑,以計可以顯效改善血壓節律。如需日服兩次降壓藥,則以七時和十五至十八時服用為好。但對非杓型、反杓型高血壓,尤其聯合藥物者,既要控制血壓到目標值,又要避免血壓過低,可考慮在其中選擇一種降壓藥在晚上服用。

注意日服三次降壓藥者,最好選擇在血壓高峰出現前三十分鐘至一小時給藥,一般在早上六時、中午十二點半,晚上八點服藥合適。也可改用長效降壓藥(價格較貴),因三次服藥,血壓波動較大,而長效則安全平穩些。因此,病人必須經正規醫院由專家認定血壓類型,再進行個性化用藥。此外,用藥兩個月左右,須再使用動態血壓監測,確認用藥後各時間點血壓變化,以便讓血壓恢復杓型正常節律,防止心腦血管意外。

老友們要教育下一代,樹立健康新觀點:二十養成好習慣,四十指標都正常,六十以前沒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輕鬆愉悅一百歲,快樂幸福一輩子。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藥費,照福全社會,何樂而不為。

掌控「降壓開關」讓高血壓低頭

中醫學經絡學說,似神秘又博大精深,乃千百年來臨床實踐經驗積累精煉而來,不少至今仍是謎團。經過多年臨證觀察,很多高血壓患者,一到夏天氣候炎熱,人體血管會擴張,加上排汗增多,血容量減少,血壓自然地下降,甚至達到正常指標。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風險。高血壓是「惡魔」—— 冠心病、腦卒中的推手。因此,夏天高血壓病人仍需與冬、春季一樣時常監測血壓變化,以避免在過勞、情緒緊張、激動等諸多誘因,使血壓偷偷竄上來,突發意外猝死。

那些久患高血壓患者,必須將降壓、控壓做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目標,不可鬆懈大意。同時,夏季炎熱出汗多,人體內失水現象較嚴重,造成血液濃稠度高,還須定期測血脂、體重,仍須按照醫囑服藥,千萬不可擅自增減藥物,或盲目停藥,造成反跳性升壓,甚至突發中風。你可知曉,在極其複雜靈巧的機體結構中,卻潛藏著幾處「降壓開關」,可以起到輔助降低血壓、調理血脂的特殊「穴位」。老年人有心腦血管疾患者宜認真掌握使用,對維護健康長壽有裨益,絕非空穴來風。老友們不妨參照練習,分文不花,樂在其中。

一.「大敦穴」: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足趾甲約二毫米處。「大敦穴」是肝膽穴的井穴;「井」就是源頭的意思。這個穴位是肝經上的第一個穴位,與人的情緒密切相關。血壓高時,可以按揉足趾上的大敦穴降壓。此乃「頭痛醫腳,高壓揉腳」。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極易動怒生氣,吵吵鬧鬧,動手動腳,面紅耳赤,血壓升高,頭暈頭疼,心悸氣短。此時趕快揉壓大敦穴,消除悶鬱,風輕雲淡。

二.「湧泉穴」:位於足底部,採取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高血壓屬於中醫「頭痛」、「眩暈」等範疇。認為高血壓發病原因與肝腎陰陽平衡失調、偏盛偏衰有關。腎氣不足,常引發肝陽上亢,還可引發貧血、失眠、多夢等。「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按摩湧泉穴,可補腎氣,有助於調節血壓,無毒無害。

三.「太冲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凹陷處。太冲穴乃著名的「消氣穴」,是肝經上之重要穴位,有補虛瀉實的雙相調節作用。凡肝火有餘者,按摩太冲穴可以平肝潛陽,行氣解鬱,活血化瘀,清肝利膽。凡肝陽不足者,按揉此穴,可激發肝經氣血,改善心臟供血,幫助解決緩解心臟供血不足引發的心悸、多汗不適。此外,尤在夏季出汗較多,極易加重血粘度,而肝臟為代謝脂肪重要器官,常按摩此穴可疏肝理氣,增強肝代謝脂肪能力,對降低血脂也有幫助。

四.「橋弓穴」:位於人體脖頸兩側的大筋上,左右移動頭部時可摸到。橋弓穴在頸動脈竇處,按摩此穴,可減緩心率,擴張血管,調節血壓。

五.「耳背溝」:位於耳廓背面,由耳廓的內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可摸到一條凹溝。耳之形狀,恰似頭下腳上倒置之胎兒,與人臟腑經絡有千絲萬縷聯繫。此處稱「降壓溝」,肝陽上亢之高血壓者,可按此部位刺激,可清肝膽,除肝熱,穩血壓。

上述五個部位,時常按摩,簡便驗廉,利於健康祛病保平安,奉勸老友們練習掌控使用,定有獲益。要求自己安定情志,丟棄慾念,精化操作,自我保健,防病防疾,最好的保健醫生是自己,此乃至理名言,熟記踐行,功到自然成。健康快樂一百歲。

按摩「五心」養生健體

健康老人「精氣神」十足,快樂老頑童。筆者據百歲老人 —— 洪亮,無私奉獻長壽秘訣之一,堅持學用「五心」按摩法,確有佳效,絕非「天方夜譚」。特與老友們分享。

一﹒頂心:即人體頭頂中心為「百會」穴位,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中點。採用中指按摩揉壓二至三分鐘,力度適中,自己靈活掌握。可醒腦提神,振奮精神。

二﹒胸心:即「膻中」穴位,位於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可用握拳輕輕扣擊二至三分鐘,也可用手指併攏往下捋一百至一百二十次,可順氣消怒,穩定心神。起到防止因發怒、心緒不佳引發突發性血壓猛升,甚至釀成悲劇性中風、猝死。

三﹒臍心:即「神闕」穴位,位於肚臍部位。可用手掌順時鐘按摩五十至六十圈,再逆時針按揉五十至六十圈。此穴位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也是藥療之常用穴位。常按此穴,可溫經通絡,散結通神,會使您感到渾身輕鬆自如。

四﹒手心:即手心的「勞宮」穴位,位於握拳屈指中指尖處。可用大拇指按摩揉壓二至三分鐘,可清心固神,養心解憂。若遇不幸悲哀痛苦狀態時,不忘及時按壓此穴,很有裨益。

五﹒腳心:即腳心的「湧泉」穴位,位於足底前三分之一處。用同側手握住足踝部,再用對側手掌在該穴上下按摩二至三分鐘,也可用大拇指在該穴按摩二到三分鐘。可激發腎經,滋養心神。對老年人失眠健忘、心緒不寧、腎虛者,宜常用此法,相得益彰。

請留心事先把兩手洗淨,安定心神,無欲無念,細心為之,心領神會。貴在持之以恆,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