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緩慢腸管老化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緩慢腸管老化

實話說任何人都不想變老,縱使我們認為還沒有老,但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身體機能卻日漸老化,難予阻止。特別是我們自己看不到的腸胃,雖然每天仍照常運作,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功能卻也無可避免地在逐漸衰退。這種衰退程度,究竟何時才會自我察覺到呢?這應該是根據體質而有個別差異的。一般大多會在排便障礙方面先感覺得到,如腹部膨脹感(可能由腸管機能的停滯而引起)。通常腸管機能退化很難完全避免,但設法緩遲退化的速度應該可行,所謂緩慢老化(Slow-Aging),而不是近年來醫學界熱門課題的抗老化(Anti-Aging)。

食物進入口中,經過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直腸後,最終經由肛門排出殘渣。這一連串的臟器通稱為「消化系統」。其中小腸又分為前段的空腸及後段的迴腸。大腸按殘渣的流向分段成上行結腸、橫行結腸、下行結腸及 S 狀結腸,在小腸四周環繞近一圈後接至直腸。成人的小腸長度約二十英呎,大腸約六英呎。

胃部將進入的食物攪拌並以胃液消化成粥糊狀,經十二指腸以膽液及胰臟的消化液再度消化及分解,並在迴腸吸收大部分的水分(約九成)及營養,再經由大腸吸收剩餘部分水分,再使殘渣成半固化狀態後,被推入 S 狀結腸。結腸會出現收縮運動(通稱蠕動)將它推擠至直腸。正常情況下這種蠕動每天一至二次,通常在飲食後約一小時內發生,每次持續二、三十分鐘。以半固體狀態進入直腸積存到一定分量後,就會產生便意,係屬內臟感覺的一種。這時直腸管壁會因膨脹而刺激,該刺激傳到腦部時,腹肌會開始收縮。蠕動波靠近肛門後,肛門括約肌或恥骨直腸肌會反映鬆弛,將糞便排出。如上述過程,腸管除有消化、吸收、排泄的功能外,另有免疫作用,共有四種主要功能。

腸管的免疫機能約佔全身免疫能力的 60%, 也就是體內最大的免疫系統。經口腔進入體內者除了食物以外,尚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或病原菌也會一併侵入。因而如消化系統不健全,就無法完全發揮免疫功能對抗這些病原菌,致身體較易生病。據說人體腸管內有超過四百種,總計有百兆個常在菌。其中除了包括對身體有益的良菌,如乳酸菌(Lactobacilli),以及產生腐敗物質,損害人體的壞菌如大腸菌(Coliform)外,另有一種中性菌,係對人體時益時害的腸球菌等。腸管在健康時,良菌約佔 20%,壞菌約有 10% 左右,其他多數屬中性菌。如此狀態才得以保持身體的平衡。這些菌類大部分棲息在大腸內,至於小腸內的數量並不算多。但實際上腸管免疫的攻防主戰場卻在小腸內,因自體外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是先到達小腸,那裡的腸管黏膜淋巴組織會就近擔負防守任務,以便迫使入侵的壞菌變成無毒化。人體的構造本來就先天設計得十分完美,具備保護自身安全,不致遭外來病毒任意侵害的免疫系統。

人的腸管與腦一樣,都具有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腦的神經細胞數量約有一百五十億個,腸管約有一億個,兩者數量相差雖然懸殊,但和其他臟器相比,腸管的神經細胞數還是很多,排行第二。雖然腦、腸之間約有二千根神經纖維相連,但腸管很多機能卻不經腦神經控制,可自行操控。因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米勒博士把腸管命名為第二個腦。

近年來,醫學界廣泛重視因精神受到壓力所引起的各種不良影響,其中包括「腦腸相關」的問題,針對「壓力、腦、消化臟器」間的機能關聯。就是說因受壓力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症狀,或因消化臟器而影響情緒等現象。據最近發表的報告指出:腦不僅支配消化臟器,消化系統發出的信號,可能也會左右腦的工作。如憂鬱症的治療藥能夠改善胃腸的症狀,據此證明腦與消化臟器的相關問題。

人體各種臟器機能的老化問題,腸管部分也不能避免,其主因包括:

1﹒年齡增加引起的生理變化。

2﹒飲食生活的變化,如食量減少導致食物纖維及營養不足。

3﹒生活習慣的變化,如運動量的減少。

4﹒服用各種藥品所引起的後遺症。

5﹒腸管壁強度的下降(通常二十歲前後最強壯,其直腸的抗破裂強度約 16 kg/cm2,大腸各段平均約 9 kg/cm2,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成直線式降低,到了八十歲左右,前者只剩約 5 kg/cm2,後者約 4.5 kg/cm2)。

據專家表示,七十歲以上的高齡慢性便秘症患者中,以結腸無力症者佔多數。無力症係指輸送腸管內殘渣能力極端降低的症狀。一般七十多歲的人與青壯年人相比,其腸管的彈性平均約減少 30% 左右,除因老人的運動量及食量外,也是由於腹壓所受的腹肌抗力減弱等因素而造成。這是隨年齡增高形成的自然現像。除上述問題外,高齡者尚有肛門的內括約肌及外括約肌機能降低致出現失禁的狀況,它是所謂:肛門機能的老人還童模式。

腸管的功能降低將會引起下述各種症狀,如是輕度的下降,腸管內所存氣體較不易排出,而使腹部發生膨脹感,醫學名詞稱為「停滯腸」。這種停滯症狀若持續較久,便易形成便秘,除直腸外,殘渣廢物將會堵塞到 S 狀結腸內,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據統計, 70% 大腸癌的發生於距離肛門口 30–40 公分部分。這表示:殘渣廢物中的致癌物質如長時間與細胞接觸,致造成脫氧核糖核酸(DNA)變異的機率頗高,因而應盡快將腸管內的老廢物排出體外,以利健康。如腸管的機能降低,食物殘渣停留在腸管的時間會較長,這除了會將危害健康的機率增高外,將更進一步造成全身老化的提前來臨。

腸管機能如持續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便秘的症狀就會惡化,致被迫增加瀉藥用量,且時間一久就變成瀉劑依存症。因市售的瀉藥多數以大黃、蘆薈或番瀉樹(Senna)為原料而製成,如長期服用,勢必對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通常便秘的惡化係濫用瀉劑成習慣而引起。若重症者要找專科醫師較妥當。

為緩慢腸管老化,基本原則是應要注意不給它過度的負擔,應儘量攝取較容易消化的食物及改善生活習慣等雙方面進行。通常會增加腸管負擔的包括:運動量不足、緊張受到壓力、睡眠不足、暴飲暴食、缺食(一天只吃一、二餐);另外更重要的就是脂肪及煙酒,並將其害處敘述如下:

一般造成大腸癌要因的食物大致可以確定是由於脂肪或肉類(它為促進大腸癌的禍首)攝取量過多而起,致造成腸管機能的下降(因脂肪吃太多將會增加膽汁酸,膽汁酸係由肝臟輸出進入腸管做為消化液,並與膽汁一起被分泌成化合物)。

至於酒精,不但對肝臟造成傷害,對消化系統也有不良影響。酒精在肝臟代謝成為乙醛(Acetaldehyde),而後被分解成水及二氧化碳。在其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中間物質乙醛,會對腸管壁造成刺激及傷害,這是導致癌發生的原因之一。通常喝酒較會臉紅的人,就是表示其不能喝酒的人,因其體內含有較高的乙醛成分。經統計,時常喝酒者比少喝酒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出很多。

關於如何緩慢腸管老化?食物及生活習慣頗重要。主食部分,專家建議多食用燕麥(因其所含有的水溶性食物纖維特別豐富),它能壓制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也能控制血糖值的上升。2006 年,美國食品醫藥局(FDA)曾允許燕麥的產品得在其包裝上標示「該產品能降低罹患心臟冠狀動脈癥狀的機率……」。可見其對健康助益程度。

食物纖維,就是不會被消化或吸收的植物成分,一般包含在榖類、蔬菜或水果中。食物纖維攝取進入體內後成為益菌如乳酸菌的飼料,並成短鎖脂肪酸(如丙酸、酪酸、酢酸等一元酸)。乳酸菌又分成由酸奶酪所含的動物性乳酸菌及醬菜或豆醬所有的植物性乳酸菌,近年來的研究證實前者在胃液或腸液中就會死亡,很難到達大腸,至於後者較能抗鹼及耐溫度變化,因而能活著到達大腸改善弱酸性以便增強益菌陣容,改善腸管的環境。至於生活習慣,在前段已例舉,如禁煙、限酒、保持精神愉快等。保持腸管健康,身心就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