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航遊地中海三國(中)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航遊地中海三國(中)
作者夫婦攝於埃及吉薩;大金字塔(右),斯芬克司(中),高弗金字塔(左)

航遊地中海三國(中)

上一篇:航遊地中海三國(上)

~埃及~

埃及的國土以蘇彝士運河為界,橫跨亞洲及非洲。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其中 90% 屬沙漠。總人口 7,400 萬中,其中約有 96% 的人居住在尼羅河谷及其靠海三角洲一帶,極少數的人散居在各地綠洲。

埃及的歷史受環境的影響極大。約在一萬二千年前,隨著雨水之減少,迫使早期的遊牧生活遷徙到尼羅河谷一帶。由於尼羅河的洪水帶來豐富的營養,逐漸產生部落的存在,進而蘊育出人類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文明,並保持三千年安定的王國。

紀元前 3250 年(以下簡略為:3250 BC)發明象形文字,是世界最早的文字之一。 3100 BC ,納美亞(Narmer)統一埃及,定都孟斐斯(Memphis)。 2589 BC ,在吉薩(Giza)建造大金字塔。至 332 BC ,亞歷山大戰勝並開設亞歷山大港市。 51–30 BC ,第 30 朝代第二位法老,女王克麗歐佩屈拉七世(Cleopatra VII)執政。 30 BC ,埃及變成羅馬帝國的一個州。紀元 969 年(以下簡寫:969),法密德王朝興建爾跨彼拉城,就是開羅的前身; 1623, 民眾在埃及第一次公開造反,抗議君士坦丁堡的統治; 1805, 穆罕默德(Mohammed)戰勝外來勢力而控制埃及;1859 ,蘇彝士運河開工,費時 10 年告竣; 1882,英軍佔領埃及; 1952, 埃及共和國成立; 1956,總統納賽爾收回蘇彝士運河主權。

安居在尼羅河沿岸肥沃土地的埃及人,能創造出輝煌的文明,尼羅河功不可沒。它確實幫助過古代埃及的發展。總長 6,852 公里,世界數一數二的這條長河,雖然每年均有洪水氾濫,但洪水也帶來肥沃的表土供作農耕的需要,促成豐富的農收,致而使居民能專注集中於知識及文化的發展。祖先年復一年所遭受的洪水氾濫,已於 1971 在阿斯萬高壩完成後失去蹤影,但卻迫使農民改用人造肥料。

從紀元前後起受羅馬人統治後,外來勢力差不多控制埃及達一千多年,像波斯人、希臘人、十字軍、阿拉伯及土耳其人等,到處留有他們的足跡及後裔。目前無論農村或都市,處處可見回教寺院或基督教堂,這些都是歷代統治者遺留的外來宗教信仰的證物。唯一沒被改變的是農村男人工作衣,以白色為主的長罩衫(Galabia)到處可見。

開羅

大開羅距離北面的地中海差不多 200 公里,人口約 1,600 萬,係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是埃及的首都,也是政治、經濟及文化等中心。因人口的膨脹太快,人多、車多、路狹,目前市區交通的擁擠極為嚴重,我們所搭遊覽車曾被困在途中,進退不得。據當地導遊說:他們來回的時間無法把握是公認的事實,刺耳的汽車引擎及喇叭聲也習慣成自然了。

靠近郊區新開發地段,常常出現一大片各色各樣的磚造樓房群,每一棟的建築面積均不一,樓層高低也不同,有一、二層也有三、四層者,但唯一的共同點是均未完工。砌好的紅磚外牆都尚未粉刷或油漆,頂層還預留水泥柱鋼筋,看起來好像還要向上增建,但卻每一戶皆有人居住。據說,這種現象是埃及的特色,與埃及的現行稅法有關。因規定:「自建房屋尚未完工者,不收房屋稅。」故絕多數屋主,為了避稅,始終保持未完工狀態。

埃及國家博物館

起初由法國人奧古斯.馬利特創設的埃及古代博物館,於 1863 開幕,可惜維持不久就被 1902 落成的國家博物館 (Egyptian Museum)取代。這座博物館是二層樓長方形建築,館前置有石雕法老像及獅身人面像各一座,均有三、四千年的歷史。除目前館內十二萬件展品外,地下室也另備存有十五萬件之多,均屬自 3100 BC 至紀元二世紀歷史悠久的珍品。因而保安措施特別嚴格,像照相機等必須寄存在入口處,進館門又是另一道安檢。

展品絕大多數係與法老有關的出土文物,包括石雕法老像,有特殊象徵意義的鳥、獸等石雕像等。所選用的石材均為青色、墨綠色、黑色或玫瑰色石灰石,質料細膩有光澤,雕功也非常精細逼真。在二樓中央靠後的杜唐卡蒙展示室內,有一較出名的珍品,這是一件人體大小的金面具,係自少年國王(Boy King)墓中出土的 1,700 件中唯一展品。 這裡是館內最精華的部份,防盜設施也特別加強,四週設有粗鋼條牆保護。

其他從墓葬中出土的莎草紙畫,雖然已歷時三、四千年,但紙質仍舊完好且色彩艷麗。據說畫紙是用一種叫莎葉草的稈部製造,色料是採用岩石磨粉製成(在該博物館大門前水池內種植有莎葉草供大家見識)。至於館內展示的多具法老木乃伊,分別裝在套棺內,其中一具最古老的法老棺內卻沒有木乃伊,據說該木乃伊目前存於倫敦大英博物館。至於杜唐卡蒙的金棺是鎮館之寶,而黃金面具的造型極別緻,請勿漏看。近年來國內外參觀者非常踴躍,目前埃及政府已計劃於 2011 在吉薩另建一座大型博物館,以便改善擁擠的現象。

埃及開羅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埃及開羅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穆罕默德清真寺

該寺是東開羅地區最顯明的地標,也是大開羅最大的宗教建築。 1830 動工, 1848 完成。雖然是一座十足的土耳其風格的清真寺,但還是成為開羅的象徵。穆罕默德是主張改革的先驅,盼望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埃及。 1805 在他接到權力當時,埃及只是鄂圖曼帝國的一個落後的省分。但他 1849 去世時,埃及已進步到地區性的超級大國。這座壯嚴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是一種革新的代表。該寺中央祈禱大廳的高大圓屋頂、周圍尖塔,均使人感覺神聖無比。至於中庭靠進口處的大時鐘,是當年法國國王路易士.菲利普送給該寺的賀品,以交換埃及送到巴黎德拉.康珂皇宮的方尖石塔。又穆罕默德的遺體,則安置於大廳進口處右側的大理石墳墓內,供尊慕者崇拜。

吉薩金字塔

古埃及著名的大金字塔,被列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年前國際組織舉辦世界奇觀的票選時,埃及人群起抗議,認為該組織有貶視金字塔之嫌。它排列七大奇觀之首,應不容置疑。金字塔是古代法老﹙埃及國王之別稱﹚的墓葬所在。塔中有墓室存放法老的棺具、木乃伊及陪葬珍品,象徵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威,同時也充滿神秘的色彩。至於若干對金字塔的疑惑,長期以來雖經各界從多方研究,但迄今仍未能找出合理的解答。

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位於開羅西南方約 20 公里的沙漠中,那裡還有二座稍小型的高弗(Khafre)及猛扣(Menkaure)金字塔。其他尚有數座無名的王后金字塔,分別伴隨在法老塔的旁側。高弗塔的前面就是獅身人面像,神話中的斯芬克司(Sphinx)。大金字塔是世界最大的金字塔,建於 2589 BC ,是第四朝代第二位法老胡夫(Khufu)的陵墓。高 147 公尺,正四方形底邊每邊 230 公尺 ,經實丈量,其誤差只有 4 公分 。使用二百萬塊以上大小不一的長方形石塊壘砌築成。與我們現今的工程施工習慣雷同,以大石墊底,愈上面愈小。該塔的底部附近的石塊重量大概有 15 噸左右,據評估每塊的平均重量是 2.5 噸上下。

金字塔設計神奇之處,以現代的考古、建築或地理學觀點仍無法解開其迷團。這三座主要金字塔的相關位置佈置成直角三角形。其每邊長度比是 3:4:5 ,是幾何學的基本定理;還有所有金字塔的方位,剛剛好對準東西南北一度不差。在 4,600 年前,以當時的工具、物力或技術,古代埃及人是如何克服而完成的?只好留給後代的人去回答!

金字塔的另一個神秘的問題,就是法老的咒語使人恐懼。其中最使世人迷惑者,就是以發掘杜唐卡蒙(Tutankhamun)陵墓事件最具傳奇性。他是古代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三代法老(1336–1327 BC)。他八歲就登基,不到二十歲就英年早逝。因傳說他的墓內珍寶最多,故在廿世紀初葉,以英國知名的探險家卡納馮爵士為首的考古隊,在埃及帝王谷的沙漠中探查七年,終於在 1922 深秋,找到一座刻有杜唐卡蒙封印的陵墓。翌年二月,考古隊終於打開該墓室,大家驚喜地找到法老的黃金御座、棺、木乃伊及大量的陪葬珍寶。同時也發現在墓道入口處,豎立著刻有法老咒語的一塊石碑,碑文的內容是:「對那些打擾法老安寧的人,在他的頭上死神將展翅降臨」。

起初大家對此事不以為意,只認為它不過是造墓者為阻嚇盜墓賊所設立者。但後來連續發生的悲劇,才讓人們真正感受到恐懼。那就是當時所有曾直接和間接參與發掘或進入過杜唐卡蒙墓室的二十二人,皆在不久後相繼離奇死亡。領導兼資助發掘墓葬的卡納馮爵士,也未能逃脫法老咒語的懲罰,他是離奇死亡的第一人。以現代科學的觀點,當然不會認同法老咒語會有如此恐怖的魔力,但引起上述人員非正常死亡又為何因?幾十年來,除英、埃兩國外,其他世界眾多國家的考古、科學及醫學界也均對此進行研究,曾提出細菌、霉菌、毒素或核放射等等假設,但皆未能做出合理的解答。

高弗金字塔係古代埃及第四朝代第四位法老高弗(2558–2503 BC,在位)的陵墓,其正四方形塔基每邊 215 公尺,較其父王的大金字塔短小 15 公尺,高度也矮 3 公尺。和其父王一樣,登基當年就著手建造自己的墳墓。因該塔的基地原來就比大塔稍高,加上其頂尖部份的石灰石塊較堅實耐風化,所以看起來高度卻超過其父王的大塔,但塔內的裝飾就沒有大塔的豪華。又兩座塔內的墓室位置也完全不同,這座塔係在塔基原有岩層地面挖孔建造墓室,而大塔是在塔堆內預留空間設墓室,且墓室高出地面。

至於吉薩的第三座金字塔,是同朝代第五位法老猛扣(2532–2503 Bc)的陵墓,其規模就縮小很多,塔基面積不到前述各座的四分之一。據推測可能與其權力有連帶關係。十九世紀初,英國人發現該墓室的石棺雕刻特別精美,在運回倫敦博物館途中沉入深海,非常可惜。

斯芬克司

斯芬克司以阿拉伯語含有:「恐怖之父」的意思。因大家認為他在這片廣大的沙漠中日夜守護那些金字塔有關。它曾被埋沒在沙丘中幾個世紀,截至 1852 才被發現。它原來是以露出地面的一整塊巨岩雕刻而成。高度約 20 公尺。延長的獅身,王室的髮型,肥胖的臉孔,有人說本來就是照法老的臉容所雕成。但目前風化已頗嚴重,面貌呈現模糊。至於鼻部的缺陷,據說係十五世紀前後,由外來佔領軍暴行的痕跡。

除吉薩地區外,再往南同樣在尼羅河西岸,尚有多處古代埃及的歷史性遺跡。像沙瓜拉(Saqqara)地區的階梯型金字塔,係第三朝代第二位(2667–2648 BC)法老德久沙(Djoser)的陵墓。皇家建築師於紀元前二十七世紀,以史無前例的情形下,創建四方錐形陵墓,就是目前所說的金字塔,建塔的主要材料採用泥土磚片砌疊而成。這種形狀的陵墓,一世紀後被吉薩及其他各地的皇家墳墓引用,但建材就以石塊代替原來的泥土磚片,一直到了埃及王室的陵墓改移到地下墓室為止。這座六層階梯型金字塔周圍附設的室內外及地下的巨大葬禮施設,目前仍保留完好,得供人進入參觀。其室內花崗岩牆壁不輸現代建築的石壁,極為平直光滑,摸起來觸感甚佳。

位於階梯型金字塔東北方約一公里處,另有一處 2340 BC 所建的墨熱茹卡(Mereruka)的陵墓,他是第六朝代第一位法老特堤(Teti)的女婿。這座墓擁有大小三十三間展示室,是沙瓜拉地區中保持最佳的古代遺跡。包括精細的壁繪,呈現狩獵、捕魚等日常生活描刻,甚至展示避稅人受處罰的圖案等,包羅萬象。但屋內不許攝影。

我們的遊覽車也順路到過孟斐斯市,前面已提過。該市曾係古代埃及王國最早的國都,當時能控制尼羅河上下游及全盤地帶的中樞,一直到了第十世紀中葉遷都開羅後,才逐漸沒落至今。第十九朝代第三位法老,拉沐色斯二世(Ramses II, 1279–1213 BC)的臥像博物館在市郊拉彼拿部落,目前已蓋築館屋保護。該石灰石雕像身長 10.3 公尺,睡相安詳。至於屋外也有他的雕像,位於廣場中央的斯芬克司雕像係第十八朝代的傑作,長 8 公尺,重約 80 公噸。

亞歷山大港市

332 BC,由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後所開發的港市,故一直沿用這個名稱,現有人口約 340 萬,是埃及第二大都會。市區沿著海岸延伸 20 公里,並有長達 140 公里 的美麗沙灘。每逢夏季,來自國內外的遊客絡繹不絕,是中東地區最佳的避暑勝地,故擁有「地中海之珍珠」雅號。紀元前後發展迅速,曾有一段時間其繁榮的程度和羅馬相比不分上下,到了第四世紀才逐漸走下坡。港口以鄂圖曼區突岬為界,分隔成東港及西港二個泊地。

51–30 BC,女王克麗歐佩屈拉也與這個港市關係密切,她不僅美麗且精明能幹,保有埃及艷后的尊稱。她和情人安東尼相會的行宮,可以俯視東港全景。1996 年,法國海洋考古學家曾在附近海底發現,經地震損毀的克麗歐佩屈拉時代的法院建築物殘骸。

該港擁有一個頗有名的地標,是經防波堤道與陸地相連的華羅斯島(Pharos)燈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於 280 BC 興建,曾遇第十四世紀的大地震震壞,目前的燈塔是在原地重建者。其燈光照射範圍可達 50 公里,對航行附近海域的船隻裨益良多。還有東港碼頭南面約半公里的舊市區,有一間叫做「希臘 – 羅馬博物館」。1892 年興建,目前藏有 331 BC 至 640 AD,直到阿拉伯人征服為止,約一千年的文物,共有四萬件左右。除在該館內二十五個房間供參觀外,室外中庭尚有為數不少的展示物。像自墳墓出土的有值資源、雕像及其他古代藝術品,包括馬可.安東尼的巨大雕像等等。至於亞歷山大市區全盤而言,若將街道建築風格及市民通用語文列入考量,把這個城市看成是希臘城市比埃及城市更相似。[下一篇:航遊地中海三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