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跨越大洋的感恩大餐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跨越大洋的感恩大餐

感恩節的前兩天,小女兒和女婿就與在中國大連的大女兒、南京我的二姐及外甥國凱、國新、外甥女曦曦相約於大陸 11 月 25 日早八時左右,即美西 11 月 24 日下午六時左右,通過視頻連線,來一個「跨越大洋的感恩大餐」。

這個感恩大餐既沒有美國式傳統應時節的烤火雞,也沒 Mashed Potato(土豆泥),更沒甜點南瓜派。但,它有中國傳統年節的火雞肉餡的餃子,烏骨雞煲湯(代之火雞),還有紅燒盲糟魚(取其「餘」,諧音象徵「年年有餘」)。甜點有中國傳統的「湯圓」–  象徵著「唐家大團圓」。

餐始,我們分別端起一盤盤菜餚,湊近電腦螢幕,讓彼岸的親人用視覺「品嚐」與我們分享。他們雖不能親口嚐味,但他們那自然如真的嚐味動作,真正表明了彼岸親人是在和我們一同共進感恩大餐。「嗯,好香,味道美極了」…他們說著,我們吃著。

當我從視頻上看到二姐身著灰色呢質,兩邊胸襟鑲嵌著黑絲絨葉狀圖案短襖時,就悄悄離座到臥室,也換上與二姐同樣質地和款式的短襖。記得,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倆同時買的。這時,隔洋兩邊的子女們忙不疊地為我姐妹兩拍照。「一對老姐妹花」,「風韻不減當年」。子女們嘰嘰喳喳,歡聲笑語,分不清是來自彼岸還是身邊。

二姐比我大五歲,我倆長得酷像。小時,又常穿一樣衣裳,故常被誤認為「雙胞」。而今,我們均是年逾八旬的老太。二姐是一位非常有福氣的老太太,四世同堂,子孫們個個孝順。明年她將步入「八八」高壽,但,她思維敏捷,每天練寫大楷一張或小楷三行。她自幼臨摹柳體(柳公權)字帖。視頻上展示著她的墨寶,字體既娟秀又遒勁有力,頗有風骨,真看不出那是出之八旬有七的老婦人之手筆。

二姐雖只長我五歲,但她在我心目中確是亦姐亦母。我年少時就跟隨她和姐夫到無錫讀書,隨後,又去姐夫老家浙江湖州生活過一段較長時間。她和姐夫關心、幫助、培養我如同父母。在此感恩佳節,感念二姐恩重如山!

大家邊吃邊聊著,那邊大女兒在大連通過視頻正為我們吹奏「葫蘆絲」,我們也放下碗筷,擊掌合拍哼唱著。啊!多麼和諧、溫馨而甜美!這哪裡是隔洋隔海的空晤,這分明是親情牽繫,血緣融合的闔家歡樂圖!

適時,老伴潤了潤嗓子風趣地說:「感謝二姐,當年為我提供了談情說愛的環境和條件。」一陣歡聲笑語後,他又接著說:「令妹三小姐,想當年是省錫師風頭人物,江蘇省高中科學國語演講比賽第一名。如今,她『不減當年風采』,跳起 Line Dancing(排舞),仍是輕盈有餘,韻味十足。正如詩人艾青描寫的那樣:『像風一樣的輕,像雲一樣的柔軟;像月一樣的明,像夜一樣的靜。』」隔洋的二姐和甥兒們也隨著吟誦著。這時,歡聲笑語伴著「葫蘆絲」的樂音匯成了一曲「跨越大洋的感恩大餐交響樂」!這時,電腦螢幕也向人們展示了一幅世間難覓的跨越大洋的感恩大餐畫卷!

不是嗎!這感恩大餐的豐盛美食只是滿足我們一時的胃口,那血緣親情的流淌和交流才是我們心靈的永遠饗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