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高血壓的防治

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高血壓的防治

血壓高,可能較容易引起心肌梗塞或腦梗塞等循環系統的合併症。因此,我們必須十分注意自身血壓的起落。但是血壓卻是會受到環境、情緒及其他種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上下波動的,且其變動的幅度很大。有時只因受到若干壓力致精神緊張時,往往可導至血壓突然的上升。這時如到診所求診(最高血壓曾有人量出 180 mmHg),醫師會認為血壓太高,有危險,需開處方叫患者即日起服用降壓藥。這種治療方法是否適宜?有人認為有檢討的餘地。

常聞所謂的「白衣高血壓」,從「白衣」兩字,大致能知其意,就是表示踏進診所的患者,因緊張而造成血壓臨時升高的現象。事實上,只要情緒稍緊張就會造成血壓升高的人為數不少,特別是女性。但這時如能在量血壓前,稍休息片刻,或者再做幾次深呼吸之後,血壓就會漸漸恢復正常。

曾有一位專科醫師公開發表說他獲得患者的同意及協助,對「白衣高血壓」的問題做了一項有趣的測試-將來診的患者共 230 人(男性 91 人,女性 139 人),在做深呼吸十次之前及之後,分別各作前後兩種血壓計測。統計結果顯示,深呼吸前最大血壓平均 167.9 mmHg,經做深呼吸後,平均降低到 152.9,差值達 15 mmHg;最小血壓的平均值之前是 88.8,之後降到 83.5,差值也有 5.3 mmHg。而與男性比較,女性的平均降落值也較大。又其中有 60 位患者分別在家裡自行計測的血壓,比在診所深呼吸後所測試的數值更低。這 60 位在診所十次深呼吸之前後的平均最大血壓相差達 10 mmHg,且在家裡自量的平均值更進一步拉大差距達到 15 mmHg。結果是:在診所做深呼吸之前的最大血壓,與在家自量的最大血壓,男性平均相差 28.8 mmHg,女性平均則高達 32.1 mmHg 之多。

如上述,稍為緊張或只做幾次深呼吸,血壓就會隨時有升降的可能。因而若在診所只做一次血壓計量,就診斷是高血壓,而開始服用降壓劑,似稍欠慎重。有的專家會懷疑是不是吃了不必吃的藥?因而建議患者自己在家多自我量測血壓,再注意觀察一段時間後,再請教醫師較妥當。但如病情特殊或緊急狀況時,則另當別論。

如懷疑自己有高血壓的人,通常應該在家中準備一臺血壓計。市售家庭用血壓計種類很多,如綁捆在上下段靠近肘關節部位的上臂型,和類似帶手錶的手腕型及手指型等。其中上臂型體積較大,準確性也高,較被普遍使用。一般每天計量一次,並將最大血壓(又稱收縮壓,Systolic),最小血壓(另稱舒張壓,Diastolic),脈搏數 (Pulse,有的話)以及時間等做成記錄,留存供做參考。但不必自我硬性規定每天準時計量(三兩天想到後才量也可),以免因遺忘計量致耿耿於懷,這也可能會是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之一。

至於血壓升降的變化是:冬天比夏天高;上午較下午高;運動後或緊張時比安靜時高。在家做自我測量約三個月後,所得到的記錄就可成為非常有用的保健參考資料。根據這些數據,應可以決定是否需要服藥或只需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如感覺身體不適且血壓偏高想找醫師時,最好攜帶這些自我測量的血壓記錄供醫師參考。如看診醫師連看都不想看,那就表示你不能把您的高血壓症交給該醫師來替您治療。一般有責任感的醫師,必會很樂意為你分析這些記錄,並以該記錄做參考擬訂治療方針,且與患者誠懇溝通並做治療。如此,高血壓症才能順利走向痊癒之路。

如有人因情緒不好,導致血壓短暫性的上升而造成身體不舒適,到診所求診而被測出最大血壓升高到 175 mmHg 上下,醫師這時會認為是高血壓症有危險,而將「因身體不舒服使血壓升高」誤診斷為 「因血壓太高致造成身體不舒適」曾有所聞。事實上,因身體一時的不舒服致引起血壓上升時,應稍休息一下,血壓就會自動地恢復到接近正常的水準。但醫師事後可能會說:「你看,把血壓降低後,身體就恢復舒服了」,將自己的功勞自誇一番。當然,高血壓症的治療確實十分重要,但將沒有其他重症而只是因一時性的血壓升高,就立刻給與患者連續服用降壓劑,似有違反正規,這會使患者多走了一段冤枉路。

一般而言,國際醫術界治療高血壓的基準在紀元 2000 年以前大致採用:最大血壓 160~180,最小血壓 90~105,叫做輕度高血壓。若沒有特別的危險因子,在三個月內不必服用降壓劑,僅採用其他方法,像改善生活習慣,觀察病情的變化等。若三個月內,在任何時間量測顯示最大血壓均在 160,最小血壓都在 95 以上時,就應考慮服用降壓劑。就是說:應盡量避免使用藥物抗壓。實際上,曾有很多患者也確實因改善生活習慣而使血壓獲得改善。當然,如患有糖尿病等合併症或其他特殊重症而必須立刻治療者是例外。

到了西元 2000 年,國際高血壓學會提出新的治療基準(註一)。認為以降壓藥物降低並獲得控制血壓的人,患心肌梗塞的機率較低。以此為由,將原來的治療基準修改成:最大血壓 140 以上,最小血壓 90 以上,把原被視為邊緣地帶的輕微患者也列入高血壓群。又規定使用降壓劑降低的目標值是:最大血壓 130 及最小血壓 85 以下。變成以前不必吃藥的人,若照新的基準,則必須開始吃藥。

降壓藥劑並不是萬靈丹,且多具有副作用。目前較主流者有 ARI 受容體拮抗劑及鈣拮抗劑二種系列,前者曾有發生突然死亡的記錄,而後者無法否定會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在安全性方面均被冠上疑問號。其他尚兼有利尿作用的降壓劑,有些專家認為它的有效性比較高,價廉且較安全,但卻較少獲得一般醫師的興趣。

根據國際上許多專家的研究顯示,同樣血壓稍為偏高的老人中,一般來說服用降壓劑的人,較沒有服用的人,多年後其生活的自立度(註二)較低。最重要的問題是:未來的社會已漸趨高齡化,老年人如何活得長壽、健康、自立度高,是現實的期待。換言之,高齡者的基本目標也就是應儘量避免增加家庭或社會的負擔。

高齡者的血壓較年輕人稍高是自然的現象。因人體須將營養輸送到全身各角落,若使用藥物強行降低血壓則營養就不能到達各部位的細胞,自立度當然就降低。無論男女年齡若過 70 歲以上,最大血壓在 160 ,最小血壓在 90 以內,且沒有其他合併症者,應不必服用降壓劑。但仍需注意生活習慣。

關於基本的飲食應視運動量(含勞動程度)的多少加以適當的攝取,並須注意鹽、糖及脂肪等含量,過多的鈉對健康有害無益。至於運動,每星期可做二、三次,每次半小時至一小時,最好以稍為出汗的程度為準。如每天能做一些運動,必對健康有益。因而平時應多活動,儘量減少依賴乘車或搭電梯,如提前一站下車,步行到目的地也是方法之一。運動除增加肌肉及全身的血管伸縮性及新陳代謝外,也會加強心臟及肺部的功能,以使血液及氧能輸送到全身各末梢,且能燃燒皮下及體內多餘的脂肪。至於高齡者,對冬天的防寒措施也應注意,特別是重症的高血壓患者,寒冬引發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危險性較高。至於非重症的人,冬天持續做些屋外活動是不可缺少的日常行事,勿整天呆滯在屋內。

減少緊張,也是防止血壓上升的守則之一,但如為減輕緊張而酗酒或吸煙,那就造成反效果了。香煙中所含的尼古丁可始血管收縮並有加速血管硬化的作用。吸煙時,血壓將會升高 5 mmHg 左右。

以上這些守則,也能適用於已開始服用降壓劑的人。若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後,血壓漸有降低時,降壓劑的服用量就可以酌情減輕,到最後就可能完全不必與降壓劑交往。

我們常說:「預防重於治療。」預防高血壓首先是不要變胖,肥胖是高血壓的主因之一。肥胖的人,患高血壓的機率比其他的人高出二、三倍之多。那麼是不是愈瘦愈好?也不是,其實中等身材最理想,長壽且自立度也高。目前被視為最理想的體重,又稱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簡稱 BMI)是:體重(kg)÷ 身高(meter)的平方。BMI 在 20~24 之間是標準值,如稍高一點,按統計是被認為是健壯而有長壽之相。如您是在標準值者,也不需增重到長壽型體重。至於 BMI 在 28 以上的人,就嫌超重,有需要致力於慢慢減重。

減重的方法不外限制熱量的攝取,及兼做適當的運動,但若過度減少蛋白質反而不宜。

註一:該基準係由瑞典的降壓劑製造公司為首及其他數家製藥公司出資由國際高血壓學會主辦,在世界 26 個國家約 19,000 名,最小血壓在 100~115 mmHg 的高血壓患者為對 相,約花四年追跡調查,叫做「HOT 研究」所完成。
註二:就是日常生活不必依賴旁人協助而能自我處理的程度。