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追求完全健康與長壽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追求完全健康與長壽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的完善狀態,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身心健康,即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向,才稱得上完全健康的人,此乃人生追求的目標。

一.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概念量化成十條具體標準,既是每個人衡量評價自身健康水平的標尺,也是追求完全健康與長壽的目標。這十條標準是:

(一)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份緊張和勞累;

(二)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三)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四)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五)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六)體重適應,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七)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臉不發炎;

(八)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九)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十)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感覺輕鬆。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依據什麼標準衡量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世界上不同的心理學派各有不同的標準,也不可能用統一的標準來判斷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只能相對而言,只要能維繫相對的社會功能,應視為正常的心理素質。綜合世界衛生組織和馬斯洛、壽特曼等學者的心理健康標準,基本原則是:智力正常,思維有序,情緒穩定,喜怒有常,行為有矩,適應社會,人際關係協調。由此衍生以下心理健康標準:

(一)樂觀快樂。遇事冷靜、豁達、積極,保持愉悅情緒;能感受體驗和尋找生活中的快樂;能適度宣泄不良情緒,善於處理寂寞;以幽默快樂感染別人;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善於化解矛盾,保持心理平衡。

(二)堅強執著。能抉擇適宜的行為目標,不好高騖遠,能控制情緒,不被消極因素困擾,執著達成既定目標,有始有終,不半途而廢。不達目的不罷休,具有堅強毅力,但不過分苛求。

(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人為善,待人誠懇,助人為樂;能包容人、尊重人,大事不糊塗、小事善忍讓,取共識,同感受,合作共事;善與人溝通,和睦相處,消除誤解,不背後議論人,多學別人長處,補己短處,交知心朋友,不強加於人,傾訴苦惱,不與人爭。

(四)善耐挫折。有應對挫折的心理準備,遇挫不驚,保持鎮靜;能忍受打擊,排除壓力,不悲觀失望;能忍受怨枉,不害怕、不畏縮、不逃避,理清真像,訴諸法律,洗怨情,還公正。

(五)穩定的自信心。能充分認識自已,特別是身殘者意志更堅,重視心理修養,從不言疾,善做力所能及工作;具有自我控制力,適應複雜的環境,不受外界影響而產生自卑心理或自傲感,動靜咸宜,寵辱不驚,始終保持人格的完整性;珍惜自己的品德,自尊、自信、自制,保持向上精神,奮發進取。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並非生來有之,而是在人生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其受家庭、社會、教育環境等影響極大,可變性亦很大。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心理健康比軀體健康更重要,人們患病的原因,心理因素占了很大比例。社會活動及天地陰陽變化是通過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密切聯繫,對健康發生影響的;對心理平衡與健康發展是人生不可忽視的課題。

對外界某種刺激,首先有大腦形成反應和情緒體驗;如喜悅、焦慮或恐懼等。這些反應和內臟反應是緊密相連的,持久或過度反應均可使機體能量耗竭,導致免疫防護、監視和穩定功能低下,使機體衰老進程加快和各種疾病發生,甚至腫瘤發生率上升。

因此,正確對待和處理某些刺激,是保持心理平衡,維持身體健康長壽的關鍵。心平氣和的美好心情,比百服良藥更能消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自古以來,健康長壽保健諺語多與心理保健居首;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笑口常開,青春常在;遇事不惱,長生不老。

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心理健康比軀體健康更重要。現將自測心理老化的十五個問題列下供參考:

1.是否近來變得很健忘?

2.是否遇到急事便束手無策?

3.是否總把心思集中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事上?

4.是否總喜歡談起往事?

5.是否總是愛發牢騷?

6.是否對發生在眼前的事漠不關心?

7.是否對親人產生疏離感,甚至想獨自生活?

8.是否對接受新事物感到非常困難?

9.是否對與自己有關的事過於敏感?

10.是否變得不願與人交往?

11.是否覺得自己已跟不上時代?

12.是否常常感情衝動?

13.是否常會莫名其妙地傷感?

14.是否覺得生活枯燥無味,沒有意義?

15.是否漸漸喜好收集不實用的東西?

如果你的答案有七條以上是肯定的,那麼你的心理就有老化的可能。

三.肥胖 – 健康的大敵。民間常言道:「有錢難買老來瘦」。

肥胖是現代社會的一種病態現象,此乃在安逸、平靜的生活中過度飲食,疏於運動的結果。

中華古代養生學家很重視節食與健康長壽的關係,《管子》書曰:「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起居不時,飲食不節,寒暑不適,則形體累而壽命損。」現代肥胖易罹患文明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病等,但過瘦者則容易疲倦,抵抗力弱,易受感染。

據醫學研究統計,肥胖者併發的病症比正常體重者高出多倍:

併發病症

腦血栓、心力衰竭

冠心病

高血壓

糖尿病

膽結石症

比體重正常者高出倍數

1

2–5

2–6

4

4–6

肥胖引起病亡率提高,據美國統計:假定標準體重的死亡率為 100%,則:

體重超重 25% 者,死亡率為 128%;
體重超重 35% 者,死亡率為 151%。

凡體重超重者,比正常者要短壽 3.6–15 歲。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肥胖的定義為超過標準體重 20% 以上者。你的體重超重了嗎?

標準體重(Kg)=身高(cm)– 105

設 A=實際體重 – 標準體重

A<標準體重 × 10%

A>標準體重 × 20%

A>標準體重 ×(20%~30%)

A>標準體重 ×(30%~50%)

正常

肥胖

輕度肥胖

重度肥胖

肥胖是多種嚴重疾病的禍首。為減肥,必須養成科學的進食習慣,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可以有效地控制體重。

為減肥,特建議:

1. 定時定量進食,不吃零食。

2. 堅持古訓:早餐吃飽,午餐吃好,晚餐吃少;三餐營養熱量的分配應是 3 : 4 : 3。

3. 減少主食,多吃蔬菜水果;飯前半小時吃水果,可減少進食量。

4. 細嚼慢嚥:人在進食 20 分鐘後,機體對攝食欲望就會下降,能有效地避免過食,有益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防病健腦。

5. 不食或少食各種高脂肪高熱量類食物的攝取。

6. 飯後百步走:進餐後 15~30 分鐘後散散步,消耗脂肪、熱量;一般認為運動 30~60 分鐘效果最好。

肥胖的積累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同樣,減肥也是緩慢的。減肥成功的實踐證明:堅持控食加上運動的法則,持之以恆,必有成效。

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體重正常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心理健康當為首,心理、大腦始終影響全身健康狀態。堅持正確的心理素質修養與鍛鍊,必然完全健康與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